叶剑英主政广东土改时的基层组织问题探究

2017-05-02 13:45江丽媚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土地改革叶剑英基层组织

江丽媚

摘 要:叶剑英主政广东土地改革时,充分考虑广东自身特点,任用熟悉广东情况的本地干部,推行较温和的土改政策,被指责搞和平土改,犯了右倾错误。虽然他持续对广东基层组织进行整顿,但是仍被指责说带头搞地方主义,最后被调离广东。

关键词: 叶剑英 土地改革 基层组织

一、土改试点和基层组织整顿问题的提出

1949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新华南分局,受华中局(后改为中南局)的直接领导,叶剑英担任第一书记。9月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了三次干部扩大会议,这是南下干部、广东本地干部和解放大军干部代表的盛会,叶剑英希望所有干部能够互相学习、搞好团结。10月中央公布了对广东省政府领导成员的任命,又于12月同意了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叶剑英负全责,方方主持省政会议,古大存负责处理各组织日常工作。

叶剑英是广东本地人,又曾在印尼生活过,熟悉广东的情况。对于广东土改,他认为广东作为新解放区,具有自身的特点,应采取积极稳妥的做法,注意保护华侨、民族工商业的利益。1950年初广东全省解放后,叶剑英将土改列为工作重点。6月初中央成立由刘少奇负责的土地改革委员会,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正式颁布,确定在新解放区采取较温和的方式进行土改,对广东,刘少奇特别强调整顿基层组织、解决干部思想严重不纯问题的重要性。

在基本肃清匪患后,叶剑英于1950年10月底宣布在兴宁、揭阳、龙川3县进行土改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在全省铺开,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全省土改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做出了抗美援朝和镇反的重大决定,为了尽快完成土改,他转而提倡斗争土改,并多次催促叶剑英加快土改进度。11月22日,叶剑英提出了新的11县试点计划,要求各地加紧训练土改干部,整顿基层组织。

1950年11月,中南局在中南区土改试点工作总结报告中,以是否注意发动群众、坚决打击地主的抵抗与破坏作为评判试点工作好坏的标准,强调要纠正土改右倾偏向。1951年1月,叶剑英强调在战争环境下迅速广泛开展土改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春荒困难,他指示可以在发动群众运动中满足农民的利益要求,以提高其积极性进行土改,也强调防止出现过激行为。

二、叶剑英对广东基层组织的初步整顿

中央、中南局领导层非常重视新解放区基层组织的整顿问题,他们多次批评广东基层组织严重不纯。土改工作试点期间,考虑到有可能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春荒困难,1951年2月,初中央指示土改工作在春耕前告一段落,对于广东本地干部对斗争土改政策的抵制行为,中央、中南局领导做了妥协,在完成土改试点后,解决广东基层组织严重不纯的问题日益迫切。3月初叶剑英做出对基层队伍加以整顿的指示,3月中旬又决定让军队参与地方建设,由驻军干部兼任地方领导,并派大量军队干部到地方任职,利用春耕整顿基层组织,这一举措得到毛泽东的肯定。遵照中南局的部署,在兴宁土改复查时,叶剑英要求对兴宁土改干部进行整顿,解决干部中存在的右倾思想问题,为此他强调要坚持斗争土改先满足雇贫农、再照顾其他阶层的原则。1951年3月,广东土改试点工作基本结束,方方认为试点工作贯彻了叶剑英的部署,没有侵犯工商业和中农利益,照顾了富农、华侨,达到预期效果,培养了干部。

三、叶剑英对土改干部政策的调整

1951年3月,刘少奇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基层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以清除各种坏分子,不久中南局负责土改工作的杜润生對叶剑英坚持的温和土改观点进行了批判,强调要斗争土改,要求广东在1951年秋前对当地干部进行整顿,并提出在1952年冬完成中南全区的土改工作。4月中南局土改委主任李雪峰到广东巡视土改工作,批评广东土改试点在指导思想上存在根本的错误,基层组织严重不纯,不能依靠。

面对中南局的批评,叶剑英在4月19日至26日华南分局会议上提出依靠大军和南下干部、由军队干部包干二十二个县土改工作的政策,随后即大幅调整各地领导干部,以驻军干部担任各地委第一书记,又调赵紫阳担任华南分局秘书长,协助其开展土改工作。对于本地干部严重不纯的问题,叶剑英从基层、机关、党组织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从4月中旬到6月中旬,叶剑英对于广东基层干部严重不纯的问题越发关切,调子也越来越高,他认为前期之所以土改工作进度慢,就是因为基层干部对发动群众问题没有打通思想,认识不清,同时由于内部不纯,政策难以贯彻,必须以土改工作为契机,彻底扭转基层干部严重不纯的状况。随着对基层干部整顿的深入进行,大批广东本地干部被调离岗位,导致基层干部数量严重不足,1951年5月中旬,叶剑英不得不向中南局申请派三百名区一级干部充实到粤东、粤西地区。[1]大批南下干部、军队干部通过包干土改工作,深深介入各级行政工作,叶剑英要求各级地方必须重视军区及军区党委的指示,军队的影响力迅速增强。由于不少广东本地干部抵制越来越激进的土改政策,预先制定的土改计划无法按时完成。

虽然叶剑英按照中央、中南局的部署,对广东基层组织进行了有力的整顿,但是中南局领导邓子恢在1951年5月底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依然认为广东基层组织严重不纯,不可信任,广东土改进度过于缓慢或者不彻底,他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广东南下干部不足,本地干部既缺乏群众运动的经验,又未经过整风的洗礼,存在思想不纯、历史不清的问题,广东部分干部存在一种地方主义,对中南局调去的干部不大重用。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6月1日,他电令中南局、华南分局参考1951年5月21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关于整顿党组织的做法”对广东党组织进行整顿,明确规定“所有地委书记、专员、县委书记、县长,一律由经过土改、三查、整党锻炼的外来干部担任,把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工农积极分子培养和提拔为党的各种干部,凡地富出身及和地富关系密切的干部,坚决调离本地”。[2]叶剑英据此迅速对各地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

1951年7月,中南局土改委负责人杜润生、李雪峰两次公开发表文章批评广东土改工作进展太慢、基层组织严重不纯,不点名批评叶剑英在土改中犯了右倾错误。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中央、中南局一再强调要对广东基层组织加以整顿,解决本地干部严重不纯的问题,叶剑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此他再次领导了对基层组织的整顿,一直持续到9月底,在此期间,他随时向中央、中南局汇报工作进展。广东土改第一阶段任务直到1951年秋才完成,他向毛泽东解释土改进展缓慢的原因时说,主要是由于有经验的干部太少,干部思想不纯,加上情况复杂,他认为有必要放慢土改节奏,以免造成“夹生饭”现象。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11月13日,邓子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限期完成土改工作,不能松懈,土改要通过放手发动群众,靠斗争而不是和平手段来完成,叶剑英只好于1951年底提出要在1952年秋即完成全部土改工作。

四、陶铸主持的广东基层组织再整顿,叶剑英受到批判后黯然离开广东

为了改变广东土改进展缓慢的局面,1951年11月底,中央、中南局决定调陶铸到广东参与领导土改工作。陶铸到任后大力强调广东基层党组织严重不纯问题,1952年1月初,叶剑英将县区土改干部中存在地富思想、包庇家庭问题视为土改运动的最大障碍,要求对这些基层干部进行彻底整顿,2月初他再次指示迅速解决部分县、区一级干部严重不纯问题。而陶铸则和赵紫阳密切配合,4月华南分局干部扩大会议上,陶铸提出对土改干部整编问题,随即主持了对广东本地干部的整顿工作,大批干部受到处理,基层干部数量严重不足。5月叶剑英向中央申请为广东重新配备两千多名区长以上干部,由于中央无法满足,一些本地干部得以继续担任县委书记和县长。6月整顿工作基本结束,陶铸、赵紫阳在广东的地位迅速上升,方方的权力受到极大削弱,叶剑英也被指责带头搞地方主义。

1952年6月,毛泽东主持了关于广东问题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方方被批判犯了土改右倾、地方主义错误。陶铸在会上发言批判叶剑英、方方搞地方主义,坚持广东土改特殊论。叶剑英、方方做了检讨,最后毛泽东宣布对华南分局工作进行调整:叶剑英抓总、张云逸主桂、谭政主军、陶铸主党、方方主政。叶剑英、方方在6月29日和7月6日召开的传达中央对华南工作的指示和检讨华南分局领导工作的会议上再次做了检讨,会上叶剑英肯定了陶铸、趙紫阳的工作成绩,而陶铸却在会上对叶剑英、方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1952年8月中旬,叶剑英以身体健康为由向毛泽东提出回北京休养,他离开后广东土改工作由陶铸主抓、赵紫阳协助,斗争土改遂在各地普遍推行,华侨、侨眷、民族工商业者、富农利益受到很大损害,乱打乱杀现象严重,中央却给予了肯定。

1953年4月18日,陶铸宣布广东土改工作顺利完成,他认为1952年春季前的土改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绩,由于犯了右倾错误、存在基层组织严重不纯的问题,远没有达成彻底摧毁封建统治的土改目标,只有1952年4月以后的土改工作,因为彻底发动了群众,经过深入斗争和持续的整顿干部,解决了基层组织不纯问题,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才最终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完成了土改工作的根本任务。

提起这段经历,叶剑英很不理解,说搞土改他是吃力不讨好。

注释

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69,696.

② 中央转发云南省委关于初步整顿党组织的决定的批语(1951年6月1日)[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内部发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346-347.

猜你喜欢
土地改革叶剑英基层组织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叶剑英74岁学英文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党的基层组织
叶剑英(上)
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对中国土地改革发展的影响
对《五四指示》不彻底性及创新性研究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初中 “土地改革” 教学中的史料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