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祖厉河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分析

2017-05-03 01:13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2期
关键词:靖远输沙量水文站

崔 亮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 兰州 73000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祖厉河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分析

崔 亮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 兰州 730000)

输沙量;变化规律;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祖厉河

根据祖厉河干流代表水文站会宁、郭城驿、靖远1955—2012年的降水、输沙量资料,分析了祖厉河输沙量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祖厉河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55—2012年祖厉河输沙量显著减少并仍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很小,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祖厉河是黄河上游著名的高含沙支流,发源于甘肃省会宁县南部,向北流经会宁县、靖远县入黄河,主河长219 km,流域面积10 680 km2,主要支流有关川河、西巩河等,流域水系站点分布见图1。祖厉河流域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由南向北气温递增、降水递减,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9月份。地貌形态为黄土丘陵和残垣,湿陷性黄土层较厚,植被稀疏,地表冲刷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水质苦咸[1]。选取祖厉河干流会宁、郭城驿、靖远3个水文站1955—2012年泥沙资料,分析祖厉河输沙量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1 祖厉河流域水系站点分布

1 输沙量变化分析

1.1 泥沙特征及来源

根据靖远水文站的泥沙资料,多年平均含沙量365 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4 509万t,平均输沙模数4 235 t/(km2·a),实测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1 120 kg/m3(1995年5月31日),年最大输沙量1.8亿t(1959年),年最小输沙量672万t(2008年)。

依据平均输沙模数计算祖厉河进入黄河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 523万t,占甘肃黄河流域输沙总量的12.9%,是黄河上游重要的产沙河流。将祖厉河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为会宁以上、会宁—郭城驿、郭城驿—靖远3个区间,分别计算区间产沙、占靖远站输沙量比例、区间输沙模数,见表1。可以看出,祖厉河流域产沙量大,侵蚀作用十分强烈,其中会宁以上、郭城驿—靖远区间输沙模数比较接近,会宁—郭城驿区间输沙模数略高,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对流域坡面的冲刷和洪水对河道两岸的侵蚀。

1.2 输沙量年内变化分析

输沙量的年内变化,可以通过年内分配百分比、年内分配过程线、不均匀系数及集中程度等来反映[2-3]。绘制祖厉河各代表站月平均输沙量年内分配过程线如图2所示。祖厉河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呈高度集中分布,集中于6—9月,其中会宁水文站6—9 月平均输沙量占全年平均输沙量的94.4%,郭城驿水文站占96.0%,靖远水文站占97.1%。

表1 祖厉河代表站泥沙特征

图2 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年内分配过程

选取靖远水文站,计算不同年代输沙量的不均匀系数、集中度、集中期,结果列于表2。可以看出,各年代不均匀系数在1.44~1.72之间,集中度在0.81~0.88之间,最大值主要出现在8月上旬。说明祖厉河输沙量年内分布极为不均,最大月输沙量出现在8月上旬。

表2 靖远站输沙量年内分配指标统计

1.3 输沙量演变规律分析

(1)年际变化规律。绘制祖厉河各代表水文站实测输沙过程线、差积曲线如图3、4所示。可以看出,祖厉河各代表水文站实测输沙过程线变化基本一致,1970年以前呈递增趋势,从1970年开始稳中有减,2000年以来递减速度加快。2000年以前平均输沙模数为5 200 t/(km2·a)[4-5],2012年输沙模数减少到4 235 t/(km2·a),年输沙量减少了1 030万t,这是修

图3 代表水文站实测输沙量过程线

图4 代表水文站实测输沙量差积曲线

建河堤加固防洪工程减轻河道两岸侵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拦蓄工程拦截泥沙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输沙量突变分析。通过对各站输沙量进行统计检验,综合判断系列资料的突变情况,若统计量大于临界值T(α/2),则表明α=0.05的显著水平下突变显著。以突变点为界,分别计算突变前后的均值及跳跃量,计算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祖厉河会宁、郭城驿、靖远3个水文站输沙量均发生显著突变,突变点分别为1978、1996、1964年,突变后比突变前输沙量分别减少了362万、1 950万、4 938万t/a。

表3 代表水文站输沙量突变计算结果

(3)输沙量变化趋势分析。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线性趋势相关等统计检验方法[6]是分析水文气象数据的有效方法,当给定显著水平α后,查得对应的临界值,当统计量小于临界值时则趋势不显著,当统计量大于临界值时则趋势显著。建立各站输沙量(Y)与年份(X)的趋势方程,应用以上方法进行趋势分析,综合判断趋势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祖厉河干流3个水文站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下游靖远站输沙量减少的速率最大。

2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分析

2.1 综合影响效应

以靖远站输沙量序列的突变点为分界点, 对实测输沙量序列进行还原, 并建立如下关系模型:Ws=124.06W0.518,其中Ws为年输沙量、W为年径流量。

表4 代表水文站输沙量趋势分析

根据模型计算模拟过程的输沙量,即为还原的不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河流输沙量,将不同年代模拟年输沙量与实测年输沙量进行比较,见图5、表5。从图5、表5可以看出,靖远站各年代输沙量实测值均小于模型输出值,且2000年以后相差较大,说明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下祖厉河输沙量呈减少趋势,2000年以后减少剧烈。

图5 祖厉河年输沙量实测值与模型输出值对比

年代实测年平均输沙量(万t)模拟年平均输沙量(万t)差值(万t)占模拟年平均输沙量比例(%)20世纪70年代以前73279964-2637-26.520世纪70年代44447865-3421-43.520世纪80年代39207919-3999-50.520世纪90年代42138014-3801-47.42000年以来17056382-4678-73.3全系列45098157-3647-44.7

2.2 定量影响分析

降水是地表产沙的动力条件,对流域产流产沙有直接影响。以降水为气候变化影响代表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7]。选取靖远水文站年降水长系列资料进行分析,为了消除降水的影响,令E=Ws/P,其中E为侵蚀率(t/mm)、Ws为输沙量(万t)、P为降水量(mm)。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3%和95.7%,90年代分别为 0.8%和99.2%,2001—2010年分别为13.0%和87.0%,说明气候对祖厉河泥沙变化的影响很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泥沙的影响一直起主导作用。 1981—201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祖厉河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1.0%和89.0%。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祖厉河泥沙减少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表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祖厉河输沙量影响程度计算结果(靖远站)

3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1955—2012年祖厉河输沙量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影响的结果如下:

(1)输沙量显著减少。祖厉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 523万t,从1970年开始稳中有减,2000年以后递减速度加快,2012年输沙量比2000年减少了1 030万t。

(2)输沙量发生突变。会宁、郭城驿、靖远3个水文站输沙量均发生显著突变,突变点分别为1978、1996、1964年,突变后比突变前输沙量分别减少了362万、1 950万、4 938万t/a。

(3)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祖厉河输沙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祖厉河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很小,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减少起主导作用。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1] 杨成有,刘进琪.甘肃江河地理名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299.

[2] 傅开道,何大明,陈武,等.电站建设对澜沧江-湄公河泥沙年内分配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7,62(1):14-21.

[3] 崔亮,陈学林,安冬,等.60年来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特征分析[J].水文,2015,35(1):82-87.

[4] 牛最荣.祖厉河泥沙特性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J].东北水利水电,2002,20(5):43-44.

[5] 王静.祖厉河流域泥沙变化规律初探[J].甘肃科学学报,2000,12(2):69-72.

[6] 刘建祥.近30年河龙区间侵蚀产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73-80.

[7] 刘红英.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洛河上游水沙特性的影响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60-63.

(责任编辑 李杨杨)

S157

A

1000-0941(2017)02-0035-04

崔亮(1982—),男,陕西凤翔县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文分析计算工作。

2016-09-20

猜你喜欢
靖远输沙量水文站
靖远松叶蜂防治技术探讨
金沙江坝下水文站中泓浮标系数稳定性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靖远羊羔肉:华夏饮食中的一朵奇葩
西双版纳州水文站网合理布设及测验方法探析
长江干流沙市水文站汛期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20世纪中期以来不同时段黄河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
包饺子
攀岩
韩江干流潮安站泥沙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