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小伙与皮影戏的不解情缘

2017-05-03 14:50孙振芳
时代报告 2017年4期
关键词:皮影戏艺术团皮影

孙振芳

这是一个关于坚守和梦想的故事。85后小伙王绍森带领辽南皮影老艺人们在过去3年里演出了213场皮影戏,看似将要熄灭的皮影艺术又有了燎原之势。

6年前,王绍森从杭州毕业后来到大连创业。2014年3月,王绍森去大连复州古城旅游,偶然走进一间老电影院,当时这里正在表演的皮影戏让他看得入迷。这是王绍森第一次看皮影戏,他是现场唯一的观众。演出结束后,王绍森走到幕后看到几位老艺人,通过聊天他得知,其中一位老艺人叫鄂文武,今年已经77岁。他是辽南皮影界翘楚景维恒老先生的高徒,是非遗传承人。在皮影戏红火的年代,鄂文武是一个超级大明星。时过境迁,如今这些老艺人一年最多演5场,一年赚不到1000块钱。因为没人愿意学,辽南皮影戏正面临失传的境遇。“听了他们的故事,我当时没想太多,就想帮他们找一些演出机会,别让皮影戏失传。”就这样,2014年,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成立。班底由辽宁省皮影传承人鄂文武等十位老艺术家们组成,平均年龄66岁。一个是85后的小伙子,一个是耄耋老人,这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人,为了拯救辽南皮影这门落寞多年的艺术,走到了一起。在辽南皮影艺人圈里,老艺人们亲切地把王绍森称为阿森。

辽南皮影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6年,辽南皮影成为大连唯一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011年,中国皮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曾伴随着几代人成长,丰富着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电视、电影的普及,传统皮影表演艺术的生存空间逐渐狭小,从业人员逐年减少,辽南地区皮影艺术团相继解散,大量剧目失传。

“可以说是冲动,也可以说是一份情结,我不后悔。”阿森之前一直经营着一家丝绸公司,虽然公司不大,但销售比较稳定,一年十几万的利润完全可以让他吃喝不愁。但是阿森为了传承和发展辽南皮影这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之前生意上挣的几十万元全部用在辽南皮影艺术团上。艺术团成立后,为了帮助老艺人们寻找演出机会,阿森更是忙得几天不着家。做推广、拉赞助、找场地、请观众……“我之前觉得找演出机会并不难,用我这几年生意上的人脈肯定能成。”但事实并非如此,不仅拉赞助、找商演机会难,由于无法分身,阿森不得不将早已走上正轨的丝绸公司关掉。在商业演出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孩子对皮影还是很感兴趣的。在阿森看来,孩子是皮影未来的希望,所以他经常去幼儿园、小学给孩子们表演皮影戏,普及皮影知识。并且在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无论观众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的演出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在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成立的第一年里,他们在全国各地的演出就已经达到173场,观众达30000余人,做到了中国皮影行业第一。

如今,艺术团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每位老艺人每月能拿到两三千元工资。老皮影艺人们讨论最多的再也不是如何“生存”,而是如何让辽南皮影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皮影戏艺术团皮影
指间功夫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舞台上的意外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皮影的来历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街头巨偶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