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7-05-03 08:19
商界·时尚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村艺术节韩国

日本

文艺的力量

因为后工业时代的影响,再加上困扰日本许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位于濑户内海的直岛出现了持续性的人口骤减现象。日本人考虑过很多方案来推动荒废岛礁复兴,譬如开发美食、旅游、古航道,但都因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而不了了之。

2010年,日本政府通过一次调查发现,2004年这里曾经有过一次游客数量陡增,原因是地中美术馆开业了。而岛上3/4的餐厅和民宿,也是在这之后出现的。得知这个信息后,管理者灵光乍现:既然直岛有艺术底蕴,那为什么不联络目前国内最知名的艺术家,在这座海岛上举办一场大型艺术展?

也正是这一年,第一届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在这里拉开序幕。安藤忠雄、草间弥生、妹岛和世,这些知名艺术家都应邀而来,在这座人口不足4000的小岛上建馆、办展。第二年,这里就被英国著名旅游杂志《旅行家》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7个文化胜地之一”。而日本“怪婆婆”草间弥生在这里留下的大南瓜,也成了这座小岛的形象代言人。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个艺术展设为三年一场,既能留给艺术家们酝酿的时间,也能让那些经典的设计多保留一段时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座小岛的游客数量也是每三年会迎来一个小高峰。根据象山县直岛町官网统计的数据来看,这里1990年只有上万人的游客数量,且在10年间没有增长。而第一届艺术节就为这里吸引到了63万游客!而后即便是在没有艺术节的年份里,直岛的游人数量也能达到40万以上。

另一个和它有着相似的幸运的,是距离东京有2小时车程的新潟县越后妻有地区。这里的三年展——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也是当地人谋求故乡复苏的主要方式。酒店、餐饮、旅游纪念品业的飞速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岗位,久违的人口回流现象也出现了。

他们为家乡的命运苦苦寻找了多年,终于参悟透了个中真理:只要文艺复兴了,农村就不会再沉睡下去。

韩国

求人不如求己

上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进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时期,被后人赞为“汉江奇迹”。然而城镇经济的一日千里,并没有拉动乡村经济,甚至在同一个地区也可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这种现象持续刺激着农村人的不满情绪,社会矛盾加剧的问题也无从遏制。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可能是近现代最早的一次乡村复兴计划,发生在近半个世纪以前。但是韩国人的诸多举措,现在看来也仍然非常有借鉴意义。甚至在东南亚诸国,类似政策依旧存在着。政府出资帮村民修筑房子、道路,建造学校、医院等一系列公共设施。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政府连建房的木材和水泥都给报销了。

因为当时韩国政府也存在着资金紧缺的问题,为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政府不仅为这项运动设立了法案,还在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了领导机构。很快,第一批行政村全部改造完毕,涉及村庄数量高达3.3万个。而后他们又挑选出了1.6万个样板作为代表,带动全国人民投入到家园建设中去。似乎没用多长时间,这项运动就从动员性质转换成了自发性质。

每逢国家大事,韩国国民总是能够一呼百应,响应国家的号召。譬如1988年的“奥林匹克新村运动”,以及1997年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而展开的“捐金运动”,都属于新村运动的衍生品。直到今天,它仍然是韩国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而我国很多省市在进行农村改革工作之前,都会选择前往韩国对新村运动的效果进行实地考察。

在韩国,很多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的年轻人对这项运动非常陌生。但那种自发性的村落维护意识,却成为韩国乡村文化的最主要特质。村民们乐意往大城市输送人才和农作物,也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园。他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并不会影响他们对农民身份的认可程度。在他们看来,住在乡下或城市,都一样可以享受不错的社会福利。

为了扶持农村人建设好自己的家鄉,韩国政府不仅会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还为他们提供长达30年的低息贷款机会。而那些在宜居村庄评选中获得名次的村子,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政府补贴。林林总总这些细节和举措,都值得我国在开展全民性质的农村改造时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新村艺术节韩国
中国画《林涧·新村》
韩国“第一步”
遇见艺术节
聚焦韩国大选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在韩国走马观花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