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辽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

2017-05-04 01:12姚娜徐进
中国市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

姚娜+徐进

[摘要]判定辽宁工业化发展阶段是践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前提。文章依据钱纳里对工业化进程的划分标准,结合辽宁工业经济运行现状,由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指标判断辽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后期阶段,并通过霍夫曼系数对判定结果予以佐证。

[关键词]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064

“十二五”时期,辽宁工业经济处于“L”形轨迹断崖式下降“竖线”过程,供需错配结构性问题突出,亟须推行供给侧改革。判断辽宁工业化发展到何种阶段是“十三五”时期制定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的基础前提。

1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主要依据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规律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保持稳定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表现与第二产业恰好相反。经过多年多国实证分析,国外学者总结现象规律,划分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其中钱纳里模型最具有代表性。认为工业化实现阶段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此前为前工业化阶段,之后为后工业化阶段。评价指标主要有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见表1)。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从需求角度将工业化进程细分为4阶段,可作为钱纳里模型的佐证。阶段一,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霍夫曼系数为5(±1),为前工业化时期;阶段二,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但在規模上仍远小于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系数为25(±1),为工业化初期;阶段三,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体相当,霍夫曼系数是1(±05),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四,资本资料工业规模超过消费资料工业规模,霍夫曼系数小于05,为后工业化阶段。

2辽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

根据“十二五”时期辽宁省统计年鉴提供的经济结构指标数据(见表2),对辽宁工业化发展阶段做出如下判断。

从人均GDP指标看,辽宁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十一五”末年,辽宁省年人均GDP为42335亿元,按2005年购买力平价指数换算后约为1354424美元,超过11170美元的门槛,已处于钱纳里模型中的后工业化阶段。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辽宁处于工业化实现的后期阶段。自2010年起,辽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已经低于10%,符合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部分指标。到2015年,辽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466∶451,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仍未超过第二产业,意味着辽宁工业化进程正处于工业化后期收尾、后工业化起步阶段。从就业结构看,辽宁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初级阶段。“十二五”开年,辽宁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已降至30%以下(296%),此后五年该比例继续下降,到2015年为263%,降幅稍显缓慢。对照表1中的判断标准,工业化后期该比例值为10%~30%。因此从就业结构看,辽宁刚刚迈入工业化进程后期门槛。从城市化率看,辽宁处于工业化后期的收尾阶段。2015年辽宁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7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8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名第二。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意味着辽宁已处于钱纳里模型中工业化后期阶段,向后工业化时期迈进。

上述四项指标中,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率表明辽宁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处于工业化后期,即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相对客观。基于人均GDP的考察,采用不变PPP指数显然高估了辽宁工业发展水平。而对就业结构指标的度量,可能存在统计数据获取途径差异而低估了辽宁工业化发展阶段。通过计算,2015年辽宁工业霍夫曼系数约为0698,表明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具有大致规模,从需求角度正处于工业化后期,也间接为钱纳里模型所得结论提供了佐证。

3结论与启示

结合辽宁工业经济发展实际数据,对照工业化进程指标,可知辽宁工业化进程发展相对迅速,已处于工业化实现的后期阶段,呈现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持续调整提升的发展特征。

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是有明显差别的。如工业化中期,主要通过资本等传统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发展,而工业化后期驱动要素转变为技术进步。进入“新常态”前,排除计算口径偏误,辽宁工业经济繁荣主要依托第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依赖“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当前辽宁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发展后期,意味着源自经济系统的、依靠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倒逼机制已然形成。此时必须深刻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发力,逐步形成并增强工业体系的内生应变能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工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继哲对辽宁省工业结构的综合评价及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6(1):68-69

[2] 冯飞,王晓明,王金照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J].中国发展观察,2012(8):24-26

[3] 张万强,王淑娟辽宁“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J].辽宁经济,2016(2):42-45

[基金项目] 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lslktyb-136);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L16DJL002)。

[作者简介] 姚娜(1982—),女,辽宁鞍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徐进(1994—),女,辽宁沈阳人,国贸专业2013级学生。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产业结构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
中国两种引资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