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语境中东方设计的角色与意义

2017-05-04 01:19王昕
艺术科技 2016年12期

王昕

摘 要:本文立足国际视角,阐释东方设计的含义、背景、渊源,探讨东方设计与东方设计学的关系,分析东方设计的国际境遇及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价值,指出东方设计在全球文化语境中的角色和意义。

关键词:东方设计;东方设计学;全球文化;“一带一路”

1 东方设计的国际解读

在永恒自转的地球上,并不存在实际地理意义上的东方与西方。所谓东方,是指地球局部在日照的作用下形成的相对于西方的方位概念,反之亦然。人类长期繁衍、進化、生产、生活于地球的特定局部,在改造自然的漫长进程中逐步形成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根据人类文化的渊源、区域、形态和影响力,我们习惯上将其分类概括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样,这也是一组源于地缘方位而相对存在的文化概念,并从各自角度观察、确认、定义着彼此。

“东方设计”一词近年屡被提及,并作为当代东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备受关注,其概念和意义在持续的实践中被逐步明确和深化。东方设计是指围绕东方特定问题或需求,通过造图、造物、造境等活动,将构思、设想、计划传达出来的实践技术和过程,其设计的动机、行为和结果体现出东方地缘的特定需求、特殊技术和特色智慧。东方设计也是一个相对的区域文化概念。在历史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对东方的理解和定义不尽相同,有的西方学者将与亚洲接壤的欧洲国家也视为东方国家。近代以来,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是:东方设计指欧洲以东的地区(主要指亚洲),如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文化。显然,这仍是从欧美国家自身方位出发而作出的相对性判断。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萨义德在《东方学》中阐释了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东方及东方主义概念。他认为东方主义不仅是一门学科研究和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垄断的话语权,最终成为西方列强和文化霸权主义行动的理论借口。这种洞见对以后全球化语境中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随着苏联的解体、欧盟的建立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气候;互联网拉近了东西方文化的距离,异域文化实现了迅捷的沟通,为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交融、新生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不再延续近现代以来以西方为风向标的历史,东方也不再是西方文化殖民者标榜自我价值观的参照物,而转变为一种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具有独立地缘文化价值的声音,并逐渐与西方文化形成相互影响、互惠互补、开放共存的生态关系。

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和哲学体系,并不同程度地对东方文化体系中的各个分支产生过影响。本文讨论的东方设计,特指以汉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概念,即带有儒、道、释文化基因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法、形式。在经历全球化冲击后,中国的设计并未丧失母体文化的特质,反而催生出对本土文化的自觉认同和追求,以寻求满足当代东方人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获得与西方设计平等对话的自信与资本。因此,国际视野中的东方设计须基于东方地缘特征,由东方民族创造和诠释,联系东方人的物质与精神诉求,反映东方文化的独特内涵,并对西方设计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启示力和影响力。

2 东方设计的背景与渊源

东方设计秉承儒家思想文脉,兼容道家和佛教思想,关注人与物、境、礼、德、情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中国特有的设计造物观。儒家思想源自先秦诸子的百家学说,也称为儒教或儒学。该思想由孔子创立,逐步发展为以仁为核心,以等级礼制为基础中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思想和面貌,并对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成为东方设计历史最久、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内核。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曾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形态,自古就呈现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特质,在对外交流与传播中不断创造价值、吸纳创新、完善自我。早在2100多年前的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的商贸路线。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这条路线不断拓展,自古都长安,经河西走廊、中亚、西亚诸国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被公认为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承载中国古代工艺和设计思想的丝绸、瓷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在连接亚欧的路线中实现与西方文化的互通。文化、经济、技术、政治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进步,优化了东方设计的概念与形式。古代丝绸之路带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东方设计的产品、技术、思想与西方文明交融互动的历史见证。

3 东方设计与东方设计学

东方设计是着眼东方本土问题和需求,结合国际化思维和技术,继承传统并展望未来的造图、造物、造境的智慧实践。随着人类对这种特定文化形态不断的观察、总结、诠释、践行、创造,逐渐产生了“学”的概念,并以理性的、系统的、逻辑的、辩证的方式进一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生存与生产活动。

东方设计学的学理背景是产生于近代西方的“东方学”。16 至18世纪,欧洲的一些商人、传教士以及探险家记录了他们关于东方的见闻和经历,酝酿出东方学的雏形。19世纪,东方考古系列发现和古文的破译进一步明确了东方学的内容,相关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东方国家的学者纷纷涉足东方学研究,他们立足本土,以东西方比较的视角看待东方现象和问题。东方文化研究呈现繁荣局面,在很多领域取得显著研究成果。作为一个学科群体的东方学,其领域包括汉学、敦煌学、藏学、西夏学、日本学、印度学、朝鲜学、埃及学、赫梯学、亚述学、伊朗学、阿拉伯学、中东学等分支;其学科领域涉及历史 、语言 、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经济、社会等学科范畴。其中,东方设计学是东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学”字包括四层含义:一曰学理,即东方设计的概念、特征、语境和文脉;二曰学术,即东方设计的规律、经验、技术;三曰学习,即东方设计的传承、研究、实践;四曰学科,即东方设计的教育、传播、发展。

可以推解,东方设计学是基于大量和长期的东方设计实践,发展、提炼、整合出来的概念内涵、学理脉络、经验规律、技术规范、教育体系、研究格局、实践平台的总称。由此可见,东方设计学存在于中国人观察和解读设计问题的独特角度和务实方法,是聚焦中国实际情况的独立文化指示系统,它脱胎于东方设计的若干基础性实践,并对实践产生积极、持续的指导意义。

4 东方设计的国际境遇

今天,东方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东方设计开始作为一种当代东方文化标签进入人们视线,通过各种渠道有意识地展现具有东方地缘特色的设计思想、形式和方法,并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在西方主导的全球文化语境中,具有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的东方文化形态不得不面对同质化的挑战。东方设计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境遇,使其对本土文化的坚守和弘扬充满挑战和机遇:

第一,东方设计的学理与实践尚不成熟。东方设计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在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探索起步较晚,传统理论研究较为肤浅,当代创新实践不够深入,学科体系尚不健全。

第二,东方设计多囿于对传统形式的模仿。在经历了对西方设计样式的模仿后,东方设计呈现出本土化趋势,但仍以传统元素的套用为主,缺少对本土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当代东方精神的准确表达。

第三,东西方学术平等对话的格局正在形成。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崛起,全球学术重心由西方逐渐东移,东、西方设计的互鉴、互补、互利关系日趋明显。

第四,政府和民间的本土文化自觉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日益重视传统和本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并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相关理念、政策和措施。大众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逐步加深,并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东方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益条件。

第五,东西方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断增多的跨文化设计项目、国际设计竞赛与展览,促进了东、西方设计师技术与观念的交流,对东方设计产生孵化和引导作用。

第六,东方设计重视对生活的致用性。在需求的驱动下,东方设计的重心由单纯的古代东方文化阐述转向对东方现实问题的研究,强调发掘传统文化的活化潜能以及本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价值,追求东方精神的传承、创新、发展。

5 東方设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意义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向世界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是中国谋求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国家顶级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称谓,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东方设计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战术体系,其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优良的东方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向世界输出东方文化的价值体系,实现世界的和平、和谐、持续发展。同一带一路所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一样,东方设计并非自我标榜的狭隘的东方民族主义口号,而是立足于本土,着眼于发展,对话于世界,共创于未来的积极行动。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东方设计必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到人类文明的共建之中,在谋求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6 东方设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价值

一百多年来,东方文化体系受到崇尚科学和民主的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一些领域甚至沿用西方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引入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融合与创新,设计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国际层面上开启了对东方设计的历史性求索。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剧,文化特性的趋同、生存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日益短缺等一系列棘手问题的不断凸显,科技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愈加明显,曾通行于世的现代设计也开始捉襟见肘,承受质疑。尊崇天人合一理念的东方设计以其深邃的智慧,对强调功能主义和技术至上的现代设计提出拷问,有望为世界的持续发展开出新的药方。

基于观念的差异,东方思维方式呈现出感性、宏观、含蓄、体悟、虚拟的特征,而西方则更多地表现出理性、逻辑、具体、精确、阐述的思维特征。在处理科技与人文平衡发展的问题上,东方设计中蕴含古老深邃的东方智慧,体现在艺术与科技之间心与物的融合,即通过物的接触,带来身的体验,引发心的感悟,实现人的满足。

在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中,东方设计以国际的、人性的、生活的角度诠释了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东方文化,以实际行动扮演了维系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角色,不仅为东方文化的繁荣复兴铺路搭桥,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东方设计与西方设计是如影随形的相对文化体系。西方设计理念和技术对东方的设计影响深远,同样,东方的设计智慧和技艺也在影响着西方当下和未来的设计。东西方的设计均在彼此的观照和互通中寻求和而不同,实现自身的定义和进化。因此,东方设计的兴盛势必促进西方乃至世界设计的发展,优化全球文化的格局,推进全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