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民歌方言管窥

2017-05-05 23:04王斐
艺术评鉴 2016年24期
关键词:梅香儿化货郎

王斐

摘要:永济被誉为晋南的“民歌之乡”,有着众多流传甚广且题材多样的民间歌曲。本文重点从 “方言学”的角度,分析永济民歌中声母、韵母的特点以及字调对旋律的影响,从而探索永济民歌和方言之间的天然联系。

关键词:永济民歌 永济方言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046-04

一、概述

永济古称“蒲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运城盆地西南角,扼蒲津關口,当秦晋要道。它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中心,山西省的南大门,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永济在南北朝时期隶属于泰州、蒲州,唐朝两建中都,蒲州成为六大雄城之一。永济县名是清雍正年间设置。

(一)1999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侯精一所著《现代晋语的研究》中将山西境内的方言分为了七个大片,由于片内部差别比较明显,所以又分了小片。依据此书,永济方言被划为山西方言区的汾河片,汾河片包括二十七个市县,下分平阳小片、绛州小片和解州小片。解州小片包括运城、永济、乡宁、河津、万荣、临猗、平陆、芮城等。解州小片去声不分阴阳,调类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无入声是这一地区的重要特征。

(二)永济人文荟萃,唐多文士,宋多画家,明多官员,清多艺人。被誉为晋南的“民歌之乡”,有着众多流传甚广且题材多样的民间歌曲。根据1990年6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一书,所记载的12首永济民歌来看,体裁主要有两类,即小调和秧歌。其中小调类民歌有10首,如:《共产党的恩情长又长》《女儿苦》《五更劝夫》《太平调》(二)等;秧歌类有2首,如《十对花》(二)《货郎与梅香》。

从题材上看,反映一般社会生活(包括劳动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有5首,如《五更劝夫》《拜年》《卖花》等;反映男女青年之间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的有2首,如《货郎与梅香》《绣绒花》等;反映多种不同的社会生活、历史人物、历史传说的有4首《太平调》《共产党的恩情长又长》《“运输队长”蒋介石》《骂阎锡山》;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对自己悲惨命运的不满的有1首《女儿苦》。永济民歌题材广泛、形式短小、旋律流畅、易于传唱,地方风味浓郁,永济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人民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永济民歌属于晋南民歌色彩区,它包括临汾地区17个县市,运城地区的13个县市。吕梁山余脉和太岳山脉把这里同晋中色彩区,晋东南色彩区自然隔开。该色彩区东部、西北部多为山地和丘陵,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呈自然倾斜状态。汾河水由北向南流经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这里依山带水,自然天成,土质肥美,气候宜人。

在上古时期几位传说中的明君,都曾在这一代建都。如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至今有迹可寻。有关他们的故事,如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螺祖养蚕、黄帝占蚩尤等妇孺皆知,传唱不止。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勤劳的晋南人民同样创造了丰富的属于劳动人民自己的民歌。

从调式来看,燕乐七声音阶的徵调式是晋南民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和晋南的戏曲(蒲剧、眉户、线腔等)和曲艺(晋南道情等)的音乐色彩相一致。

二、永济民歌的声母特点

(一)包括零声母在内,永济民歌中有二十七个声母,普通话有二十二个声母。永济民歌比普通话多了五个声母,它们分别是:[pf]、[pfh]、[v]、[ ]、[ ],如:

绫罗取一张,铺在那红漆桌[pfo21]呀么桌面上。——《货郎与梅香》

共产党的恩情长又长,要说不知道先说哪桩[pfa 21]。——《共产党的恩情长又长》

货郎子本姓(吔嗨)张(呀),住[pfhu33]在那张家(吔嗨)庄(呀)。——《货郎与梅香》

出[pfhu21]门走得快,赖在大街上,那货郎担儿两呀么两边摆。——《货郎与梅香》

这些货郎担,我都心不爱[ ai33]。——《货郎与梅香》

正月初一是新年,贤妻去也撇下了俺[ ]。——《哭妻》

共产党的恩[ ei21]情长又长,要说不知道先说哪桩。——《共产党的恩情长又长》

奴的女[ y42]婿是武生,手拿大力弓。——《绣绒花》

梅香子把话提,我家的姑娘[ yo24]照呀照顾你。——《货郎与梅香》

骂一声阎锡山,不由叫人咬[ iau42]牙关(呀嗨呀)。——《骂阎锡山》

姐儿在房中,绣呀么绣绒[v 24]花。——《绣绒花》

从上可以看出,永济民歌中[pf][pfh]声母的字,普通话中都是[t ][t h]声母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字。[ ]声母的字,普通话是以[a][ ]起头的零声母音节字。[ ]声母的字,普通话一部分是[n]声母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字,另一部分是齐齿呼韵母自成音节的字。

(二)永济民歌中的一个声母,普通话分为几个声母。如:

手提宝[pau42]刀腰垮弓,腰呀么腰垮弓。——《绣绒花》

大红袍[phau24]子穿一领,外挂套织绒。——《绣绒花》

小兄弟跪在姐姐面前,与姐要呀拜[phai33](吔)拜新年。——《拜年》

年年他不回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pau21]带。——《货郎与梅香》

绫罗取一张,铺[phu21]在那红漆桌呀么桌面上。——《货郎与梅香》

东街跑[phau42]西街,不见情郎来。——《货郎与梅香》

我都心不爱,单[t 21]等我那货郎哥呀么哥哥来。——《货郎与梅香》

东街跑西街,不见情郎来,心儿急腿[thuei42]儿快跑得我汗满腮。——《货郎与梅香》

你呀你唱一(呀)小奴也对一,(那)莲菜开花在[tshai33](呀在)水里(呀)。——《十对花》(二)

菜[tshai33]子开花遍地黄,爹娘卖我不商量。——《女儿苦》

你说四来奴对的四,刺[tsh 33]梅开花儿一身刺。——《十对花》(二)

四更鼓来催[tshuei21],我劝丈夫再莫要把烟抽(呀么)。——《五更劝夫》

九月里来九重阳,辞[tsh 24]别亲朋到庭堂。——《哭妻》

我唱[tsha 33]七来谁对我七,什么开花叶儿稀?——《十对花》(二)

我(也)劝(呀么)丈[tsha 33](也)夫再莫要去耍錢(呀么)。——《五更劝夫》

正月里呀(哈)是新年,小兄弟跪[khuei33]在姐姐面前。——《拜年》

不见情郎来,心儿急腿儿快[khuai33]跑得我汗满腮。——《货郎与梅香》

我唱一来谁对一,什么(了么)开花在水[fei42]里?——《十对花》

年年他不回来,捎书书[fu21]带信信要一个荷包带。——《货郎与梅香》

(三)其余十个声母,永济民歌与普通话大致相同。如:

三朵花儿开,开开你即来[lai24]。——《十对花》

骂一声阎锡山[ 21](呀咳呀),不有叫人咬牙关。——《骂阎锡山》

白昼里玩耍都好哄,日[ 21]落黄昏要娘亲。——《哭妻》

人家整天把活干[k 21],你一觉睡到半前晌。——《卖花》(一)

一马[ma42]三箭不脱空,状元头一名。——《绣绒花》

五更(是)鼓来明[mi 24],(哎嗨哎嗨呦)。——《五更劝夫》

奴的女婿是武生,手拿[na24]大力弓。——《绣绒花》

三、永济民歌的韵母特点

(一)永济方言中有四十一个韵母,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永济民歌的韵母[ ][ ][ ][ r][ia][ua][y ][au][iau][i u][ia ][ua ][i ]的字,与普通话是基本一致的。

韵母[ ][i ][u ]与普通话的读音是不同的,普通话读[ ][iau][uan],如:

这[t 33]些货郎担,我都心不爱。——《货郎与梅香》

若是要下一个不贤妻,又怕儿女受折[t 21]磨。——《哭妻》

你家的姑娘要的是金线线,银子整[t 42]三分。——《货郎与梅香》

“运输队长”蒋介石,工作热[ 21]情又积极。——《“运输队长”蒋介石》

你说七来奴对的七,牵[t hi 42]牛开花叶儿稀。——《十对花》(一)

实行了编[pi 21]组分地,害死了老百姓,一百亩地,一百亩草。——《骂阎锡山》(二)

早年间[t i 21]我有一个贤妻,喜喜欢欢过新年。——《哭妻》

早年间我有一个贤妻,喜喜欢欢过新年[ i 24]。——《哭妻》

一更(是)鼓来浅[t hi 42],(哎嗨哎嗨呦)。——《五更劝夫》

白线我抽十(吔嗨)根(呀),搭在那肩[t i 21]膀(吔嗨)上(呀)。——《货郎与梅香》

货郎我便开言(呀),梅香你看那(吔嗨)边[pi 21](呀)。——《货郎与梅香》

纸剪[t i 42]寒衣化做灰,纸灰飘过望乡桥。——《哭妻》

他好比鲜[ i 21]花千万朵,朵朵红来朵朵香。——《共产党的恩情长又长》

我唱五来谁对我五,什么开花过端[tu 21]午?——《十对花》(一)

早年间我有一个贤妻,喜喜欢欢[xu 21]过新年。——《哭妻》

(二)儿化音

永济民歌中韵母有三十七个可以儿化,它们变儿化韵的规律大致可分为几类:

1.[o]、[uo]、[yo]、[u]、[ u]、[i u]儿化,后面直接加卷舌动作[r],如:

背上那包袱[fu>fur]儿,(嘟儿嘟儿隆冬)攒钱我过时(吔嗨)光(呀)。——《货郎与梅香》

我只好摇鼓[ku>kur]儿,慢慢往前跑。——《货郎与梅香》

(嘟儿嘟[tu>tur]儿隆冬,嘟儿嘟儿隆冬)放在了妹手(吔嗨)心(呀)。——《货郎与梅香》

你招的手[ u> ur]儿,对呀你为怎的?——《货郎与梅香》

2.[i]、[y]儿化,后面加[ r]音,如:

早年间我有一个贤妻在(呀哈依[i>i r]儿呀哈),喜喜(是)欢欢过新年。——《哭妻》

3.[ ]、[ ]、[ ]、[ei]、[iei]、[uei]、[yei]、[ ]、[i ]、[y ]儿化,变为[ r]、[i r]、[u r]、[y r]。如:

我唱三来谁对我三,什么开花叶[i >i r]儿尖?——《十对花》(二)

我唱四来谁对我四,什么开花一身[ ei> r]儿刺?——《十对花》(二)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y >y r]儿高,那香风吹动杨呀么杨柳梢。——《货郎与梅香》

东街跑西街,不见情郎来,心[ ier> i r]儿急腿儿快跑得我汗满腮。——《货郎与梅香》

东街跑西街,不见情郎来,心儿急腿[thuei>thu r]儿快跑得我汗满腮。——《货郎与梅香》

小妹妹呀,小哥哥呀,花开一个二月(得[tei>t r]儿)上。——《十对花》(二)

姐[t i >t i r]儿在房中,绣呀么绣绒花。——《绣绒花》

清早起床(儿)来(吔),后花园门[mei>m r]儿(儿)开(吔)。——《卖花》(一)

看见衣服细端详,穿衣人[ ei> r]儿在何方? ——《哭妻》

4.[a][ai][ia][iai][ua][uai]儿化,变为[ r][i r][u r]。如:

你说一来奴对的一(呀哈),(那)莲菜开花[xua>xu r]儿在水里。——《十对花》(二)

解开那丝线儿(吔嗨)包儿(呀),膝盖[kai>k r]儿当桌(吔嗨条儿(呀)。——《货郎与梅香》

妹妹你年纪小,聪明懂事道,讲出的话[xua>xu r]儿真呀么真是好。——《货郎与梅香》

抬头我四下望,那[na>n r]儿一姑娘。——《货郎与梅香》

5.[au][iau]儿化,变为[ r][i r],如:

解开那丝线儿(吔嗨)包儿(呀),膝盖儿当桌(吔嗨)条[thiau>thi r]儿(呀)。——《货郎与梅香》

解开那丝线儿(吔嗨)包[pau>p r]儿(呀),膝蓋儿当桌(吔嗨)条儿(呀)。——《货郎与梅香》

6.[ ][i ][u ][y ]儿化,其中的[ ]变为[ r]。如:

转一个弯弯[v >v r]儿,来到那大街前。——《货郎与梅香》

免得把线[ i > i r]儿粘呀粘脏(吔嗨)了(呀)。——《货郎与梅香》

出门走得快,赖在大街上,那货郎担[t >t r]儿两呀么两边摆。——《货郎与梅香》

7.[ ][i ][u ][y ]儿化,鼻韵尾脱落,加[ r]或主要元音鼻化加[r]。如:

后影[i >i r]儿好像,丫环小香梅。——《货郎与梅香》

8.[a ][ia ][ua ]儿化,其中的[a ]变为[ r]。如:

清早起床[pfha >pfh r](儿)来(吔),后花园门儿开(吔)。——《卖花》(一)

四、永济民歌的旋律受方言字调的影响很大,大部分旋律是符合字调走向的。

这首民歌中的“多”“干”“哥”字调为21,旋律走向均为下行,旋律符合字调走向。永济民歌《太平调》中,“枪”“一”“州”的字调为21,“小”的字调为42,“反”的字调为42,旋律的走向完全符合字调。

五、结语

永济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人们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永济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形成永济民歌基调、风格特色的重要原因却是当地的方言、方音。

俗话讲“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民歌产生的基调就是各地不同的方言,有丰富的方言就有异彩纷呈的民歌。一个地方的民歌,就像是一个地方方言的百科全书,因为方言的声韵关系以及字调等原因,使得民歌的形成与发展才有了较强的地域性、风格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侯精一.现代晋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吴建生,李改样.永济方言志[M].长治: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梅香儿化货郎
冲刺冠军
一间等房客的屋子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村 态
北京话(36)
夸年轻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货郎命案
头脑奥林匹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