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生命的颂歌
——感悟周慧珺

2017-05-05 08:53蒋力馀湖南湘潭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书家艺术

◆蒋力馀(湖南 湘潭)

一曲生命的颂歌
——感悟周慧珺

◆蒋力馀(湖南 湘潭)

书法家周慧珺

周慧珺,1939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联荣誉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2014年荣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艺术以美感人,而传承文化、光照人格、充盈浩气的瑰美艺术,更具震人心魄的力量。孟子说过,真正的伟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言信然,对有位艺术家而言,还应补加一句:“病魔不能困”!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病魔,而唯有意志如钢者敢于对病魔说“不”。这位艺术大家用生命的火焰驱赶狰狞的病魔,用意志的酵母将人生苦水酿成至美的醇醪,调动生命潜能,创造生命奇迹和艺术奇观,她就是著名书家周慧珺。周先生豆蔻年华不幸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不能再小,而她以坚毅意志、热血才情,不懈攀登艺术峰巅,以豪宕苍古、朴茂清新的书风高视淞沪,蜚声海外,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生命之歌!

周慧珺的名字我是读高中之时开始熟知的。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艺坛黄茅白苇,一派荒芜。我热爱书法却买不到字帖,有次无意中买到一本书写鲁迅诗歌的行书字帖,如获至宝,朝夕临摩,书写者的名字叫周慧珺,无知的我以为是一位书坛耆宿。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后我考入大学,无意中在湖南几所高校观赏学生的书法专栏,发现很多作品取神于周体书风。当时有一部电影好像是《碧海红波》,也出自周先生的翰墨。那生命力感的抒发如激流涌动,我心想书家应是一位执铜琶铁板、豪唱大江东去的关西大汉,而多少年之后方知先生竟然是一位长期为疾病所困的巾帼书家!我反复端详周先生少女时代的照片,清纯秀丽,玉质荷颜,油然想起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而正值花季雨季的先生却被病魔所困,不得不退学,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在经历了痛彻骨髓的折磨后,先生挺了过来。在她的身上富有女性的柔情,却没有女性的柔弱,生命的内驱力、充积于胸的浩然之气使她由柔弱变为刚强。她的笔端力求刚健、雄强,书风追求豪放、明快,正如先生在《书道苦旅》中所云:“唯有这片黑白天地才能让我自由地倾吐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让我通过笔端来表达我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心迹。”先生以意志的阳光,文化的雨露,终于培育出一朵高洁芬芳的智慧之花,那是雪中的红梅、高山的雪莲!无论在朔风凛冽的冬日,还是在莺飞草长的春天,依然傲立枝头,清香醉人!尉天池以“清雅亮丽、奔放宕逸”概括其书风,林岫以“一座书法明灯”喻其在当代书坛的重镇地位,准确精当,绝非虚言。

照诚大和尚诗 书法 周慧珺

周慧珺走过了从艺六十年的崎岖之路,去年她的书法集和对她的研究论文由上海书协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结集出版,这是对其艺术人生的总结。书法集收录了书家各个时期的精品照片,珠辉玉灿,美不胜收,这对引领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艺术是最佳的精神食粮,清新刚健的艺术能振奋国人的精神。周先生是学养渊浩、技法精湛、风格独特的卓越书家,她的人格魅力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她的创作以气势胜,以华彩胜,以境界胜,能鼓舞我们的意志,拓展我们的联想空间。沈鹏说:“想象比知识重要”,世间无物不草书。”读其佳构,囊括万殊,裁成一象,那瑰奇的意境有如张家界览胜,奇峰幽谷、怪石悬崖、劲松迎风、春花映日,动心骇目,莫可名状;又如到香格里拉流连,但见雪峰连绵、芳草无边、碧潭幽涧、风烟俱净,诗情画意,荡魄销魂。浓黑的墨、尖秀的笔、洁白的纸、智慧的魔力将其幻化出无穷无尽的美。读周先生的书法,我想起了清人姚鼐所状绘的两种美: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于寥廓……这大致是西方所说的壮美与优美。周先生的笔下既多铁马秋风之壮气,又饶杏花春雨之柔情,应归之于美学意义上的崇高。

风格是胸次学养、才情技法、时代精神的综合表达,风格的建立是艺术创作高度成熟的标志。真正的艺术大家,从风格而言,应着意追求独特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书法的崇高之美应为心灵境界的物化外化、时代风云的艺术折光,是心灵的彩画、有形的诗章。周慧珺的创作,主体风格为豪宕苍古、朴茂清新,是以崇高境界为指归的。周先生的创作诸体皆能,而以行草真楷为最,大致可分三个时期:1983年以前为风格成熟期;1984年至2000年为创作高峰期;2001年至今为衰年变法期,各时期的风格有相对独立性。创作主体积之于胸者,浩如江河湖泊之停蓄;发之于外者,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自然形成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周慧珺的艺术创作,成熟期的风格大致为清雄灵秀、英迈爽畅。周氏行书为当代书坛的亮丽风景,多从米芾中来,同时融进了碑版的雄强、二王的妍遒、鲁直的抝峭,也可看到乃师沈尹默的劲健俊逸、白蕉的清秀醇厚。周慧珺钟爱米芾,从《蜀素帖》入而遍临诸帖,精嚼细咽而化为自己的语言。论及米芾,孙觌云:“米南宫跅弛不羁之士,喜为崖异单鸷惊世骇俗之行,故其书亦类其人,超轶绝尘,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径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周慧珺学米芾,得其雄毅清拔、隽秀潇洒之风神。这一时期她的代表作品应是1974年出版的《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从影响之巨来看,犹如当代书坛的第一声春雷。书家的艺术创作极富感染力,一位青涩的书手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以其生命意志、人格魅力、丰美才情来诠释鲁迅的诗境,这确实难度极大,需要勇气,而周先生却成功了。严格地说,书法创作以古人的名篇为载体比书写自己的诗文难度更大,为什么?因为书写者必须对载体的意境与时代感作深层把握,还须融入创作主体的情感,切入点的选择必须经过审慎的思考,否则,诗书乖违,画虎成犬。

鲁迅的诗境幽邃冷峭,不易理解,而周慧珺能以自己的艺术语言诠释诗境,形成雄秀英迈的艺术风格。你看那“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的凝重、那“万家墨面没蒿茉,敢有歌吟动地哀”的肃杀、那“泪干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的苍凉,在周慧珺的笔下衍化为或庄严、或英迈、或清穆的书品意象,给鲁迅诗境镀上了一层明丽的色调,让人读来目为之清,神为之畅,心为之宁。此帖一经刊发,风行天下,为当时沉闷的书坛吹进了一股清风。从技法而言,《鲁迅·自题小像》多取米芾《蜀素帖》《苕溪诗》之遗意,将晋韵的妍逸、登善的罗绮、鲁公的雄俊、南宫的奇诡而熔铸化裁,形成独特风格。用笔以中锋为主,时施侧峰,圆笔为主,铺以方笔,侧锋取势的手段依稀可见千般风流、万种仪态之韵致。那种爽健、潇洒、超逸的意志,在笔锋的任意播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米芾的结体多取欹侧,而此作在端庄平正中求变化,于萧散静谧中见飞动之姿,于朴茂爽畅中见高华之韵。此外,《毛泽东·十六字令》的雄浑、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灵秀、《上海民歌一首》的清爽、《李白·东鲁门泛舟其一》的飘逸,显示了书家功力的深厚和诗意的追求。

她这个时期的楷书多英迈之气。楷法不精,行草难见高致。苏轼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张怀瓘云:行书“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周先生的楷书根植于唐法,游心于北碑,糅以学养,润以才情,广取博采,独标清格。读其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释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等临品,或婵娟罗绮,或矩矱森严,或端庄流丽,既有形体克隆,更多精神追蹑,融进了书家的坚质浩气,雅韵深情。周氏楷书,学欧以立其骨,学褚以挹其神,学颜以摄其雄,游心碑版,旁通篆隶,以深其根;言必己出,辞必我发,形成清雄灵秀的艺术风格。其创作多为行楷,试读《鲁迅·咏兰》条幅,以米芾的《蜀素帖》为基,融入率更之骨力、鲁公之雄健、登善之俊秀,独标高格,意象清逸,仿佛于幽谷悬崖之中欣赏那柔丽多姿的幽兰,但见花之开、草之荣、鸟之翔,各展其姿,各显其美。细品笔法,骨力雄健,妙墨入神,起落转侧如昆刀切玉,干净明丽。锋芒全者,似嫩实雄;锋芒微敛,气韵苍老。结体潇洒,铅华洗尽,如天马脱缰,无往不利;轮扁运斤,有惊无险。至于《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等行楷佳构,沉凝茂密,英迈俊拔,寓刚于柔,秀逸多姿,书家的坚毅之志、灵秀之心、丰美之才,深见于笔墨之外。

周慧珺高峰期的风格为纵逸飞动、绚烂多彩。进入新时期以来,书家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工作生活的环境有较大改善,时代的春风吹散了她心中的阴霾,迎来了灿烂的阳光。书家意气昂奋,精神抖擞,感悟伟大时代,深入艺术实践,团结艺界同仁,在引领时代的风骚中奋然前行。此时书家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碑帖兼融、以帖化碑之路越走越宽,米芾虽然是她难以割舍的情结,而早已遗形取神,她将碑版之骨力、简牍之风神,内化为清纯雅健的艺术语言,骨力的雄强与韵致的妍逸达到了更高境界的统一。在这一时期她创作了不少取其风神、融其个性的临书,如临《嵩高灵庙碑》、王羲之《兰亭序》、杨凝式《韭花帖》、颜鲁公《裴将军》、米芾《蜀素帖》等等,均臻遗形取神之境。这一时期的创作,语言更加丰富,抒情更加自由,风格日趋多元,书境诗化的特征尤为突出。

这时期的行草创作,纵逸壮浪为其主调,而时见清隽秀丽、潇洒灵便,展现出艺术家美丽丰富的心灵世界。试以《李白·将进酒》窥其全貌。此品创作于1991年,为行草四条屏,尺寸为179cm×47cm。全幅无涂改,无掉字,无错字,笔力雄健,一气呵成,落笔成象,佳境迭现。宏观圆览,全幅以断为主,形断势连,慽若严霜之林,婉若流风之雪,惊禽走兽,络绎飞驰,千变万态,毕效衽席,抒情高潮,迭宕起伏。那纵恣飞动的抒情长线如游丝袅空,如长松耸翠、练素高悬;那不可羁勒的气势,如长风出谷、鲲鹏击水、骏马奔腾,所向无敌,锐不可挡。从联想意象而言,品此佳构,仿佛看到诗仙李白在飞觞痛饮之后,与公孙大娘双双跳起唐代的健舞。挥动双剑,飒然风起,那飞动的弧线、曲线、长线,犹如利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割浮云,下断地纪,凌厉处紫电交辉,轻盈处落絮纷飘,收煞处江海凝光,将诗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情感抒发殆尽。书家无法体验舞蹈艺术的纵意之美,而通过书法意象进行联想感悟,这是生命精神的礼赞、智慧灵光的闪烁!陶潜明奏无弦之琴,贝多芬听无声之乐,周慧珺跳无形之舞,这是意志才情的具象表达,这是至高境界的艺术。每思至此,怅然伤怀!微观细品,从用笔而言,中锋运笔者,圆势居多;侧锋用笔者,方势时现;偶用飞白,时见露锋,往往将虚笔当作实笔来写,甚少牵丝引带,线条沉稳圆活,浑厚爽健,如璞玉浑金、画沙漏壁、络壁虫网、折股金钗。观其结体,欹正、疾徐、轻重、俯仰对比强烈,沉着痛快,进退裕如,奇宕潇洒,时出新致。此外,《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之灵秀、《曹操·观沧海》之沉雄、《张九龄·咏竹》之清旷、《李清照·渔家傲》之雄浑,无不臻至书与诗偕、意与境合之高致。

杜甫诗 书法 周慧珺

其楷书《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为这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此品创作于2000年,尺寸为65cm×127cm,应为小楷精品,以楷为主,略带行书笔意,静中见动,超轶绝尘,无论怎样变换角度欣赏,都能让人获得清新朴茂、古雅瑰奇的审美感受,并体悟到书家独具的匠心和抒情的奥旨。柳宗元为绝代英才而被流放永州,心情悲苦,在老庄哲学、瑰奇山水中寻求精神的解脱,载体的诗意是寂静的、淡远的,而书品意韵也是悠闲的、清宁的。书家以悲悯之怀理解子厚,感悟自然,挥笔濡墨,任笔铺展,在苍浑劲健的意象中,个体精神得到展露,开合自如,不拘细小,写心写情,写意写志。鸟啼花落,可以动其吟思;山海云烟,可以喻其画意。她仿佛与柳宗元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登山临水,凝神山色,怡养精神,透过书品意象,仿佛看到小丘的优美景色: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山之高、云之浮、鸟之翔,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体悟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的美感。细品此作,法度谨严,字体秀丽,笔法圆润流畅,起笔藏露交错,运笔迟速分明,转折形方意圆,收笔锐钝错落。通篇字形大小、结构及其笔画特点都服从首行“得西山后”四字的需要,前后呼应,爽畅有致,充分展示出独特的艺术匠心。此外如《毛泽东·词三首》之清俊,《赞观音文》之清空,《桃花源》之飘逸,读来多有愉意畅神之感。

周慧珺衰年变法期的风格为豪宕苍古、清新高华,近乎为一种唯美境界。学习古人,妙在既与古人合,又与古人离,此时之境离多于合,出多于入,纵笔挥洒,灵心独造。如果说成熟期的创作是以清逸的神采胜,高峰期以圆融的意境胜,而衰年变化期则以苍深的气格胜。孙过庭论书,由平正而入险绝,又由险绝而归平正,后种“平正”是艺术的至高之境,是绚烂之极复归于平淡。书家的创作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忘了线条来自何家,意象缘自何体,空间分割以何种形态为佳,以神遇而不以目即,官知止而神欲行。人生的风雨、生命的苦痛、心灵的修炼,在悟道参禅之中感悟到了艺术的真谛,如清风碧流把她的心垢洗涤得干干净净,让其生命精神的华彩自然湛发,为点为线,为象为意,化为艺术的奇诡。气者,生命精神、人格意态之谓也。气不可学而能,但可养而致。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韩愈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宋濂说:“人能养气,则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当与天地同功也。”周先生者,善于养气者也,气为生命精神和人格意志的表现形态,可物化为变幻莫测的艺术意境。

这时期的行草创作是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笔者是毛泽东主席家乡的人,当然对其杰构《毛泽东·沁园春·雪》尤为钟爱。书品尺寸为98cm×290cm,书体为行书,创作于2009年。书家用充溢于胸的豪情逸气来诠释主席笔下那雄视千古的壮美词境。创作之前,闭关养气,灵机之发,纵意挥毫。书家用豪纵俊迈的艺术语言,物化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之气势,红装素裹、英雄折腰之诗意。古人曰:“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此作以鲁直的真率为基,融入篆籀的高古、汉碑的雄强、鲁公的壮硕、米芾的瑰奇、傅山的恣肆、王铎的激越,化古为我,推陈出新,纵意挥斫而用笔如疾风骤雨、雷鸣电闪、鹰隼搏击、快马入阵。那长枪大戟的抒情长线,令人想到秦皇挥钺、汉武扬鞭、天骄射雕的英雄伟业;那纵恣飞动的意象令人想到中国人民在伟大领袖的率领下艰苦长征、荡除倭寇、横扫蒋帮的革命历程;诗意激情,力感气势,物化为豪荡壮浪的艺术意境。深品此作,让人仿佛领略到北国雪野的壮美风光:长城内外,蛇舞象驰;大河上下,素流如练,这无疑是英迈之气、旷达胸次的物化和时代精神的折光。读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又呈另一番风貌:豪荡激越、浑穆苍深。书品尺寸为222cm×650cm,为行草,创作于2015年。书品以高美的意象、雄纵的气势追蹑载体的情感运动,挥翰落纸、风至飙起、万毫齐力、墨象苍古、异雨灵风、惊雷疾电,形成云雷聚散、河岳流峙的震撼力与冲击力;那左冲右突的劲健长线如浪花飞溅,如兵戈相斗,如橹楫击流;那紧结飞动的结体如悍卒操戈,如巨礁冲浪,如战舰追敌,万怪惶惑的意象把我们带入赤壁鏖兵的古战场,幻现两军激战的情景:滚滚长江,浩荡东去,周郞之羽扇纶巾,樯橹之灰飞烟灭,指顾之间,依稀在目。飞白枯笔的施用,从激情飞溅中又可读出历史的苍茫感。细品笔法,线条古劲苍秀,那如素练高悬、奇峰耸翠的悬针垂露震人心魄,“我”之戈挑,“发”之撇捺,“一”之横肆,既如苍藤古木,遒劲挺拔,又如老梅发花,暗香浮动。书境彰显出一种坚毅不拔的生命精神,淡化了词境的感伤意绪。而读其他的抒情小品意绪悠然,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

这时期的楷书创作以《陶潜·五柳先生传》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代表,超逸悠游,清空淡远。《陶潜·五柳先生传》创作于2010年,尺寸为70cm×70cm,为小楷,严格地说还是小行楷,披卷寓目感觉有一股清气沁人心脾,那脱尽铅华的线条、真率自然的结体、灵和飘逸的意象,让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形象,感知陶令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情愫,还仿佛看到宅边的柳絮在轻风中飘荡。微观细品,雄强之骨力得之于率更,高古之意韵掠之于碑版,清逸之风神得之于二王,笔意婉美、神采萧散、似瘠而腴、似柔而刚,一横一竖,均在寻求力量的冲突和姿态的变化。结体散而不松,疏而不稀,动中见静,朴中见华。品此佳构,犹如聆听一曲清音独远的抒情夜曲,心旷神怡,悠然自乐。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更是天真罄露、心物两忘的艺术佳构。此作尺寸为35cm×180cm,为小行楷,作于2015年。品赏此作,深感萧条淡泊之意、清宁萧散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书品以素洁的语言、清宁的意象、虚灵的韵致物化,“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禅意,把读者带入难以言说的静谧幽邃境界之中。笔墨清劲,点画清虚,方圆并举,和雅灵秀,撇捺自由舒展,起笔露锋,行笔中锋,收笔轻松利落而多变化,结体谨严中见疏朗,刚健中见婀娜,朴厚中见飘逸,仿佛让人在片刻之间荡涤尘滓而获得灵澈之智慧。

周慧珺的艺术创作,呈现出豪宕苍古、朴茂清新的美感特征,是书家心灵境界的外化,也是时代精神的折光。书者,心画也,书法是周慧珺生命精神的有机部分,她用热血才情谱写了一曲生命的颂歌。艺术是心灵之花的绽放,经历了人生的苦痛,从灵魂深处绽放的花朵自然最美,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之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民族需要这种坚毅精神、伟力之美!笔者患严重神经官能症四十年,那种痛不欲生的滋味唯己独知,因而对周先生的苦涩人生感触良多。周慧珺创造的生命奇迹、艺术奇观,其典型意义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更能传递时代的正能量,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历史的夜空中熠熠生辉。

(作者系湘潭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刘禹锡诗 书法 周慧珺

白居易诗 书法 周慧珺

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书法 周慧珺

卓识远见 书法 周慧珺

猜你喜欢
书家艺术
文人匪事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杂说书家之性灵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爆笑街头艺术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