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重心系长江三峡工程建设

2017-05-06 13:17王恩宝
党史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峡工程中共中央全国政协

王恩宝

王任重(1917-1992),河北省景县人,早年在冀南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到湖北工作,先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武汉市副市长、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文革”结束后主政陕西,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继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农委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王任重颇有建树。其中,他对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立项和准备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从战略高度建议修建三峡工程

王任重认为修建三峡工程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问题。1954年,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刚刚就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把省委的日常工作交给省长刘子厚等人负责,自己集中精力指挥防汛抢险工作。他注意科学治水,勤于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归纳汛情规律,敢于拍板负责。在他的带领下,湖北党政军民经过100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此后,王任重开始关注水利的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工作,及时调整、加强湖北水利机构和队伍建设,并使湖北根据国家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在全国率先完成第一条中等河流——府河流域的水利发展规划。紧接着,又展开了其他领域治水规划,领导制定了湖北水利规划方案,为全省水利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在此基础上,王任重系统总结了湖北有关地区群众治水的成功经验,并使之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北工作期间,王任重从领导水利工作尤其是长江流域抗洪工作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根治长江水患的主要措施在于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文革”时期,王任重受到残酷迫害,曾被关进北京秦城监狱达7年之久。即使在这样的危难时刻,他还一直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曾给毛泽东写信说,要保护长江中游地区几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尽快上马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1978年12月,王任重任国务院副总理。由于长期在湖北等地方担任领导工作,他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根据我国国情,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应当把水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79年5月,他在国务院副总理任上的首次外出视察,就是视察湖北宜昌葛洲坝水利工程。看着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王任重十分高兴,即兴为工程作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长龙横卧葛洲坝,大江自动放金花。千年万载空逝去,而今造福为中华。祝愿葛洲早建成,英雄挺进上三峡。神女早已望穿眼,等待平湖出家下。”他还满怀深情地写下一大段附记:“修建长江三峡大坝,对于保障长江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发展我国的农业和电力事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毛主席、周总理已辞别我们而去,我们还活着的同志们,一定要为实现毛主席的宏图而努力而奋斗。”

尤其应该提到的是,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期间,王任重曾提出辞去所担负的领导职务,专门负责修建三峡工程,并表示愿意就不拖延工期、不突破投资预算等问题立“军令状”。

积极推动三峡工程立项上马

1983年6月,王任重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8年4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与此同时,国务院原则批准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积极准备,力争两年后开始施工。可是,当前期施工队伍高喊“向三峡进军”的时候,1985年4月,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期间,有总计167位委员单独或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在三峡工程问题上“慎重审议”“不要匆忙上马”。7月份,全国政协经济建设组经过实地调查,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上交了一份题为《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的考察报告。1986年6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决定由李鹏、薄一波、王任重、程子华等4人组成协调小组,协调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工作。

王任重认为,对于三峡工程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特别是有些持反对意见的专家,以其精湛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犀利而又准确地指出三峡工程方案的不足之处,这并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这有助于在进一步论证中使三峡工程方案更加完善,但三峡工程的论证不能久拖不决。

1987年1月14日,王任重在《随同周总理考察三峡记》的回忆文章中语重心长地说:“一项大工程上不上马,何时上马,慎重论证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迟迟不下决心,贻误时机,再遭受一次1954年那样的大水灾或更大的水灾,然后被迫上马,那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我认为,为了长江中游两岸几千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四化建设的需要,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应当尽可能提前开工,而不能久拖不决。”

作为中共中央三峡工程4人协调小组的成员之一,王任重对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中共中央最终决策上马三峡工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89年春,王任重在上海向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介绍了三峡工程的有关情况,引起了江泽民的重视。江泽民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外出视察就到了湖北宜昌,在4天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后,将兴建三峡工程这一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1990年3月,在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期间,十几位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建议中共中央对三峡工程早日决策、早日上马的提案。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任重立即把这一提案转呈中共中央,得到重视。同年7月,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并于次年8月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0年5月,王任重一生中最后一次前往湖北宜昌视察,他说三峡工程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它的作用是其他项目无法代替的。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都关心三峡的开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三峡工程迟早要上马,前期筹备工作应该继续抓紧,一刻也不能松懈。

为宣传三峡工程献出最后一份力

1991年2月17日,王震(时任国家副主席)和王任重共同在广州主持召开三峡工程问题专家座谈会。王任重在会上说:“长江三峡工程对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有很大关系,既然‘论证结论是早上比晚上好,我看现在条件都已成熟,应该早上,迟上不利,没有迟上的理由。”会后,他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邓小平上报了尽快上马三峡工程的建议。

在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李伯宁委员给王任重写了一封信,希望加强对三峡工程的宣传,并盼望中共中央早作决策,尽快开工修建三峡工程。王任重立即将这封信转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邹家华副总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阅后批示:“看来对三峡是可以下毛毛雨,进行点正面宣传了,也应该开始作点准备……”王任重見到这个批示后,立即把李伯宁叫到他的住处,给他看了江泽民的批示,高兴地说:总书记讲话了,你们可以好好宣传了。

1992年2月19日,王任重在结束南方的考察工作回到北京后,马上投入到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和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紧张准备工作之中。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因病不能出席,委托他主持这两次会议。除了处理会议本身的工作外,最令王任重牵挂的是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即将审议有关三峡工程的议案问题。超负荷的工作,使王任重病倒了。3月10日,即住院的第二天,王任重把全国政协秘书长宋德敏找去说:“关于三峡工程问题,要让常委和委员们充分讨论,反复酝酿,让赞成和反对的意见充分发表。”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全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但遗憾的是,王任重没能等到这一天。3月16日清晨6时10分,王任重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王任重留下遗言:“一定要把骨灰埋在三峡工程的坝址。”

值得告慰王任重的是,三峡工程建设从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2002年11月6日枢纽工程导流明渠成功截流;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下闸蓄水、永久船闸试通航;2003年8月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截至目前,历经20多个春秋,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生动有力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建设风貌。三峡工程建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史册。

猜你喜欢
三峡工程中共中央全国政协
“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有何区别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王国庆接替吕新华 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规模第一的水利工程
为三峡工程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