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聊天信息成为司法证据的困境

2017-05-06 00:46陈昶洁陈力峰
新闻前哨 2017年3期
关键词:困境

陈昶洁 陈力峰

[摘要]微信、QQ、邮件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当下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电子聊天信息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一旦涉及法律诉讼,这些电子软件上的信息记录,能成为有效证据来进行维权吗?本文通过分析,解读了电子聊天信息在法律诉讼过程中,被作为证据采信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思考。

[关键词]电子聊天信息 司法证据 采信 困境

2015年2月初,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中明确表示,从2015年2月4日起,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1]。不可否认,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解释》后的2年里,有关电子聊天记录曾有效维护了一些上诉者的权益,为某些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提供了有力证据。

但与此同时,也曝出了不少电子聊天信息难以作为有效证据的案例。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电子聊天信息在法律诉讼中该如何被采纳?就目前的司法案件而言,电子聊天信息存在大量难以直接采信的情形,也给法律取证带来了诸多困难。

电子信息不能简单地当作法律证据

首先,电子聊天信息难以保障其合法性。电子聊天信息成为有效司法证据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现在的技术还难以验证信息的绝对真伪。打开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输入“聊天记录生成器”,很快发现,从2015年3月起,有众多网站开始推出一种名为“聊天记录生成器”的用于伪造聊天记录的软件,其中包括苹果微信版、微信电脑版、QQ电脑版等,其版本从3.3版到最新的5.3版均有。用其制作出来的QQ、微信聊天图片,绝对高仿真,一般人难以分辨真假,且安装不需要另外收费,无需PS软件,甚至可自定义QQ、微信昵称。

聊天生成器原本是为网友“娱乐”“恶搞”行为所设计的软件,但是在《解释》颁布后,却成为了某些虚假信息的助推器。无独有偶,如今不仅仅只有聊天记录可以伪造,甚至一些网页都可以伪造。Firebug是网页浏览器 Mozilla Firefox 下的一款开发类扩展软件,现属于Firefox的五星级强力推荐扩展之一。用户可以利用它除错、编辑、甚至删改任何网站的 CSS、HTML、DOM 以及JavaScript 代码,即可以对网站的文本、超文本或是图文信息进行修改,为己所用,其大小仅需1.1MB,安装过程和使用说明在网上也有详细介绍。Firebug本来是给网页、网站设计者进行信息修改的一款软件,现实中却成为个别人的“作案指南”。

第二,电子聊天信息很难保证其完整性。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昕泉2015年12月20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华为内部微信群聊天截图,内容显示华为高管对荣耀的前几任高层有不满情绪。曾经任职华为荣耀总裁的徐昕泉称聊天者“数典忘祖,不择手段”。事发之后,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余承东发表了一篇长微博,首先承认了该图片的真实性,其次澄清了自己的本意,表述徐昕泉是想通过截图“断章取义”,来博得众多网民的眼球[2]。然而由于缺乏完整的聊天记录,余承东的个人言论没有被证实。

不难发现,电子信息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容易造成关键信息和有效信息的缺失。对于提供电子信息的一方而言,他可以轻易地对原有信息进行删除、整合、重新拼接,达到断章取义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对方不知情、毫无防备的条件下进行截图。截图后不论是曝光对方隐私,或是扭曲对方的真实意愿,都能以低技术低成本来完成。

据了解,腾讯服务器的后台对于普通用户的电子聊天记录,由于数据量太大,一般仅保留3天,而对于VIP会员也仅保存1个月。即当被告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到故意截图,只要时长超过3天,该信息在腾讯服务器的后台将被覆盖。这样的条件显然不利于真实信息的保留。

第三,因为网络具有的不确定性,电子聊天信息很难保证发出者的身份真实。据《南方日报》2015年2月统计,春节期间发生的诈骗案件中,超过八成以上是社工类欺诈(指利用受害者的信任、好奇等心理弱点,以冒充熟人或博取同情等社会工程學的方式进行网络诈骗),且多通过社交聊天账号发生。

网络中的电子聊天信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开放性。网络中的各种资源都是开放的,只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不论年龄、性别,也不管你身在何处,你都可能访问到网上的电子信息证据。加上现在各种软件和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账号密码捆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潜藏着各种风险。当一些人的私人社交账号被盗时,其引发的造假事件往往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例如2008年奥巴马就开通了推特为自己的选举造势,他的推特账号在竞选时被人入侵。当时,黑客冒充奥巴马向选民承诺,要给他的15万粉丝每人价值500美元的免费汽油,事后一名18岁的黑客承认对该次入侵负责。

综上所述,电子聊天信息目前尚不宜简单地当作法律诉讼的有效证据,而需要认真进行甄别。

对电子聊天记录需确定严格审查制度

在英美国家,法律上是严格控制电子聊天信息作为证据被直接采纳的,这其中主要有两条规则,即传闻证据规则和最佳证据规则[3]。传闻证据在英美国家法律中一般是不予采纳的。所谓传闻证据规则,是指法院不承认完整原件以外的电子信息证据,只有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受害人时,才可以拍摄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内容的照片、录像。再者,以Facebook为例,Facebook 公司于2017年1月28日关闭旗下的移动后台而开发云服务,使得Facebook后台信息的储存量远高于国内的网络社交软件后台服务器的储存量。科技的进步与法律相结合,既维护了被告人的权益,也保障了原告方的权利。

在社交软件的设计上,以国外的Whatsapp为例, 该软件在聊天过程中可以显示聊天对方是否进行了截屏,如若截屏,系统会自动提示。同时,该软件能够显示对方是否阅读了发送的消息。和国内的聊天软件相比,国内的聊天软件例如QQ、微信,一般都不显示对方是否截图,也大都不能显示对方是否已看过信息。

笔者认为,我国对于电子聊天记录的有效性还需要制定更为详细和严苛的审查制度,不能简单地判定电子聊天信息是有效证据还是无效证据。电子聊天信息至少要具备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合法性等特点,参照国外的传闻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以及允许特例的法庭辩论规则。

另外在软件的设计方面,设计者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社交软件经验,通过增加“截屏提示”等功能,让聊天双方拥有预防心理。同时在登录和注册时,加强账号密码的私密性,保障每一位用户的账号安全性。还可向Facebook公司学习,通过制作更大的数据储存库,来扩大信息的储存量,以保证信息的完备性。要严格限制“聊天记录生成器”、Firebug等软件的使用,增加电子聊天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关于电子聊天软件发展的建议

根据美国“离婚在线”法律公司提供的数据,牵涉到Facebook的离婚数量占到离婚总量的1/3,且2010年至2012年又上升了约50%,Facebook正在成为离婚案件搜集证据的重要领域[4]。其反映出涉及到电子聊天信息的案件中,私人情感问题的案例越来越多。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将电子聊天软件设计得更加私密化,推出屏蔽手机截图的功能。根据六度空间理论,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一个人想认识另外一个陌生人,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就能够实现,所以,它也叫小世界理论。网络社交软件使地球发展为地球村,即在这样一个“村落”里,任何人发布的消息只要被转载6次以上,它将拥有被任何人看到的可能性。在这样的传播条件下,网民的隐私性更加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建议,在聊天软件中推出屏蔽手机截图的功能,设立类似“搜查令”的申请,再允许第三方进行截图,以保障网民的个人隐私。

其次,社交软件设计公司将更大的信息后台留给有需要的网民。据Google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称:未来10年,人类9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交易员、助理、秘书、中介这些工作,人工智能可能比人类做得更好[5]。鉴于AI(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些中间传递信息的工作将被取代,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会更小。因此我国网络科技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加强AI的设计和完善,增加数据库的容量,而不仅仅是增设网警的数量。

客观来看,电子聊天信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电子聊天信息在司法取证上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例如微博反腐的刘铁男案件,著名演员王宝强妻子马蓉的出轨事件等,都是通过电子聊天信息取得关键证据的。但是也不可否认,电子聊天信息的有效性还有待长期考察,不能以偏概全。

对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当前社交聊天软件的固有缺陷,加强与数据库内存相关的科技研发。同时,努力提高网民自身素质,锲而不舍地堅持打假,相信有关电子聊天信息的取证会让人们越来越放心。

注释:

[1]《微博、网上聊天记录等可作“呈堂证供”》,http://www.rmzxb.com.cn/c/2015-02-04/442973.shtml,中国新闻网2015年2月4日

[2]《聊天内容被截图外泄 余承东回应:断章取义》,http://www.wj001.com/news/jishu/2015-12-23/1095653.html,人民网2015年12月23日

[3]吕中伟:《浅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构建》,《兰州学刊》2013年第4期

[4]《Facebook成离婚案件搜集证据处》,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12/0102/1115816.shtml,央广经济之声《天下财经》2012年1月2日

[5]《李开复:十年后世界上9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http://money.163.com/16/1206/15/C7K56GT

R002580S6.html,澎湃新闻网2016年12月6日

(陈昶洁: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力峰:楚天金报)

猜你喜欢
困境
夏日困境大“突围”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困境中的欧洲一体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对当前PPP模式困境的几点思考
安乐死的立法困境及其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