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 让贵州人文精神开花结果

2017-05-08 01:09李裴
当代贵州 2016年36期
关键词:弘扬人文精神贵州

李裴

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精神的支撑和文化的认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是从哲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实践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性文化,是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核心底蕴。

在历史的长河里,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孔子说过一句话,叫“足食,足兵,民信。”弟子子贡问,如果只保留其中一条,是哪条?孔子回答:“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信”以确立,精神的支撑和文化的认同。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建立在对客观世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是从哲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实践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性文化,将历来所讲格物、穷理、致知融为一体,具有自身特定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其内涵,与天地“同心”,与时代同步,是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核心底蕴。在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我们更要深刻把握贵州人文精神带来的文化优势和精神动力,充分发挥文化自信的力量,在增强文化自信中推动贵州人文精神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在文化自信中让贵州人文精神扎下深根。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在根脉上的充分肯定。从“汉三贤”到“清三儒”,从“中学为体”到龙场悟道,多彩贵州历史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底蕴深厚、绚丽多姿;从邓恩铭到王若飞、从遵义会议到四渡赤水,红色是多彩贵州最鲜亮的“底色”,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之丰富,全国公认、世人皆知;从“三线精神”到“顶云精神”,再到“大旱中的贵州精神”,凝聚了贵州人干事创业的时代追求,推动赶超、实现跨越。贵州人文精神植根于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沃土,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反映全省人民意愿、适应贵州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我们要引以为豪、倍加珍惜、始终秉持,保持足够的敬畏,任何时候不能抛弃。坚信“天人合一”的理念,坚信“知行合一”的准则。“知行合一”作为明代先贤王阳明在我省“龙场悟道”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强调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的提出,被公认为是贵州在500年前对人类精神的一次贡献。坚信“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耦合是个创造,是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价值观、方法论,与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中蕴藏的整体观念、自强精神、人格理想、和谐追求等精神意蕴的有机统一。这一创造将经过世世代代贵州人价值认同、身体力行,精神“公约数”、文化特色符号凝结了起来。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词汇能更生动形象、全面深刻、寓意深厚地反映和替代。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持这种文化生命力,推动贵州人文精神根深蒂固。

在文化自信中让贵州人文精神开出繁花。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坚定信念。行政上建省600余年的贵州,其实是一个有着更悠久历史的地方。时间的刻刀,已把这里镌刻成了繁荣灿烂、多元盛象的文化“千岛”,留下了多彩独特的文明符号和智慧印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指出,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贵州有优势。在这种文化底蕴中,由“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构成的贵州人文精神,深度提升了贵州的文化“氣质”。因而,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把贵州人文精神中优秀因子进一步发掘、弘扬、光大,以文化自信促进贵州人文精神繁花盛开,使其引领风尚、激励群众、推进发展,推动贵州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打造新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人文精神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统一。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比如,建设小康社会,提法来源于《诗经》、《礼记》等古代典籍,“小康”与“大同”相应,恰如我们现在阐释的现实目标和远大理想。而贵州人文精神,从本质上是对这些精神追求的传承和弘扬。我们要把两者统一起来,发挥其“以文化人”的关键作用,将优秀、精辟、独特的思想精华融入自身文化血脉之中。推动人文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人内心的道义准则和文明框范。《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贵州人文精神,也是使人性归于向善、使社会归于良性的价值取向和时代风尚。我们要把两者融合起来,焕发出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坚定自信和文化动力,使之成为支撑贵州创建“精神高地”的关键组成。推动人文精神与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结合。文化的繁荣是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已经越来越多为人们所认知和认同,必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发展的新期待。贵州人文精神,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必将滋养文化生命力、激发文化创造力、铸造文化凝聚力。我们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己任,深化拓展“多彩贵州”和“天下贵州人”等品牌,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让多彩贵州更加风行。

在文化自信中让贵州人文精神结出硕果。文化自信,最终的目的是要带来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实力竞争力。贵州人文精神,既是贵州各民族尚和合、求大同,和谐共处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又是“三线精神”、大关精神、文朝荣精神等文化标识的集体升华。往前看,人文精神是贵州历史积淀并延续至今的文化底蕴;朝后望,人文精神是贵州正在形成的、时代所要求的、引领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把这种价值取向内化于心、转化为果,锻造成“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精神杠杆,必须坚持文化自信,顺应和把握当前贵州蓬勃发展的“时”和“势”,激发昂扬斗志、成就小康伟业。要体现在推动经济更加兴旺的生动实践上。“知”和“行”统一起来,“良知”转为“良能”,“心动”转为“行动”,才能称得上“善”。必须把握好“知行合一”中蕴含的“认识客观、勤奋苦干”“认识规律、科学实干”“认识主体、创新巧干”丰富要素,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上激发出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要体现在推动生态更加优美的生动实践上。“天人合一”是贵州人坚持“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朴素智慧的理性积淀。必须把“天人合一”理念作为生态文明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和旨归所在,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和谐、不以人灭天”的生态道德,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把文化自信的成效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上,实现贵州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体现在推动社会更加和谐的生动实践上。天人关系的解决不仅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还必须同“人和人”以及“人自我身心和谐”结合起来。贵州具有多元共生共存、互促互补互助的根基与传统,民族团结、和睦、繁荣。必须保持“尚和合、求大同”“和谐共处”的文化基因,激发社会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要体现在推动民生更加殷实的生动实践上。弘扬贵州人文精神落脚点,在于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要看到,群众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之后,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突出、更加强烈,解决人们“文化饥渴”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必须精准把握贵州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把文化自信的成效体现在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上,在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同时,更好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实现有温度、可持续的发展。(作者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 责任编辑/豆文君)

猜你喜欢
弘扬人文精神贵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