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留白的运用分析

2017-05-08 15:00梁康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省略号窗户散文

梁康

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上的创造性表达形式,文学作品中常见留白的运用,该手法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当前选人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中有留白处理的不乏少数,教师若能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予以利用,并在教学中精心构思,恰当留白,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思考力等均有裨益。

一、寻找文本中的留白

每一种文学作品都可能存在留白。文本的留白是最“原生态”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对留白展开想象或拓展,相当于进行一次二次创作,赋予作品多元化的生命。被选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常常能发现留白的设计。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故乡》一文中,对闰土少年时期与成年时期进行描写时,鲁迅使用了大量的省略号,这种明显的留白都是用来代替闰土未表达出来的话语或想法,但是结合文章不同时期的背景,就可得知描写少年闰土采用省略号,是因为好伙伴间的谈话滔滔不绝,无法将全部话语呈现于纸上,所以用省略号代替,表达的是小伙伴的天真、放得开;而描写成年闰土再采用省略号,则是为了表现闰土在饱受生活苦难压迫与封建思想迫害后说话吞吐、不敢表达真实自我。这两种留白暗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角色。教师只有带领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留白,才能挖掘留白的深层意义。再看鲁迅写《孑L乙己》时,在其结局提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利用“大约”与“的确”二词制造了一个不明确的结尾,这很明显就是一种留白处理,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到这一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甚至发起讨论—孔乙己到底死没死?原因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对写作目的或写作主题的认识也就更深刻了。

散文中的留白也十分常见,散文的特点在于“散”,是形散神不散的文学代表,作者在创作散文时,不但关注其眼中的物和景,还会由这些景物激发出一些人生感想。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寻找文本留白,并对留白的意义进行深挖,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留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写作能力极有好处。

二、教学中有所保留,形成教学留白

教师在对文本留白进行课堂解读时,应避免过度解读,甚至可以保留一部分内容形成教学留白。这种教学留白设计十分必要,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经验的教师只会打开一点点观望知识的窗户,未打开的部分则由学生自己推开展望。未打开的窗户,正是教学留白。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举一反三推开其他窗户的能力,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笔者在讲授《故乡》一文时,按照常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及封建压迫制度腐朽,这是小说最直观的主题,相当于学生已经推开了一扇窗户。笔者继续提问:“同学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探讨?”学生沉默,似乎已经没有可挖掘之处。于是笔者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此文为材料,从任意角度写一篇文章。结果笔者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发现了几个新的观点:①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隔膜,人们麻木不仁;②辛亥革命进行得不够彻底;③作者对当前现实感到十分苦闷。这时,学生已把那扇窗推得更开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精心设计教学留白

保留内容的留白方式表现为教师“不说”,让学生去思考、表达,而设计留白要求教师‘说”,只不过这“说”是有选择性的“说”。备课时,教师利用引导语、伏笔、系列提问、举例、板书等多种方式,精心给学生设计留白。例如,教师在讲授《风筝》一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风筝的事。如果学生提及的事与课文内容类似,则顺势引出该文;如果学生所述之事与课文内容不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准备好的导语,引出比这篇课文更丰富的内容。再如,进行《纸船》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以作者冰心的口吻给学生写一封信,信中提出《纸船》这首诗尚有许多不完满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学习后,能够提出完善意见,使这首诗更完满。课堂中,除了教师的引导,还可综合运用提问、朗诵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体会,进而对诗歌改善提出更有见地的建议。这样的教学留白設计,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力。

留白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留白的概念,引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留白,精心设置教学留白,不但能丰富教学形式,调控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想象,还能将学生推到课堂的主体位置,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留白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巧妙的艺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出更多经验。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省略号窗户散文
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省略号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擦窗户
爬窗户
窗户知多少
正确使用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