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灵动课堂 消除厌学情绪

2017-05-08 15:13罗梅英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情绪笔者课堂教学

罗梅英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这应该引起教师的思考: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笔者认为,厌学心理的产生除了与学生自身思想素质有关,还与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当前,学校和家长普遍过于强调教育的结果,而忽视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体悟,许多学生被当做产品来生产而不是作为个性化的人来塑造。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可以从优化课堂教学人手,构建灵动的课堂,有效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一、让情感飘扬起来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可惜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不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缺乏情感,自然就没有亲和力,就吸引不住学生。课堂吸引不住学生,久而久之,学生怎么会不产生厌学情绪呢?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的‘明月可以换成其他哪些词?”学生回答“明灯”等。笔者进一步提问:“你们为什么这样替换?”学生回答:“作者晚上提着灯更好赶路。”“可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明月而不用‘明灯等词语呢?请同学们把以前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找出来自己读一读。”笔者接着引导。通过读、议,学生们逐渐感悟到“明月”一词所蕴含的往往是对家的思念,“家”这个他们一直觉得很平常的词一下子变得厚重起来。课堂没有就此结束,笔者接着说:“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同学请举手。”班里的留守儿童一个个举起手来。笔者再往深处引导:“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想家的人对着这一轮明月流下了泪水,你们的父母也是其中之一啊。”这时,教室里出现了哭泣声。这节课,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变换的问题情境中动了起来,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得到了熏陶、慰藉与满足。

教师不妨学一学电视主持人,借鉴一些娱乐节目中“煽情”的手段,在课堂中适当“煽”一下,课堂就会灵动起来。

二、让个性张扬起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人长得非常胖,由此产生了自卑感,影响了学习成绩,考试总是排在班上最后一名。由于成绩不好,又产生了厌学情绪。笔者曾多次鼓励他要树立信心,要拿出拼搏的勇气,但收效甚微。正当笔者想不出好办法引导他时,一次上课,笔者灵机一动,让他在课堂表演课本剧《新拳打镇关西》里的鲁智深,不想他表演得很成功,博得了同学们的喝彩。我索性请艺术课教师将这个课本剧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改成了一个小品,让这名学生当主演,参加南宁市小学生艺术节比赛,结果获得了金奖!他一下子火了,变成了“小明星”,走起路来腰板挺得直直的。成功的经历让他获得了自信,让他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获得成功。在教师的鼓励下,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就这样从一名厌学的学生变成了一名热爱学习并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进步的潜力,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的特长成为成长进步的支撑点。

三、让学生身心动起来

南宋朱熹在《训学斋规》里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们每一节课,都应设法让学生达到这“三到”的境界。心到、眼到、口到,学生整个身心就会动起来了,学习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厌学情绪无处藏身。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必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彻底地抛弃“满堂灌”的陈旧观念,把“教”的课堂转变成“导学”的课堂。

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语文教材里的情境,表述自己的观点,练一练口头表达能力,甚至可以把课堂延伸至室外。笔者曾经执教过这样一堂作文课,上课铃已经响过了,然而孩子们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而是进行自由组合,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孩子们喜欢吃的水果。教师并没有作过多讲解,并且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只是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说完,孩子们就热闹开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之后,笔者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体会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孩子们兴致很高,个个跃跃欲试,以往令老师及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就在如此快乐的氛围中完成了。从活动中,笔者惊喜地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充满了表達的欲望。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主阵地,推进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乐学、好学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情绪笔者课堂教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情绪认同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