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2017-05-08 15:17贺欣新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垂线平行线倍数

贺欣新

数学课复习主要指某一章节或者某一知识板块学完以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学习效果,教师引领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理的过程。在这个复习的过程中,师生就所学内容查漏补缺,比较、沟通、巩固、深化,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全盘把握,回顾梳理

在数学复习课上,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是数学复习课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过回忆与梳理,这些所学过的知识就会以知识再现的形式在学生头脑中显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为梳理知识铺路搭桥。

在数学复习课上,有些章节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之间纵横交错,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回顾梳理,使概念条理化、系统化。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时,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作垂线,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刚才做了什么;接着,笔者在旁边再画一条直線,并以这条直线为参照,在旁边画出一条平行线,让学生再说说这个过程。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仔细思考垂线有什么特点,平行线又有什么特点。在这里,教师主要通过两个图例勾起了学生对垂线与平行线的回忆,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使学生对平行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画垂线与平行线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精选练习,运用提升

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就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后,大都会根据这些数学知识点配备大量的数学练习,以起到巩固、练习、提升、运用的目的。不过,在这个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课堂练习训练点,切不可信手拈来。

数学复习课注重的是通过数学复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有一种整体建构,从而为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后,许多学生分不清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是一个数的倍数。怎样才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呢?笔者采取了比较的方式展开教学。以18为例,让学生分别写出它的因数和倍数,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结果,18的因数:1,2,3,6,9,18;18的倍数:18,36,54,72……在学生写完以后,笔者让学生就这些因数与倍数进行比较,想想它们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学生从这些数字的个数、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很快明白了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具体区别: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②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在比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感知更真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及时反馈,优化评价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就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反馈,以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取长补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一般来说,在数学复习课的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每个章节或者某些知识点梳理练习、复习完毕后,教师大都喜欢采取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起到查漏补缺、夯实复习效果的目的。在这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予以恰当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动力,提高复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笔者发现学生混合运算的计算正确率并不是很高,在认真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后,笔者是这样评价的:在这一单元的复习中,有些同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以前做错的题经过复习后也还会出错,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呢?一要认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含有几级运算;二要正确抄写;三要严格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注重检查。在明确这些要求以后,教师再就班级学生在具体运算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评讲,指出学生运算中的不足。如此一来,通过查漏补缺、取长补短,真正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中,及时复习是帮助学生把已有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个个知识点,一种种概念,运算方式方法等就像是散落在教材各处的珍珠,通过复习,串珠成链,这样一来,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本章节、本板块的知识,而成为了学生今后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

(责编 林剑)

猜你喜欢
垂线平行线倍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平行线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