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验教育培养生态保护意识的研究

2017-05-08 15:28黄春梅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上林县保护意识生态

黄春梅

生态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渗透生态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澄泰乡初级中学)专门成立课题组,调查南宁市上林县农村初中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并进行了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为了使生态保护意识教学工作变得有趣,使学生容易接受,课题组采取以体验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南宁市上林县农村初中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教学现状

(一)没有安排生态保护意识教育课程。南宁市上林县的初中学校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只安排中考的主要科目,基本上没有安排与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相关的拓展性课程。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是关乎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应设置相应的拓展性课程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师思想观念陈旧,需要转变。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上林县许多教师片面追求中考的高分,没有认识到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工作可有可无。很多学校从领导到普通的教师对培养未成年人的生态保护意识漠不关心,导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工作受到阻碍,未能适时地进行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师生态知识匮乏,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目前,上林县在职教师里没有专门负责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教师,很多生物教师的生态保护知识也比较匮乏,这给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由于不重视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工作,也没有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让教师得到系统的学习,增加教师此方面的知识素养,在与生态保护意识培养联系较为密切的生物课堂里,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很常见,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二、通过体验教育培养初中生生态保护意识的的实践

“体验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是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和发展的教育方式,包括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两个方面。体验教育注重学生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要求学生用“心”去体验与感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体验教育已被大量地应用于教育活动当中。课题组通过实验,将体验教育运用于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工作中。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保护意识教育

各学科都可以渗透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笔者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会合理消费》等章节时,将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渗透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寻找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态知识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教师可采用观摩录像和展示图片等手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出具体教学内容和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播放动物世界的一些精彩画面:在辽阔的草原上和广袤的森林里,狮子在闲逛,羚羊在奔跑,猴子在追逐打闹,鸟儿在自由翱翔……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播放短片后,笔者开始进行师生对话。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有何感想?

生1:自然界太美了,各种生命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生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成为朋友。

生3:我为生命的精彩而感动。

听了学生的发言,笔者接着说,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爱惜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师:我们应该怎样爱惜身边的生态环境呢?

生1: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生2:不打鸟,不捕捉野生动物,不破坏环境。

生3: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保护环境卫生。

通过以上教学,笔者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节课堂,师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探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生态保护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渗透,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有了保护生态的理念,而且也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课堂上笔者趁热打铁,当场请学生起草一份倡议书,课后将倡议书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号召大家都来关爱动物,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者。这个做法将课堂学习延伸拓展到课外,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二)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1.开展生态保护知识讲座

教师可以通过举行生态知识讲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邀请专家来校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也可以设置几个有关生态保护意识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如让学生对“如何开展低碳环保新生活”这个论题进行思考,请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自己开展班级小讲座。笔者曾在班上开展“环保节日知多少”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国际爱鸟日(4月1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等节日的由来。通过这样的专题活动,学生了解了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环保问题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一大问题,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形成了关爱大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2.开展生态保护演讲比赛

初中生好胜心强,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体验。在开展生态保护演讲比赛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收集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参赛的愿望。学生收集好资料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以上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要进行生态保护意识演讲比赛,通过比赛激励学生学习生态知识,增强他们的生态保护观念,促使他们了解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最后,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表彰,并请获奖学生发表感言,畅谈感悟。课题组开展了两次这样的生态保护演讲比赛,效果显著,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学生认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很有趣、很有意义,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

3.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美化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校园里种植、爱护花草树木,在实际活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热爱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假期或周末到各个村屯参加“清洁乡村”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清除垃圾,我行动”“让垃圾寻找回家的路”等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或到公共场所清除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为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献一份爱心,尽一份力。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感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付出与行动。

4.开展旅游观光活动

美好的生态环境使人心情愉悦,让人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美化环境的美好愿望,这样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教师可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或名胜古迹参观游玩,在学生赞叹大自然的美时,顺势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让学生得到启迪与教育,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旅游观光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对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旅游景点献言献策。学生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提高认识。

实践证明,运用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是可行的。开展课题研究后,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两年来,笔者所教班级在学校文明班级评比中屡获“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荣誉。学生不仅在学校表现出色,而且把生態理念带回了家,在“美丽上林·清洁乡村”评比活动中,他们还带动家长,让家长在“清洁乡村”的评比活动中奉献力量。

总之,初中生处于形成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对他们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教学中渗透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不管采取何种方法,教师都要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生态知识运用到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这样才能达到生态教育的目的。

注:本文系南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B类课题“体验教育运用于我县未成年人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上林县保护意识生态
绘颜绘色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广西民族地区文化设计发展研究
南宁市上林县旅游业力促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南宁市志办到上林县开展地方志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