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中“动”起来

2017-05-09 10:28李亚莉
速读·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外角师生交流

李亚莉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代教育思想。过去,传统教育思想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无论是在学识教育方面,还是在德性教育方面,都是如此。总是老师教,学生听、学,甚至要求不走样。其结果,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抑制,创造性思维和潜能不能很好发挥,很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不管是对低年龄学生,还是对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让孩子们“动”起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互动教学要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从传统意义上的讲演者、灌输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的身份。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师生互动的环节,这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师生互动要有效,要能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与全面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被教师的讲解与灌输所占用,由于缺少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教学陷入了僵化与呆滞的局面,机械地做题训练使学生感到苦不堪言,缺少探究机会,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交流中相互补充与借鉴,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例如,在探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教师没有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解析与灌输,而是让学生之间相互探究。学生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硬纸板和剪刀,课堂上同桌之间进行合作探究。有的学生把与三角形一个外角不相邻的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剪下来,顺次摆放在一起,又将通过三角形的延长线所构成的外角剪下来,他们发现将三角形的外角与两个内角所形成的角叠加在一起,正好是重合的。学生们就这样通过动手操作、相互探究发现了三角形外角和定理的存在。在数学教学中设置有效的生生互动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建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组组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模式。这种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优中差的学生三类学生构成。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对于难度较低的数学题目可以由每组的学困生参与竞争,对于难度中等的题目可以由每组的中等生参与竞争,难度较高的题目则由各小组的优生参与竞争。最后将各组的各类学生参与竞争的分数综合起来,分数较高者可以成为本班的“优胜数学小组”。初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为了提高本组的成绩,优生会主动帮助中差生,中差生会主动请教优生,形成了互动合作的课堂学习局面。同时,教师要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针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小組内进行合作交流与学习。然后各小组将本节中能够体现重点及易错的题目罗列出来,与相邻的小组进行互相交换,进行测验。测验后再交换批阅,对于出错的题目进行交流与探究,直至问题得以解决。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设置科学的教学环节,使师生互动更有效,使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小组的合作互动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竞争合作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互动合作模式中提升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外角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添加辅助线 巧用外角性质
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性质的新证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聚焦外角和整体来思考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