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学好物理概念

2017-05-10 00:56黄运涛
关键词:受力加速度定义

黄运涛

[摘要]概念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学物理总学不好,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和理解概念的内涵,而只是忙于背公式,背结论。这样学习物理当然学不好。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物理概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点去进行。

[关键词]物理概念 学习方法

一、注重概念引入。初步形成概念

概念引入的方式很多,可以用演示实验,实例分析或插图多媒体等等。学生学习概念,如果注重其引入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建立概念。例如,压强概念的引入。实验1,每个学生两手指用力夹住一支铅笔的两端,其中一端是削尖的,比较两手指上的痕迹的深浅程度。实验2,每个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往小木板上按图钉,比较图钉两次进入木板的程度。然后总结指出:实验l中相同的是压力,不同的是受力面积;实验2中不同的是压力,相同的是受力面积,而大家每次看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痕迹深浅不同,尖端进入木板的程度不同),这个效果不能仅仅由压力的大小或受力面积的大小来表示,所以我们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压强来表示这个效果,即压强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类似的还有加速度,磁感应强度等等。学生注重这个引入过程不仅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而且对于初步建立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细读概念涵义。正确理解概念

所谓细读,就是指在学习阶段对那些重要的,又难于理解的概念要咬文嚼字地读。物理概念的叙述是比较科学的、准确的、严密的,它需要我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细读时一是要咬准关键的重点字词。如“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靜止状态的这种性质。”其中的“或”就不能用“和”来代替“或”是两者中只居其一,不能同时有之(一个物体要么是运动要么是静止,即运动又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而“和”是两者兼而有之,他们涵义不同。又如“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中的垂直就不能改成“竖直”。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是,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其中“一般”就不能改成“一切”等等。二是要咬准要点,即抓住反映其中的主要之点。如燃烧值的概念,就要抓住两个要点,即“1千克”、“完全燃烧”。“1千克”是定量。“完全燃烧”说明了燃料燃烧的很充分,没有一点剩余。如果删掉“完全”二字,则定义的概念就不够严密了。因此只有通过细读,才能整整理解概念的内涵。

三、认真区分概念没理解其本质

认真区分概念,一是要把教材中相似或相近,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加以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避免残生混淆。比较时通常采用列表的方式。如蒸发和沸腾:

类似有还有重力和质量、压力与重力、热量和热能等等,通过列表分析,繁杂的内容及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而且一目了然;而是把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观点来对比。如“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铁块和木块,感觉不同是由于铁块温度低。”“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来与温度与加速度对比,从而理解温度和加速度实质。而且可以通过对比,在大脑中形成强烈反差,既强化了概念,又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的本质。

四、归纳概念。提高综合能力

归纳概念,一是要抓住每章中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如“物态变化”中物理概念可归纳为右图:通过小结,可使本章所学和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二是要抓住概念的分类,例如按定义式可分为三类,(1)定义式是比值的,如密度加速度、电容,电阻等,他们都是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而且比值的大小均与比式中的各物理量无关,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比值是个恒量。(2)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乘积的,如功,热量等,这些概念应从产生的物理效果去认识。(3)没有物理公式的,如熔点、温度、焦点等,这些概念都是描述物理特征的;学习时可从概念的类和属去认识。三是抓住有些概念共同的结合特点,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功率等。它们都是对某物理量取单位状况趋考虑的。如“单位时间的……”“单位体积的……”等等,因此只有不断进行概念归纳,才能使所学概念之间不要混淆,从而牢牢掌握物理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进行综合的能力。

五、正确应用概念,增强思维品质

把学到的概念加以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概念学习中的问题。例如学习惯性后,可以解释下列现象。

为什么用木棒敲打衣服是,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人奔跑时,为什么脚碰在障碍物上就会跌向前方?

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为什么我们向上跳下来还会落在原地。

通过这些现象的解释,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再理解,而且也促进了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了思维品质。

以上所谈的学习概念的五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习物理概念时,可以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达到深入理解,牢牢掌握和准确运用了物理知识的目的。

附图:

猜你喜欢
受力加速度定义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定义“风格”
走出“加速度”理解的误区
加速度新题型精析
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
“弹力”练习
“弹力”练习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