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电子民主与手机投票研究

2017-05-10 08:05毕耕迪亚娜柳杨
今传媒 2017年4期
关键词:手机民主

毕耕 迪亚娜 柳杨?

摘 要: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终端已经从固定向移动发展,从电脑向手机集中,智能手机现已成为最便捷、最普及的通讯工具,从而为电子民主时代的来临奠定了物质基础。以手机投票代替传统的表决形式,在全民公投中广泛应用,既有充分的必要性,也有切实的可行性,同时还有操作的复杂性,必须要在政府部门的统一组织和监管下,逐步加以实施。

关键词:手机;民主;代议制;公投;表决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014-02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手机的智能水平与实用功能在不断提升,由最初的移动通讯工具逐步变成资讯浏览、信息交流、影视娱乐与金融支付的平台,从而为电子民主时代的来临奠定了物质基础,并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新型的民主表决器。

一、现代民主制度的弊端及其变革

“民主”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其含义是人民的权力,后来演变为人民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政治制度。马克思认为:“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1]”现代民主制度起源于古希腊,到中世纪末期开始逐步完善,英法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形成了议会及代议民主制,由选民选举议员作为代言人进入议会协商国事,决定法律、邦交、宣战、媾和与税率等重大事项。随后,西方国家又出现了多党竞争的政务官选举制度,包括竞选总统、总理、首相、州长和市长等,以及通过考试选拔、任命的文官制度。目前,西方民主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代议制为标志的间接民主制,另一种是由全体公民一人一票表决并且少数服从多数的直接民主制。这两种形式长期并存,互相补充,同时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代议民主制因自身的诸多缺陷与弊端,不断受到质疑乃至抨击,直接民主制则以其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受到欢迎,世界各国要求实现直接民主的呼声不断高涨。约翰·奈斯比特指出:“代议制民主,即选民自由选举议员在一定年限内‘代表他们和他们的利益,在今天已不一定是民主的唯一形式或最佳方案。技术进步使得探索民主的其他形式成为可能。[2]”例如,美国在建国之初,对于总统是由全民直选还是国会间接选举的问題曾有过广泛争议,后因折衷妥协而形成了“选举人票”制度。然而,这种选举方式却有可能导致候选人赢了人头票却输掉大选的现象,诸如1888年克里夫兰败给哈里逊,2000年戈尔败给小布什,2016年希拉里败给特朗普,都是赢得人头票却败选的案例。这说明选举人票制度并不完美,应该予以修正或废除。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预言:“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3]”这就是说,信息的大量公开与广泛传播,必然会促进政治变革与民主进步,代议民主制将被逐渐抛弃,直接民主制将成为现代政治的重要形式。直接民主制就是实行公民投票,采用一人一票的方式进行集体表决,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国家事务。实行直接民主制,既是主权在民原则的根本体现,也是未来政治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民主决策与电子投票的重要意义

现代民主决策的一种重要形式,即是公民投票,亦称复决、公决、公投等,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地域可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公投,按内容可分为决策性和选举性公投,按性质可分为强制性和选择性公投,按目的可分为拘束性和咨询性公投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政党、议会等对某些重大事项无法决策时,通常会采用全民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公投内容包括宪法修正案、领土主权变更、政府机构调整、重大法律法规、争议性的道德与政治问题等。对于西方国家几年一届的选举而言,如果总统、首相等政府官员是由全民直接投票而非议会选举产生的,则可以视为选举性公投。

公民投票不仅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而且还呈现出不断扩大化、普及化的趋势。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就曾以公投来决定国家大事,成为直接民主的滥觞。1793年,法国将国民公会所制定的宪法,提交全国公民投票表决。19世纪以来,实施全民公投的国家和地区愈来愈多,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士、荷兰等国现已广泛使用。尤其是瑞士被称为“公投之国”,自1848年制宪以来已经进行过570多次全民公投。除每四年一次的议会选举外,每年都有四次机会就各种议题进行公投,以决定国家的政治事务。

如今影响最大、最受瞩目的公投事件,当属2016年6月23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所举行的全民公投。此前民调显示,主张留欧的意见明显占据上风。然而,公投计票的结果显示,有51.9%的民众支持脱离欧盟。这一结果不仅导致支持留欧的英国首相卡梅伦辞职,而且还使英镑暴跌,全球股市下挫。为何预测与结果大相径庭?有媒体分析指出,可能与天气有关。由于当日出现降雨,很多支持留欧的民众未能出门投票,以致结果出乎意料,于是又出现了数百万人发起联署,呼吁二次公投的戏剧性场面。由此可见,即便是全民公投也有明显缺陷,未必就是全体公民最大意愿的准确表达。

要解决全民公投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提升公民的参与度和投票率,最简便、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机投票,从而使手机成为直接民主的电子表决器。从历史上看,表决形式曾历经过从“手决”到“票决”、再到“机决”的过程。这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制度进步的重要体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曾出现过以贝壳、黑白球投票的情形,后来逐步演变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表决方式。根据“各国议会联盟”以前所做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各国采用最多的表决方式依次是点名或唱名、举手、投票、起立、呼喊、分组列队、按表决器、掷球或作记号、鼓掌欢呼等。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子表决器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最常用的表决工具。

在我国近现代政治史上,也曾出现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表决方式。在建国前的延安地区,民间选举曾广泛采用“豆选法”,即向粗瓷海碗里投黄豆、蚕豆和绿豆,以及烙票、画圈、画杠等。建国后,各类选举和表决多采用唱名、举手、鼓掌和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20世纪80年代,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始使用电子表决器,其上设有绿、黄、红三种不同颜色的按钮,分别表示赞成、弃权和反对。此后,电子表决器在全国迅速推广普及,广泛应用于各种会议的表决之中,但同时也引发了多种不同的看法与争议。

自20世纪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出现以来,电子民主的概念便横空出世,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演变。电子民主又称为赛博民主、网络民主、数字民主和远程民主等,主要包括政党、政府与议会的政务公开、选举公示与会议直播,政府机构及官员的博客、微博与公众号,网络议政、问政与听证,视频接访与投诉,电子选举与投票、电子监察、电子化政府等。刘邦凡认为:“电子民主是指借助于电子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政府上网公布信息、政策等,人们通过网络技术了解信息,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提供建议、决策等,来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公民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4]”由此可见,电子民主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对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电子民主的范畴中,运用电子投票进行民主选举和决策,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谷利泽等人指出:“电子投票是选举在形式上的一次崭新飞跃,在计票的快捷准确、人力和开支的节省以及投票的易用性等方面,它有着传统投票方式无法企及的优越性。[5]”有鉴于此,西方发达国家在电子投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2009年,欧洲议会发布对成员国发展电子民主的建议,提出了80条发展原则和102条具体的指导方针。许多国家的政党和议会通常将互联网作为竞选平台,建立选举宣传与投票网站。例如,美国的选举精灵计划,通过网站公布候选人信息、竞选纲领、智库与支持者介绍、演讲与集会视频等,并提供政府、议会与媒体链接和电子邮件服务。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投票试验。美国在2000年大选中,有来自21个州的84人和驻留11个国家的投票人,利用网络进行实验性投票。英国在2003年大选中首次采用网络投票,超过150万选民通过电子投票系统进行表决。法国在2007年使用电子投票进行总统选举,共有82个市镇使用电子投票系统投票。西方政治学家预测说,如果实现网络投票,美国大选投票率将由现在的50%~55%上升到65%~75%。如果再辅以一系列相关措施,投票率还会有更大的上升。由此可见,电子投票作为电子民主时代的重要应用,已经成为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三、手机投票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实现途径

从目前情况的来看,世界各国对电子投票的研究与实验还主要局限于互联网方面,但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终端已经从固定向移动发展,从电脑向手机集中,智能手机现已成为最便捷、最普及的通讯工具,故以手机代替唱名、举手、投票和电子表决等传统形式,成为实施电子民主的新工具、新平台与新途径,既有充分的必要性,也有切实的可行性,同时还有操作的复杂性,必须在政府部门的统一组织和监管下,逐步加以实施。

手机投票从必要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护政权稳定。申建林、蒋田鹏认为:“选举民主是现代政治民主的标志。[6]”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就是民主选举,国家权力机构必须通过自由、公平、定期的竞争性选举实现更替,而手机投票作为一种直接民主形式,既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平稳更迭,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可以防止政党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与破坏性。二是优化议会职能。议会是间接民主的产物,议员贿选、议事拉布、党派争斗与暗箱操作等丑闻在各国都时有发生。采用手机投票表决,可以有效优化议会的工作职能,使之专注于调研咨询、提案审议与监督执行工作,有利于简化冗长繁琐的议事程序,减少开会时间与人员规模,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三是保障民主权利。运用手机投票,既可以保障公民投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又可以减轻投票者的各种负担,大幅提高投票率。无论是在海外留学、出国就业、出差途中、特殊岗位等不能亲往投票者,还是老人、孕妇、病患、残疾等行动不便者,都有机会行使民主权利,从而使民众对政治冷淡、投票不积极的现象彻底改观。四是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表决方式只适应于人数不多的中小型会议,电子表决器要求在固定的会议厅室内进行,而参与公投的人口规模巨大,投票站点众多,工作程序繁杂,采用手机投票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舞弊行为,并迅速得出结果。五是节省运作成本。从投票站点设置到工作人员安排,从选票印刷、运输到投放,从选民投票到回收清点,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采用手机投票既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也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手机投票从可行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手机广泛普及。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长,很快就会出现“全民手机”的新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手机普及率将会更高。二是投票方式流行。目前,社会上各种商业推广、产品营销、演艺活动、知识竞赛、优胜评比、绩效考核等都流行手机投票,并获得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例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星光大道等演艺竞赛等都开通二维码,为手机用户提供有奖参与机会。三是操作简便易行。目前,手机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所设计的各种软件,集表决、投票、打分、抢答等多功能于一体,还可以覆盖、修改、查询、打印、备份等。投票者只需登陆政府政务网页点击投票即可,操作过程简单快捷,方便易行。

由于手机投票涉及民主与政治问题,在人口统计、身份识别、电子通讯与安全监管等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故必须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和管理,预先进行充分论证和顶层设计,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具体而言,手机投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法制规范。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手机投票的内容、过程、时间、方法、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做到有法可依。目前,全国和地方人大、政协与政府部门的有关选举、投票的法律法规,如《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政协组织法》《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等都没有相关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选民手机登记。我国在开通手机服务的过程中,曾历经实名登记、取消登记和重新登记的阶段。要实施手机投票,关键在于对选民与手机进行登记确认,以保证选民使用手机投票的唯一性。对于没有或不会使用手机者,可以委托家人、亲友、邻里和志愿者投票,或者通过互联网投票加以解决,并注意防范重复、遗漏、冒用等现象发生。三是建立投票界面。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建设有政务网站,可以将人大、政协与政府部门的选举方案、议事内容、提案建议、考评事项等内容制作成专用页面,并预先在网上公布,供民众阅读、讨论与表决。网页设计必须讲究人性化,界面友好,方便使用,还可以多次修改,从而防止操作失误。四是保障信息安全。在手机投票过程中,要严格加强监控和管理,保障信息的安全通畅,并随时提供反馈、指导和服务。对于可能出现的黑客攻击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并采取高超的加密技术予以防范。五是逐步试验推广。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严格制定手机投票的方案与规范,从基层单位开始实施,逐步摸索经验,然后加以推广。投票内容可以从一般性、咨询性的民生议题,逐步推广到选举政府官员、人大与政协代表,制定和表决重大政策、法律法规等。

总之,手机投票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巨大优越性,完全可以取代各种传统的表决形式,成为实现直接民主的新形式、新方法与新途径。尽管从目前来看,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还有许多路要走,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并不影响对未来前途的展望与期许。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智能与软件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参政能力与媒介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以手机投票为标志的电子民主的新时代必将迅速来临。

参考文献:

[1] 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美)约翰·奈斯比特.大挑战——21世纪的指南针[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3]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4] 刘邦凡.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

[5] 谷利泽,郑世慧,杨义先.现代密码学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

[6] 申建林,蒋田鹏.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协商”与“选举”之辩[J].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1).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手机民主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再说民主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