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2017-05-10 07:54冯柏洋
雨花·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老邱包子女朋友

冯柏洋

在小说《耍猴人》的一开始便开始渲染气氛:“天阴的像涂满了铅粉,沉得像马上要掉下来!”便使读者笼罩在一种低气压之下,紧接着老邱出场,伴随着阵阵咳嗽,与他同行的是一只猴子。已是腊月,马上就要过年,但老邱却没有过多的兴奋感,因为连过年都是一种负担,那意味着支出,更是一种责任的上交。暮色是阴霾的,天空像是旧的灰布床单,屋顶是青灰色的,唯一鲜艳点的颜色也是砖房的土红色,河边的老柳树是枯干的,挖掘机、推土机、大型的卡车也都停在了空旷的土地上,老邱连同周围的景物,都是病态的,连人们印象中本该活泼的猴子也低垂着脑袋。唯一生动的是炊烟,而这炊烟对于老邱却又显得是那么的不近人情,这里的炊烟是冷漠的。中北镇只是他一个卖艺的地方,他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老邱的炊烟从田野里没人住的房子冒出来,简易炉灶上的菜是市场捡回来的剩菜,住的地方常常是桥洞底下,这一切已经够“边缘”,够“底层”了,然而,接下来作者更加加重了剂量——老邱遇到了一个叛逆的少年,对于少年的人物设置是明显站在老邱的对立面的,尽管这少年如今只能衣衫褴褛和老邱同样“借宿”在同一个屋檐下,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作品的人物也只有这两个和一只猴子。老邱是本分的、传统的、艰难的,而叛逆少年则是激进的、享乐的、飘忽的。从两个人经历便可看出明显的对比,老邱辛辛苦苦一天只赚到六十多块钱,其中一张还是五十块的假币,他要努力凑齐明年儿子开学需要的六千块的学费和生活费,少年则扎吗啡、挥金如土,花掉一百多万出来流浪。我们可以从老邱与少年的身上指认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一种对抗,当然,并不是少年身上的坏习气代表着现代,而是其代表的一种经济形态、消费观、道德意识,这是伴随现代化而来的副作用。我们可以想见到少年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对于他的姘头直接买二十万的钻戒,少年则想要买天价跑车,而老邱在收到五十块赏钱的时候自觉地退回四十九块,恪守着先辈的规矩。对于“钻戒”“跑车”这样的东西老邱是不敢想的,甚至他根本不知道这种东西的价格,他的换算方式是简单的——“一百万,够俺挣几辈子的喽。”他是不明白“钻戒”“跑车”的符号意义的,老邱所关注的是儿子的学费、借的钱,还有菜市场的剩菜的腐坏程度。

由于小猴子的调皮,老邱暴露了藏钱的地方,第二天便发现钱被那个少年偷走了,这其实也暗示着现代对传统的侵蚀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一种断裂。讽刺的是,老邱被偷的原因却是由于自己对于少年的施恩,给其馒头吃的时候所被发现的。这样的打击对于老邱来说就变得加倍了。“一个新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啊?”老邱依旧是疑惑的,而在其几次晕倒然后醒来之后,最终还是死去了,他的死是生活的苦难所造成,也是因为收到假钱和少年带给他的心寒。这是一种控诉,他的死是否意味着传统卖艺人的消失呢?老邱死之前,猴子拿来两个苹果,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人与动物的情谊了。人还不如动物。此时猴子的举动更让读者感到现代社会带来的人情冷漠甚至欺骗。小说最后,“小屋前的雪地上被涂炭得一片狼藉,最后只有一条足迹最长的”,显然,无论是猴子拿来苹果,还是猴子的不愿离去,这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也让小说变得更加巧妙精致,也添加了稍许温情。

相对于《耍猴人》对于现代与传统的断裂以及人性善恶的思考,小说《水月》回到了人物的情感上,前者偏重于外省,后者更多的则是一种内省。小说《水月》以水月为主导,情节层层推进。作者通过对人性细微的视角剖析,发展出不同维度的小说人物。

在两性关系中,本身就含有一方的强势与另一方的妥协,这不可能是对等的,因为爱意是无法用天秤衡量的,更多的时候,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则有恃无恐。显然,陈婉对于包子安的爱是多一些。陈婉本是一个处于边缘社会的陪酒女,每天面对不同的人陪酒、陪笑、被占便宜,面对生活的艰难插科打诨,坚强地生活下去,她希望被更强悍的男人保护,所以当包子安“英雄救美”,将酒瓶砸向刘二虎时,她一定是对包子安倾心的,而包子安对于陈婉却更多的是一种路见不平,在相处中,也多是对陈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陈婉对于包子安更多的是一种发泄的工具,所以陈婉才会说“你不把人当人……你……”。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对于陈婉都是奢望的,她却能在如此艰难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爱情理想,情爱中,无智者,她飞蛾扑火般扑向自己的爱情,但爱情中却是没有输赢的。

包子安对于水月一开始只是一种可怜,在她刚搬到旁边的时候,看她屋里“除了一面土炕之外,是四面壁空空,米面全没有”。于是给她置办了些炊具,当他听到水月在晚上传来的野性的叫声,却“每到这时眼前总浮现出女人那张阴郁而有些苍白的脸”,而叫来陈婉发泄,以及他开始惧怕二叔的到来,显现出他对于水月的爱意与征服欲。在要过年时,包子安二叔让他代自己带着水月回家过年,“反正也没人认识,”“包子安听得二叔的话心里就升起一股火儿。这时候就由一种本能的征服欲而发展成“野心”了,过完年回家,匆匆回到苇场,包子安得知水月没回家,两人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而这时由包子安给水月送炊具变成了水月主动给包子安送饺子,并有了些言语的挑逗,“有什么又怎么了?许男人养了大的又养小的难道不许女人也……”这当然是一种对于不公心声的表达,但更多的是包含在其中的无奈。按照故事的发展,接下来也许就是两人走到了一起,而此时,作者又设置了一个波澜,陈婉进了看守所,包子安将其带回来了。这让包子安与水月和二叔保持了恰当的距离,直到水月生下孩子,孩子被二叔抱走,母子分离,包子安对于水月的怜悯之情又重新燃起来了,也致使陈婉的离开,水月此时主动接近包子安,包子安以为自己得到了水月的心,然而却发现刘二虎和水月之间的事,水月为了钱选择和刘二虎在一起,包子安忍无可忍,竟然真的拿了二十万去刘二虎那,并用刀一道道在水月的脸上划,最终入狱。出狱时,陈婉来接他,旁边卖花的竟是水月。水月,水月镜花,终究是一场虚幻。故事情节曲折,一次次给读者带来意外的惊喜,显示了相当的创作功底。但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稍显欠缺,以致让情节、人物形象发展稍显唐突,有种不和谐感,而导致整篇小说有种头轻尾重的感觉。故事中谜团也没有解开,陈婉与凶杀案到底有没有关系?包子安的钱从哪里来?与其说作者故意留下伏笔,试图模仿海明威的含蓄,不如说是还没有把握好故事头尾的平衡。包子安出狱即遇到了当年的水月,小说允许巧合出现,但现实主义的小说情节也要遵循正常生活的逻辑。面对传统家庭伦理与城市现代化之间的冲突,作者能够站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以独特的视角来写矛盾,不失为一个好故事,这与《耍猴人》形成一种契合。

博尔赫斯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对恋人表达——“你是我的不幸和我的大幸”。当我们把这一句單独拎出来不免有些断章取义,却仍能看到爱情里的纠结。而对于《不与梦交往》的主人公,他的女朋友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大幸。

主人公的女朋友本来是双胞胎兄弟中弟弟的女朋友,哥哥却把她抢了过来,父母认为弟弟的这个女朋友破坏了兄弟二人的感情,使兄弟之间产生了裂痕,然而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待见早已有之,尽管两人模样相似,却性格迥异,哥哥是外向、活络的,弟弟却内向、沉默,一个是火,一个是水。哥哥显然更受人欢迎,不管是长辈还是女人缘,哥哥是更有趣的人。而弟弟则是在这方面完全是反面教材了。这种对比里本就有一种天然的优劣之分。哥哥考上了医科大学,弟弟却是名落孙山,去工厂里做工。这样的两兄弟性格设置打破了传统的双胞胎的镜像人物角色设置,使两兄弟的矛盾以及对立呈现一种势不两立,也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但两兄弟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互补的性格,他们可以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潜藏的另一面的镜像,对于这一镜像是有爱有恨的。弟弟因为哥哥抢走自己的女朋友,而把哥哥及他的女朋友锁在厨房并纵火。哥哥性格开朗,谈了许多次恋爱,马不停蹄地复刻一次次恋爱,却因为之前的一个女朋友自杀而一直心存愧疚,以致整夜整夜的失眠。也许失眠的人对于一场美梦有种自然而然的向往,他的女朋友每天熟睡的像是一个婴儿,而女朋友对于他也与以往他的女朋友不同,她不像她们那样对他,他以往的女朋友总多愁善感,粘人又经常哭,而她却是那样的热情奔放、健康漂亮,这一次不再是复刻恋爱了,这让他有了新鲜感。对于他,她是那么的主动,她对于很多事又是满不在乎的,她是风风火火的,她是令人琢磨不透的,也是纯净的,她身上的轻松让男主人公沉迷,他彻底地爱上了她。然而对于记忆、对于弟弟的眼神、对于父母阴冷面庞,这些都让他重新认识自己的爱情,爱情让他纠结与烦恼。小说的开头与结尾用了相同的文字表达失眠,也许对于主人公他的一生将会使充满内耗的一生,而目前对于他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失眠了。小说全篇以第三人称写作,在这种叙述下,作者并没有对小说人物作直接的评价,而是以一种客观直白的描述娓娓道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人性深处的幽深情感在小说中若隐若现。

猜你喜欢
老邱包子女朋友
做你女朋友
识人高招
老邱上网记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