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韩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7-05-10 23:38刘川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

刘川

【摘要】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重庆两江新区中韩产业园和四川成都中韩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川渝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川渝高校的韩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实现川渝地方高校韩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发展,应通过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学校企业政府间的合作模式等,促进复合型韩语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韩语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川渝地区韩语人才需求特点研究”(项目编号:16SB042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29-01

一、语言经济学的内涵

语言早在上个世纪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语言经济学的主要观点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语言是對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语言的使用体现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的使用具有经济学本质的因素1。语言教育即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人力资本和经济的投资,外语教育和外语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的不断增多也就随之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从外语中的一个小分支——韩语,来探析韩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二、川渝地区韩语人才培养现状

川渝地区的高校外语学院和纯外语高校的韩语专业是韩语人才培养的最大基地。据调查,四川和重庆地区现开设韩语专业的院校共有4所,每年的韩语毕业生本、专科人数约为240人。可韩语学科教育除语言技能的训练外,与其他学科几乎无交叉,导致学生在其他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方面大大不足,无法满足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复合型韩语教师的匮乏也制约着高校在韩语人才培养方面的突破。目前韩语专业绝大部分教师不具备跨专业、跨学科背景,并且缺乏在经济、贸易、科技、旅游、商务等领域应用韩语的社会实践经验,难以胜任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三、川渝地区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据四川、重庆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已成为四川省第六大贸易合作伙伴、重庆市第五大贸易合作伙伴。据韩国贸易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至2016年为止,四川和重庆地区的韩企分别为242家和150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源源不断。但目前川渝地区韩语人才供求关系发展不协调。一方面,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另一方面,企业为缺少了解该企业相关专业知识文化的复合型韩语人才而烦恼。

通过在川渝地区举行的历届韩流商品博览会、韩国食品展、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对韩语人才需求情况可知,服务于会场的韩语工作者和志愿者大多数都是从地方高校韩语专业临时抽调的教师和优秀学生,他们的韩语水平优秀,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川渝地方高校韩语专业必须将培养目标调整为既熟练掌握和运用韩国语言,又了解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提升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随着重庆两江新区中韩产业园和四川成都中韩创新创业园的建立,如何培养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需的复合型韩语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川渝地区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

四、川渝地区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的关键。首先,高校可加大韩语教师在岗培训。培训可涉及经济、贸易、科技、旅游、商务等能体现出地区优势的领域,增大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师的跨领域教育意识。其次,高校应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假期到相关企业、单位顶岗实习,打造韩语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引进和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实现教师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进行自身的提高。

(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

川渝地方高校应以目前入驻川渝地区韩企所涉及的性质为基础,紧扣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适时优化课程设置,大胆删除一些理论课程,增加一些实用技能课程。如,将国际贸易、汽车韩国语、科技韩国语、旅游韩国语等课程设定为选修课程,加大选修课的课时量,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求职需求进行自主选课,为学生提供多领域交叉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他专业能力,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拓宽道路。

(三)大力开展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实践育人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韩语人才的必经之路。首先,课堂教学应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充分开展和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职场模拟专业实训等,在巩固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检测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实践活动中。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参加国际会展、论坛、外事交流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四)建立高校、政府、企业间的合作模式

川渝地方高校的韩语教育应该站在一个宏观战略的全局下,系统、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首先,川渝地区开设韩语专业的四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侧重。各高校之间可相互交流、走访学习,促成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高校韩语专业应与地方政府建立合作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地方政府与韩国之间的各种外事交流活动。再次,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互惠互利,互动发展。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将学校、企业、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能力,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以语言经济学为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对川渝地区韩语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整合各类资源,才能更好地培养复合型韩语人才,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推动川渝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三军·邓燕. 从语言经济学看外语教育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7(9).

[2]崔晗.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辽宁省高校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考试周刊, 2013(7).

[3]覃微. 中国—东盟贸易视角下贵州外语人才的培养[J]. 安顺学院学报, 2012(8).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探索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