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017-05-10 23:53杨小艳
南北桥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小学语文学生

杨小艳

【摘 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小学语文教育更是这一环节的核心。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创新,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发散学生的思维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创新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61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养。创新教育这一课题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有机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使其为语文学科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能触动内心体验的问题;让学生从批判和参与决策的角度来生发的问题;新颖有趣的问题;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这些问题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不疑则不得。”牛顿有疑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有疑于水蒸气顶动壶盖而发明蒸汽机则是很好的例证。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鼓励学生质疑,那么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开发。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时,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时,我又精心设计了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燕子,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说也会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接着又问:那你还能帮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争辩激烈,通过孩子们仔细观察与发现,他们还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状、颜色、开花的样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种子大、茄子的种子小等诸多不同之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而作为教师的我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感到惊叹。

二、创新教育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创新应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并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并有开放性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能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再造,通过对图形的思维再造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中时,课本上就有赵州桥的插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在网络上找些桥的图片,并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回到虚拟世界中去感受赵州桥的魅力,进而引发思考,这样的课程设计,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想像、敢于想像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创新教育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无限的。重视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创新中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挖掘教材中可能涉及的想象力因素,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如在进行《小摄影师》一文的教学时,由于课文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文章对小男孩是否还来没有做出具体的交代,这就给我们阅读的时候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学完课文后,我发现有很多学生还沉浸在故事结局中,这时,我展开话题讨论,鼓励他们展开想象,以“小男孩回来了……”为话题,让大家大胆想象小男孩回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并开口发言,这样便使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自己对课文的想象延伸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凭借教材的想象因子,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四、關于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建议

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式,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这种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一方面,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2.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沿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

3.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不仅在于它承传着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教师联系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小学语文学生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