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

2017-05-10 12:24张凤莲
关键词:师范生工匠培育

张凤莲

【摘要】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培训基地,必须注重师范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论证了地方高师院校培育师范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培育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地方高师院校;培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鞍山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16kyxm5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44-01

工匠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的形成的一种职业理念,它是从业人员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地方高师院校是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培训基地,肩负着为基础教育培育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教育技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高师院校在师范生的培育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的倾向,这不利于师范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重视地方高师院校培育师范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工匠精神及其内涵

在一般意义上,工匠是指从事某种器物生产的人,而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在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工作精神。今天,我们把这一含义进行延伸,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指立足于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在生产制造产品的过程中,生产者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按照近乎严苛的技术标准和挑剔的审美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产品的至善至美。近年来,德国和日本以其产品质量过硬、产品标准规范、细致等特性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收益颇丰。从外部来看,他们靠的是技术兴国,制造强国;从内部来看,正是以工匠精神为支撑,对技术工艺狂热的追求,才是他们走上世界制造大国、技术强国的关键所在。

第二,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从事工匠行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如何使自己在业界站稳,开创一番事業?从业者大都注重德性的修为。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尊师重道。对于向自己传授技术、经验的老师,从业者大都恪守尊师的传统,甚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二是唯实笃行。为了自己能在业界立脚,从业者必须诚信待人,按照客户的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工艺,直至达到客户的满意。

第三,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为了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从业者在专业领域里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从产品的构思到完成,无处不倾注其心血。“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工匠”,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接近苛刻。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苹果手机从众多手机中脱颖而出。

二、地方高师院校培育师范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未来社会,世界各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师范生是未来基础教育的主导力量,培育师范生的工匠精神,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才能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1.培育工匠精神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要使每一个儿童、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要使未来基础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拥有具备“工匠精神”。要想实现中国教育的升级,教育者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严谨认真、不断探索教育人的规律,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培育工匠精神是地方高师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属师范大学的优势不可比拟,而地方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又在萎缩,地方高师院校的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社会培养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保证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地方高师院校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加强培育和塑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范生是地方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3.工匠精神是师范生就业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培育他们工匠精神,会使未来的准教师拥有深厚的理论修养、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健全完美的人格力量。这些潜质不仅能提升师范生实现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影响着准教师未来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更决定着未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水平和高度。

三、培育师范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策略

1.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渗透工匠精神教育

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在校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须以专业课教学为主阵地。首先,学校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师范生的实际情况,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其次,院系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引导专业教师从其课程设计的具体要素上全面渗透爱岗敬业、服务奉献、耐心专注意识的培育,将工匠精神教育化于无形。最后,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职业修养,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以自身的力量引导和教化学生。

2.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为依托

强化工匠精神教育在地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全校的公选必修课,学校应以这两门课为依托,将工匠精神纳入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教育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用合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引导,使其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具备严谨敬业的职业态度,孜孜不倦的专研精神,达到较高的职业素养。

3.以专业实训(教育见习、实习)为契机

体验感知工匠精神专业实训(教育见习、实习)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这种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实地,同学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学校和老师应该以专业实训为契机,结合模拟课堂等方式激发并强化师范生形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4.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传播弘扬工匠精神

地方高师院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教育资源,积极传播、弘扬工匠精神。学校可通过相关的展览、比赛和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精神氛围。比如年年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定期请中小学优秀教师、先进模范人物等进入校园进行职业素养的相关讲座,既能丰富师范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磨练其实践能力,还能对其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工真.德意志道路: 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

猜你喜欢
师范生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