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7-05-10 12:34王云霞孙培红
关键词:口算教学问题小学数学

王云霞++孙培红

【摘要】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口算既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本文从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依据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口算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问题;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立项编号:JCJYC1604161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6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同时新课标要求: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口算既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口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就当前口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展开阐述。

一、当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平日工作中,经常遇到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老师认为,口算有什么好教的,很简单的题目学生都会做了,完全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试中遇到由于口算错误没考到一百分的优秀学生时,会责备他们粗心不认真。其实不然,我觉得是这些教师是不太了解口算教学的全部意义,不知道口算检测的正确标准,所以口算在他们眼中并不重要。

2.忽视口算的速度:主要表现为没有遵循“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口算速度”这一教学原则。例如新课标要求1~3年级的学生一分钟内能口算8~10道题,而我们不少学生一分钟只能计算出4~5道题。主要原因是老师完全是追求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忽视了计算的速度及能力的培养。

3.口算的正确率低下:“正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就丧失了计算的意义。课题组曾对本校五、六年级学生做过统计调查,每天课前3分钟做20道口算题,统计每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口算的正确率。经过两周的统计,从数据上分析,结果发现每次五年级的不少学生错3~4题,六年级的不少学生错2~3题。这是个别教师追求快,而忽视正确率,认为速度快但容易出错的学生只是粗心而已。这些教师平时不注意教给学生口算的方法,忽视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思路来提高运算速度。

4.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事实上,一些教师只重视学生口算的结果,忽视算理教学,致使学生运算速度慢,满足于机械地按照法则进行计算。在平日练习中经常遇到这几类情况:口算20×40时,很多学生会算成20+40,算成60或者600,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当时是怎么想的,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在口算45+28时,学生往往会忘记进位,算成63;在算62-19退位减法时,会不退位算成47,而不注意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应从十位退一做十再减,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算理,学生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有些教师以学生计算正确为目标,不愿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去比较、评价各种解题思路的优劣,不愿在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上下功夫,教师要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口算方法问题,只有找准错因,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口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

二、提高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口算速度的策略

1.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提高口算速度。(1)加数“凑整”。如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3)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1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5×14=(25×10)+(25×4)。(5)掌握一些运算规律,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

2.熟记常用数据,提高口算速度

熟记一些常用数据的运算结果,可最大限度地提升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选择口算的内容。首先要抓好低年级的口算达标,一年级20以内,100以内加减法口算;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口算;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口算教学时,必须保证人人口算过关。

3.引发思考,发现规律

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如口算12×5、1.2×50、1.2×0.5等的计算结果,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里不相同,能否根据第一处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两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重视算理教学,加强算法指导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解决“怎样算”的问题。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去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法则。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要突出口算算理的教学,需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常运用算理来进行口算,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心智活动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如口算13×6,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说出正确得数,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想的过程。10×6=60,3×6=18,60+18=78,即6个13就是6个10和6个3的和。若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会说出13×6是6个13连加。即13+13+13+13+13+13=78。虽然他们的结果都相同,但却反映了口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选用恰当的口算训练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首先营造出学生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活动中。例如视算听算结合训练,抢答口算题,笔录口算争奖章,抢答,分组比赛,找朋友,口算接力等。在口算训练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使口算训练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做到认真、仔细、迅速。

总之,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的。我们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正确扎实地开展口算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猜你喜欢
口算教学问题小学数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