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开放题

2017-05-10 00:05王佳斌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摘要】开放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题型,它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开放题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改变;通过开放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各自发挥所长。因此引入数学开放题教学,对推动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开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83-02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数学封闭题而言的,封闭题是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习题;而开放题则是条件不完备或者答案不固定的习题。条件恰当、答案固定的习题是封闭题,而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的题则是开放题。数学开放题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答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各种方式结合起来去发现新的思想方法具有多种不同的答案,或有多种可能的解法。

一、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心理学認为,良好的情感培养,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最后成功地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探索数学开放题的过程中,如果经常面对挫折和失败,可能会放弃努力,只有在具有积极情感的情况下,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自信心,才不会被失败和挫折打败,最后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信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和认同,如果缺乏自信,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个人的潜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数学开放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比一般灌输教学模式要深刻得多,全面得多。教师应抓住概念的本质,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具有现实感的情境,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投入极大的热情,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开放题因为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可用,这一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学生找准思维方向,在进行思考、探索和推理时能从多个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勇于创新,从正反不同方向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是这个时代对新型人才的普遍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现实适应性。

二、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内容

(一)选择低起点的开放题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选择的开放题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满足时间要求,于是那些切入点低、适合学生、教学易控制的开放题进入教师的视野。在选择开放题时,要选择那些开放性适度的,不能把偏题、难题带入课堂,占用上课时间。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一般对直观的、具体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选择那些操作性强、趣味性高的问题。选择开放题应与教材的相关章节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还是以教学大纲为主,开放题只是一种补助。开放题设计的难度一定要适当,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不然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开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放题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学中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开放题,可以吸引学生积极施展各自的才能,运用发散的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所熟悉了解的方面,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选择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的开放题

在解题方法上分出层次体现的是开放题的层次性,让学习能力在不同层面上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尝试。例如: 钟表上的分针与时针在1点至12点内重合几次?试着多种途径找到答案。开放题的设计从条件到结论都有较大的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多样化的,就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方面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开放度的大小,所以在出题的时候,要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上,确保题目的层次性以及开放度适当。

三、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即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组合起来,从而形成具有较高效率的教学方案。

(一)开放题选材要有针对性

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引起他们的解题欲望,而且要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学生才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开放题不只是体现在习题课上,在公式定理的形成、概念的引入等方面都可以引入开放题,以寻求找到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点将题改编成趣味性高、应用性强的数学开放题。

(二)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参与到解题中

对那些繁琐的运算可交由计算机来处理,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解题方法上。解题中,学生还可以借助一些数学软件,及早发现问题,为逻辑证明提供数学表象,使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时地注意学生们的反映,根据学生们的表现,灵活地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生硬、机械的数学变成趣味性强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积极而热烈,不断地放射出新奇思维火花。

(三)教师要改变过去控制课堂教学过程的习惯,给学生自主权

把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来掌控学习过程,让学生自由讨论。在新模式下,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主人”,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大的空间去思考、去探索。教师作为“导演”,要及时引导、纠正,当出现积极向上的表现时要予以表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多给予鼓励,最后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开放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是一种大众化的,不再仅仅为少数尖子生服务的教学,容易被大多数甚至是所有学生认同,同时开放题为高层次思维创造了条件,能有效反映高层次思维,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方面能发挥良好作用。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开放题,唤醒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陆卫东.《让数学回归生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 刊,2010(8):43-45

[2]陈燕.《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愉快教学"》[J].科教导刊,2009(36):15-16

[3]黄国栋.《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探究》[J].职业,2014(12):42

作者简介:

王佳斌(1982-),男,浙江桐乡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