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索

2017-05-10 16:33黄建蓉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摘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传统文化的教育困境却使古诗词的小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32-01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古诗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然而,自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运动以来,虽然近现代白话诗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是古诗词却在现代诗的光辉之下逐渐黯淡,加之近现代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我们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思路一直是在西方班级制授课的模式下进行的,古诗词没有了古代的文化土壤,也丧失了私塾教育的生存机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古诗词教育面临颇多窘境。如今,要解决这一窘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像当年学习计算机技术一样——重拾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

一、诗意生活,诗意教学

虽然,我们不能让整个社会回到古代社会中,但教师可以尽量创造诗意的“微景观”,培养学生诗意生活的心态。(当然,这一点,还要求教师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教师自己也要有一颗诗意生活的心)。

1.充分利用可用条件,为学生创造诗意的“环境”。教师要充分的把握教材,紧扣主题,创设符合诗情、诗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情入境,能使学生理解感悟。以《梅花》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梅花有直观的认识,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腊梅树下,梅花散发出一阵阵的香味,教师可以借机对梅花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且自己表达一下自己对于梅花的喜爱和感受,说出自己对梅花不畏严寒品质的欣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克服不利条件,培养学生诗意的“心境”。上文中,提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而实际上,心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诗意的眼睛去看周围很琐碎普通的生活环境,普通的景致也就充满的诗意。例如,有一次,教师让学生造一个比喻句,学生说:“一家四口在一起吃饭,大家坐成了一朵花”,这样一个句子不仅是一个比喻句,而且是一个暗喻,学生把每一个人想象成一朵花瓣,把桌上的饭想象成花蕊,吃饭的场景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件事情产生诗意。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发现美的、诗意的眼光和感受能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而这些比喻都是和想象联系起来的,而促使诗人有这样出奇想象力的根源,在于诗人善于用一双饱含诗意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所以,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应该局限于课本,还在于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用心地着力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反复诵读,留作余香

虽然教学方法的创新很重要,但诵读作为学习古诗的方法之一必须坚持下来。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年少的时候不知道真正的“愁滋味”,但是,如若没有年少时的“爱上层楼”,也便不会有之后的“欲说还休”了。如今,对于年纪更小的小学生而言,诗中的“滋味”更是难以领略,要想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全面体会深沉的古诗词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我们上文中提到的),但是,这不代表小学生就不应该学习古诗词,相反,由于人类成年以后的记忆大部分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教师更应该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中引导甚至是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就是类似于辛弃疾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反复诵读之后记下来的古诗词,等到学生以后经历了人生,在不同的环境和年龄阶段品味时,才能体会出不同的韵味。

人类的幼年时期对于音乐和节奏的把握是可以办的到的,小学阶段反复诵诗,可以让学生从小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古诗句式整齐,词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日积月累地诵读后,学生潜移默化中开始具有欣赏诗歌的品味和情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多多指导学生反复咀嚼、体会。关于诵读,也有不一样的方式。有时候可采用听读,即听教师读一遍,再跟着读一遍;有时候可采用范读,即教师示范朗读给学生听;有时候可采用领读,即教师带头朗读;还可以采用齐读,即全班一起朗读诗歌。初步朗读,一定要读准诗的节奏,要读通顺。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把握诗句的声调节奏,感受诗句的音乐美,更有利于理解诗词含义。理解含义之后,就该读出诗歌语气和语势,即诗歌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这样进一步理解诗歌包含的情感。例如在朗读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

三、因材施教,多方联动

我们知道,即便是同一年级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不同的,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专长和感兴趣的领域,那么,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同的孩子对其的把握和学习也就不同,这样,就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一类型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有的学生擅长背诵,教材上已有的古诗词学生可以背的滚瓜烂熟,针对这样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其阅读更多的古诗词,并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多多背诵,学校也可以配合举行诗歌背诵比赛,并为这一类的学生颁发奖状;有的学生不擅长背诵,但是有天分理解古诗词,并且喜欢创作古诗词,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除了要求其完成基本的诵读课程,还可以不断地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并展出他们的优秀作品,学校可以进行诗歌创作大赛,并颁发奖状鼓励学生;有的学生节奏感比较好,有音乐天分,这一类的学生一般古诗朗诵比較好,针对这一类的学生,可以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还有的学生比较擅长画画,那么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基础之上学习中国绘画……对于每一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家长、学校要联合起来,多方联动,对于有特殊天分的学生进行培养和选拔,从而也可以形成学习古诗词的氛围,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古诗词。

参考文献:

[1]季晓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究[J].江西教育教海泛舟(小学教育)综合版2014年1-2月

[2]陈活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年2期

作者简介:

黄建蓉(1974-),女,大专,小学语文教师、小教高级。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踏青古诗词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