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05-10 17:00梅波
关键词:主动性训练效率

【摘要】数学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数学成绩,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多观察、多总结,需要让学生课前回顾相关的预备知识,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具体材料,开展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探索一题多解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方法;效率;主动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51-01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数学成绩,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多观察、多总结,从而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回顾相关的预备知识,为把握重点、攻克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作铺垫.铺垫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好的准备、形成合理的认识.这个工作要在学生没有发现问题,表面上似乎懂得而实质上还没有弄懂,或者笼统地说是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来进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恰当地提出问题,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深入思考,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2、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探究出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在初中几何中许多概念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互联系,学生弄清楚了这些联系,往往就很容易由某些事物的性质推出另一事物的性质.如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就存在这样的联系:任何等腰三角形都可以分解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而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也可扩充为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可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性质,是放在矩形的性质之后来学习的,其意图就是借助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来探究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这里明显地提示了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直角三角形总可以扩充为一个矩形.利用这一联系,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提供典型的具体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寻找规律,规范解题格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探究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内容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归纳出:“一写解、二写设,三写根据题意列方程,四写列出方程式,五解方程按法則,六写答案带单位,条条格式要记得”.这顺口溜,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更容易指导学生解这类题型。

4、开展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探索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用多种方法解一个题,学生就需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把所要求解的结论与已知条件联系起来,通过深思熟虑的分析,找出其相互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沟通各方面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技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经常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能使学生积累和丰富自己灵活运用已学基础知识进行解题的途径.例如,已知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EA=AB=BE,求证∠ECD=∠EDC=150.此题的证明较为容易,证完后可将其条件和结论互换.已知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ECD=∠EDC=150,求证△ABE为正三角形.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与此同时,还可将某些不同的题目用同一种方法去解答即多题一解.如在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学生很容易想到需要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证明出结果,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解决将原题中的条件“四边形”改为“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梯形”等后的几种变式题型。

5、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以生为本,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但对于一些空间观念很强的题目仍要用实物展现或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与方法尽可能地让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简介:

梅波, 中学数学教师,有着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热爱教育事业,经常反思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热爱生活、热爱学生。

猜你喜欢
主动性训练效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