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型课堂《乙烯的制取和性质》案例

2017-05-10 17:08印红菊
关键词:溴水石蜡油瓷片

印红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64-01

今天,我把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为案例来研究集约型课堂。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两课时,在新课标中,本节课的设计为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实验地位、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和实验反思几个方面谈一下《乙烯的制取和性质》这一节课。

一、说实验地位

新课程安排“石蜡油分解实验”是一个亮点,是无可替代的。这是因为该实验创设的情境与课题“来自石油的化工原料”相吻合,是教学中的问题线索。通过实验探究哪些现 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相同的性质,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可能具有不同于烷烃的性质,正是教学的动力。如果直接用实验室制取的乙烯来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那么就失去了科学探究精神!这个实验为第四章石油的催化裂化埋下伏笔 。

二、说实验目标

知识与技能:

验证乙烯的可燃性、还原性(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不饱和性(与溴水反应)。

过程和方法: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乙烯实验的设计来指导学习,培养学生认知未知世界要有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实验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乙烯制取实验。

教学难点 : 设计乙烯制取实验。

四、说实验教法学法

教法展示: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设计:合作交流法、动手实验法、分析归纳法。

五、说实验过程

《化学必修 2》第 67页用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大试管行“石蜡油分解实验”。其原理是:

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烯烃混合气体。 然而实际教学中若按照课本描述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分析原因,这种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反应初期,石蜡油蒸气到达碎瓷片表面时没有达到分解温度就直接蒸馏出去,温度升高后石蜡油蒸气已经很少了,加之催化效果不佳,产生的烯烃极少。因此,根本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更不能收集到气体,还经常发生倒吸而出现危险 。

启发诱导发现问题,设计并演示改进实验。

实验仪器:试管注射器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橡皮塞导管燃烧尖嘴

试剂:石蜡油碎瓷片二氧化锰酸性高锰酸钾溴水。

1.搭建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和二氧化锰,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石蜡油,重新连接好装置,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碎瓷片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约2分钟;

3.将注射器中的石蜡油缓慢逐次推入试管中,石蜡油与灼热碎瓷片和二氧化锰接触,迅速分解产生乙烯气体;

4.将所得气体依次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

5.将导气管迅速替换成燃烧尖嘴,点燃气体,火焰明亮,有黑烟。

6.熄灭酒精灯,实验结束。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所用碎瓷片颗粒的选择宜小不宜大,反应时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实验中针筒的正确使用可防止倒吸,即针筒的推拉杆应向前推进,不可向后拉;

3.高锰酸钾应用稀溶液,最好加几滴稀硫酸,增加溶液的氧化性;

4.溴水也要用稀溶液,也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配制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時,20ml四氯化碳中滴加1到2滴溴即可。

改进后的实验反应过程中气流断断续续,很难收集或点燃,偶尔也会有倒吸,显然改进后的实验仍然差强人意。

继续查阅资料,找催化剂,最好发现煤渣对石蜡油分解的催化性能较为稳定,使用方便。

六、说实验反思

恰当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创设问题情境,更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线 索 。 因此教学设计应该首先进行实验设计,不仅让实验恰如其分地融入教学之中,更应该让化学 实验成为教学的点睛之笔,让课堂更具有实效性。

猜你喜欢
溴水石蜡油瓷片
真空泵润滑油分子结构研究
亿年瓷片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三种环保石蜡油对EPDM性能的影响*
烃类易混淆点突破
冰点以下的缝合
石蜡油对ZDMA在EPDM中分散性的研究*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石蜡油体系加工过程压力变化
溴水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辩析
溴水化学制备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