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2017-05-10 02:08陈靖慧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阅读小学语文

陈靖慧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重在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课文,此外,语文也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探究性学习是小学语文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开展探究性学习,保证探究性学习方式科学、合理,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这对于学生以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80-02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后终于解决了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问题时,他们能从探究中体验到快乐,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强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产生推动不断探究的巨大力量。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之后,就会产生想要再次体验的欲望。所以,当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取得了不管多么小的成绩时,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创造条件,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并细心呵护学生探究的萌芽,让其茁壮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阅读是新课标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过去的阅读改革中我们看多,大多数都是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构建,因此影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新语文课表体制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说明了语文是交际工具,又诠释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学习语文,既是习得语言的过程,又是提高自我素养,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这种阅读方式将阅读看做体验探究的过程,从实质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行为往往是教师强制的,这样的阅读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获取其中的必要信息,但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益处不大,这样的阅读是肤浅的、低效的。因为学生的心灵无法在阅读中得到升华,也不能真切地感悟生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取决于学生是否对课文内容充满探究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很难自发产生,需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充分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投身到阅读当中去,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体验到认真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变换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使学生保持持久阅读的新鲜感,将课堂上的语文阅读兴趣逐渐延伸到课外阅读探究活动。

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未知

学贵有疑,疑问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驱动力,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思考和分析,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当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可以提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探究、积极回答这些问题,从而实现获得知识的教学目的。在开展阅读课堂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后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问题的层次递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不断思考的過程,他们可以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围绕主题进行自主阅读,一步步开拓自己的思维,在最终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再创造。

3.留足独立探究时间,深化学生探究学习

独立探究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的探索学习,获取语文知识。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学生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将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加工、整理,建立知识体系。独立探究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能过多的参与,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由于独立探究需要教师留足一定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构建,促进探究学习的深化。

4.摆正教师的指导位置,重视教师独特的作用

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探究式学习存在无趣,甚至完全不开展“接受式学习”,探究时,教师没有给与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指导,这种方式虽然符合新课程中所提倡的自主探究,但是不能忽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给学生任何的指导。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不同,在学习新知识和新事物时,有快慢、程度高低之分,所以探究式学习必须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更好开展探究式学习。

5.借助多媒体开阔学生的探究眼界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语文这门课时总觉得乏味枯燥,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授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进而接受并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许多学生听语文课就像在接受一场无休止的说教课,很显然这种教学效果太过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它一方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不是将语文视角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本中,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增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性,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将是全方位的。

三、结束语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因此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引导下,原本众说纷纭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台,这无疑使学生陷入一种被动学习的窘境,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教学境况,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成了学生,但并不是说教师要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在适宜的时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才会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易红玲.小学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6,26:144+146.

[2]尹贵胜,郭海艳.试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6,10:150.

[3]纪连月.试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展开[J/OL].学周刊,2016(34).

[4]范丽君.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J].新课程(中),2016,09:29.

[5]温丽娟.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8:104.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阅读小学语文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