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2017-05-10 02:08陈玉丽
关键词:改进措施存在问题有效性

陈玉丽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分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性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改进语文阅读教学,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有效性;改进措施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立项编号:JJYKT16189)研究成果。主持人:杨杰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81-02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现阶段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学程式化

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用如下的操作方式:(1)导入;(2)解题;(3)介绍作者和背景;(4)初读、理解全文;(5)划分段落,分析结构;(6)分析重点段落;(7)概括中心思想;(8)归纳文章特色;(9)布置作业。也就是在课文中走“两个来回”:先理解内容和结构,再感悟思想和特色。

二、教師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在课堂上,多数教师处于控制课堂的状态。师生进行着“问题对话式”的教学活动。解读文本时,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答案也是教师心里预设好的。教师心里想要探讨的问题和答案成为阅读训练的主线,学生所听所说所读所写的,实际上是把教师的心里话再说一遍。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有问有答,表现良好,其实所问所答就是在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框架中运行。

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了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讲堂。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文本的个性对话。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空。教师自问自答,成为对话的唯一主人,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三、对教材的把握不当

有些教师过于功利,即考试考什么,阅读教学的导向和训练就针对什么。认为不重要的文章少讲,甚至不讲。有些教师,上课前没有仔细阅读文本,盲目参看教学参考,导致教学时,找不到适合学生的教学切入点。有些教师虽研读了文本,却过于面面俱到,并未将学生需要真正掌握的东西突出地教给学生。

那么应当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试着从以下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改进:

1、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的。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3、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理解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学生要有判断的能力。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

(3)评价鉴赏阶段

即对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初中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以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下)[J]. 黄厚江.中学语文教学 2014年04期

[3]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武华.语文学刊. 2014(13)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存在问题有效性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