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5-10 02:12马东生
关键词:培养方法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马东生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语言以及交往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为学生在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文字识别能力,才能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了解与运用。因此,想要学好其他学科,学生必须掌握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识字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86-01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课改上的规定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出小学生在阅读上的信心,也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培養。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文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应的方法研究,希望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带来相应的提升。

一、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言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是每一个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关键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上的信心被激发以后,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上的阅读水平,并且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爱上语文学习。那么,教师应该怎样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良好的激发呐?文章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充分做好阅读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想要让学生在以后阅读过程中可以拥有良好的阅读水平,教师的引领工作的开展,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之前,阅读前的导入工作非常重要。课文阅读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导入与引发,例如,课程内容开展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学生此时的注意力,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春雨的色彩》部分内容时,可以在课前进行相应的思绪引导,教师此时可以利用图片或是视频的方式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引入。找一些春季中可以看到的景象,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来对这些景物进行展示,五颜六色的图片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相应地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在春节到来时都可以看到哪些景象,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做出评判,并进行相应的讲解。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景入手,联系到教提问的内容,课文内容知识变得具有吸引力,此时的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展开书本进行阅读。这一过程就已经开始对学生阅读能力上的培养。万事开头难,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这个步骤开展好的话,就会相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巧妙设置提问,是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课堂上的提问设置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不适当的提问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自身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与此同时,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对于答案的点评同样要运用良好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在对问题的设置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考虑,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提问较为简单的问题,而且是水平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问题的难度进行相应的水平提升。因地制宜的教育模式,可以良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锻炼与提升。不同方式的提问设置,同样会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问题的处理上多花一些心思。因为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测评,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总结。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31课课文《地球爷爷的手》时,针对课文中的问题,教师应该转换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题上的提出。例如,小白兔想要吃桃子,但是猴爸爸并没有动手,桃子就自己掉了下来。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桃子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如果是有人叫桃子摘下来,那么又是谁让桃子从树上掉下来的呢?”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的好奇心,而学生想要从课文中将正确答案寻找出来,就必须通过阅读课文这一步骤,这在无形中就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有效地激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将正确的答案寻找出来,不仅让学生锻炼了阅读上的能力,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掌握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3.注重采用现代化设备,增加阅读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很多的改变。这不仅减轻了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时的负担,也相应的增加了课堂上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新型的教育工具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行吸引,多媒体教育工具可以通过投影或是视频播放的形式开展教学上的活动。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失物招领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描述制作出相应的小视频或是图片动画,通过这种引入方式将课文的内容进行引入或是展示,让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动起来,并且加上声音的配合可以让学生们在视觉以及听觉上产生通感的效应,这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二、善于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自主性意识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

2.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和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强调了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的获取知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使其摆脱过分依赖心理,从而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形成创新思维。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完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教师想要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相应地培养,就必须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育经验,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阅读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学生才能更高效地开展其他科目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08)

[2]牛传发.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