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7-05-10 02:16张香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语文

张香果

【基金项目】 2016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立项编号:ZK16052014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95-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成为伴随终生的好习惯至关重要。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

實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情境,推动阅读探索性

为了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勤奋阅读的人文情境化氛围,让生活在这个环境氛围中的学生明确勤奋阅读就是自己作为学生的天职,感受到如果自己不去勤奋阅读就会落后于他人,不去勤奋阅读,就会失去跟大多数同学交流的机会,就会让别的同学耻笑。因为几乎所有同学都在围绕一本名著展开争论,而只有一两位却因为没去阅读而只好静静地听人家讲,当谈到一些关键问题而自己怎么也不敢插嘴,那时的尴尬和懊悔足以从内心深处敦促自己下决心参与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为同学们创设有利于阅读的教学情景,经常围绕某一问题开展一些研讨会,有奖竞赛活动等等,让学生进行探索性阅读,常常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而且阅读教学活动一定要体现情境化、常态化。不能昙花一现,虎头蛇尾,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阅读一段时间后,关键要组织学生积极探讨,由一开始的兴趣阅读逐渐过渡到探索性阅读,有目的地自觉阅读,这样才有可能让阅读教学为小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知识的浩宇自由翱翔。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四、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1.让学生自己读书。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让学生自己提问。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读。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让学生自己说话。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桌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五、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课内阅读是有限的,每学期几十篇课文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外阅读是无限的,没有课外阅读,仅靠课内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终将无法形成和提高。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 之外的“点缀 ”, 更不是可有可无的 “软任务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 的密切关系, 也说明长期、 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 “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现代教育体系,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撑起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如果说课堂是教师 “授之以渔”的主要场所,那么学生“得鱼”的主要领地绝不是课堂,因为课堂毕竟是有限的小池塘。学生要想满足自己求知的欲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得到更多的“鱼”,必须要依靠课外阅读这块无比广阔的空间,因为课外才是学生“捕鱼”的无限的大海。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的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