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兴趣教学法”

2017-05-10 11:03黄小彬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化学教学课堂教学

黄小彬

【摘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意味着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师的配合更加高效,因此化学课程的教学成效也就更为显著。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趣教学法”成为了化学课堂教学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化学教学;兴趣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35-01

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往往不能主动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实际教学质量。而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应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兴趣教学,将兴趣和任务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本文对化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法”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化学兴趣教学法的概况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化学课程一直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将兴趣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便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兴趣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将兴趣教学法应用到化学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培养起学生求知好问的创新精神。基于兴趣教学法的化学教学也更加注重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通过化学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因此,兴趣教学法对于化学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教学选择。而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培养起对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能够逐渐养成积极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更多学习。而化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知识点比较新颖的学科,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化学学科的教学也非常适合于兴趣教学法的实施[1]。

二、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兴趣教学法

(一)引导学生兴趣

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来说,如何做好课前的引导工作,是能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果学生最开始就失去了对化学课堂的兴趣,则很难在后期的学习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做好新课导入工作。具体来说,化学教师可以采用温故知新、故事讲解、直观演示等方法使学生提前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并且在了解过程中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好奇感和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注意力都放在课堂学习中来,跟着教师的思路进入独立思考的氛围。而新课导入部份要求化学教师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和引导的方法。尽可能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难度较低的知识进行学习,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引导的方法上,也要尽可能的生动形象,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化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比如为什么氢气球能够飞上天空?喝碳酸饮料为什么会打嗝?等等。以提问的方式开始化学课堂,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来说化学课堂也更有意思。

(二)改善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兴趣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化学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传统课堂上比较生硬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黑板、教材等簡单教具的课堂也无法带动形成积极踊跃的学习氛围。化学教师应该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等。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将原本生硬的化学知识通过动态的图画和视频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途径就更加多元化,而且更为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化学教师还应该在课堂设计、组织安排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把握好化学课堂的进度和节奏,将重点和难点作为中心,有计划的实施教学,这样化学课堂才不会陷入到沉闷乏味的混沌状态中,学生才能一直保持较好的学习兴趣[2]。

(三)重视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化学知识都要通过化学实验得到验证和巩固。对于学生来说,亲自参与到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见证化学的神奇力量,也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所以,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首先,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更多地起着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在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更多的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从而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当然,化学教师也应该同时注重对学生实事求是实验精神、严肃认真学习态度的培养,促使学生成长为综合型人才。其次,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和相关资料上提供的实验教学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插入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到已有的化学知识,对其理解也更加深刻。事实上,一般在化学教材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实验教程,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实验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燃烧的条件和铁丝本身的性质特点。最后,化学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定期的总结和回顾,将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积极地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到实验操作能力,也能锻炼交流、表达的能力。而沟通交流也是保持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3]。

(四)联系生活实际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实施兴趣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本身就有很多具体的体现和实际的应用。如果化学教师能够将这些实际案例融合到课堂教学中,那么教学成效就会大大改善。为此,化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化学智慧,比如食物的腐败、金属的腐蚀等等,这些现象都包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基于这些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和思考,然后在化学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并且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去。这样能够形成一个带着兴趣学习的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比如,通过化学学习,学生可能掌握使用食醋去除污垢的生活小诀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课堂教学适合兴趣教学法的使用,兴趣教学法也能够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思考进行化学学习,也要注意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作用,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化学教学的综合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凡金.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翟卫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1:18.

[3]黎雄辉. 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1:79+81.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法化学教学课堂教学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