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7-05-10 11:12农朝进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初中语文

农朝进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德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科目,更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正处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章都具备这样的教学功能。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和探索,充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价值观以及德育观念。所以,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行相应的探究,从而更好地开展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17-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早地树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德育理念,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地把握所学习的内容,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本篇文章探究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德”的渗透还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思想境界,为国家培养新时期有用的人才。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德”的渗透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想学生今后能够得到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借助语文学科开展“德”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的渗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以及成型的关键时期。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更好的人,而学生的人价值观念不仅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走向,还决定这学生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比如,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心浮躁,很多不好的思想观念正在侵蚀新一代人的心灵。比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也会严重扭曲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挖掘语文篇章中的内容和德育观念,向学生进行德育观念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文章中传递的价值观念的挖掘对学生加以影响,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启发。

(二)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境界

美好的心灵是一个人的一笔重要财富,是一个人外在善良的具體表现,以及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的保障。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灵,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的美好,在学习中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材中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感染。比如一些豪迈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样的诗句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让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并且在这些内容的影响下,在实际生活中就会刻意地追求真善美,做一个正直善良、积极上进的新时代青年,从而升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极其脆弱和敏感。教师要通过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养。比如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能够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承认错误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态度。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的渗透的有效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人文修养,还应该善于在语文教材中挖掘语文篇章理念的德育观念,从而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影响。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德”的渗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承担起相应的导向责任,主动再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具备这样的意识,认识到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德育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情绪很低落,很多同学出现厌学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对文章的讲解,潜移默化地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比如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中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深渗入点。[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肌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但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仔细揣摩语句的含义,再对诗人本身的人生背景进行讲解,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都充分意识到自己优点和长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中敢于战胜苦难,直视困难。

(二)挖掘语文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崇高的道德情操

以语文教材为德育教学的载体,通过文章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的崇高道德情操[2]。比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这一首现代诗的时候,通过“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爱着土地爱得深沉”。让学生感受一个诗人的爱国之心以及满腔的热情,从而对学生施加影响。通过对整首诗解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花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设置教学情景,渲染浓厚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建,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情景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流露的德育观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构建多媒体情景文中的内容通过稳中的声音、图像立体地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文章的氛围,从而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的渗透是非常重要,教师要从多个方面结合,提高自身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在语文学科中深入挖掘,创设情景进行德育的渗透,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承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05:50-51.

[2]梅舒琳.品语悟理以情感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党史文苑,2012,06:78.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