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真正主体

2017-05-10 19:42杨华生
关键词:学习效能教学氛围主体意识

杨华生

【摘要】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物。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主体意识;教学氛围;学习效能;因材施教;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38-01

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物。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就教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学习较变到主动的动态学习,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動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的观念。认知心理学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的主体意识在认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有经验的体育教师都知道,学生的主体意识经常会处于不稳定阶段,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学习体育的方法及刻苦精神,往往屡遭挫折。这时,学生会产生 “我本来就不是学体育的料”等自暴自弃的消极意识;也有的开始时求知(胜)欲很强,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但经过多次练习或比赛,发觉现实结果与目标有相当距离时,也会情绪低落进取锐减。这时,教师应该努力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增强学生“学”的意识,使学生潜在的发展主体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具体地说,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知晓体育学习的目标,并制定适合学生各自特点的学习计划,鼓励学生自觉克服困难,主动参与锻炼,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副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点燃学生渴望求知和敢于表现的星星之火。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应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课开始的导入阶段,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技术技能及战术思想时,倡导质疑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氛围。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实践证明、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三、转变角色,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学生清除压抑因素,让学生把体育课看成是自己的健身娱乐课,克服并抑制种种可能出现的害羞怕错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好体育的自信心。而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还应体现出一种合作学习的功能。没有学生对所学技能的乐意接受情绪,没有学生的主动合作,就不可能共同创造一个既宽松又催人奋进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变知识技能的传播者为积极的参与者。在介绍一项较好的项目时,教师是示范表演者,情景创设者;练习时,教师是整个课堂中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在复习巩固阶段,教师是记忆者,监督执行者。总之,体育教师不再是整堂课的绝对权威,让学生惟命是从,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服务员与前进路上的加油者,鼓励者。体育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经验和阅历,真诚地投入活动,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合,从而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他们的个性各不相同,学习方法千差万别,如果教师仍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将学生规定在某个统一的层面上进行教学,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学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特点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不能强求一致,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学习水平得到提高,教学目标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之门。因此,教师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要注意分层施教。分类指导,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并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方法,真正做到“善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练习时都有成功感,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完善激励机制,丰富活动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赏识教育。当学生练习出现错误时,教师可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指出不当之处;当学生由于害怕出错或担心不安全而不敢大胆练习时,教师可给予鼓励或引导。只要学生能主动参加练习,都给以表扬。只要教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创建一个团结合作的教学集体,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学问,讨论,发言是自由的、安全的,不会受到嘲笑,挖苦,那么,学生就会敞开心扉,真正展现自我,进而逐步培养起主动学习的习惯。作为育人环境的学校,应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建立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并尽可能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竞赛。这些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表现,可促使他们自觉学习体育,运用体育知识技能;又使学生通过活动,对体育的应用增进了解,增加兴趣;并给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了自主性和选择性,由于学生各自都有了用武之地,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无疑会大大提高。

总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学生内在技能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走向未来。这正是基础教育到终生教育思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1期的《体育教学要适时“收放”》。

猜你喜欢
学习效能教学氛围主体意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