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探析

2017-05-10 19:42易小闽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新课程

易小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才能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该注意哪些问题?我认为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构建一片在音乐课中得到完美天地。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3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再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学习新课改、实行新教法的几点体会。

一、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是新课程的一个首要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具有审美性,是通过音乐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的潜能,要通过展现音乐作品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要用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和风细雨的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和結构美来滋润、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通过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作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音乐中回味历史、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想象创造能力,使学生能终生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二、音乐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师生互动”

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歌唱家、演奏家和理论家的专科教育。因此,音乐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过去的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的情况,音乐课成了教师的“一言课”,学生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中去,从而养成思维的惰性,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兴趣为出发点,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本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三、音乐教学要丰富内容,重视实践活动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如:开展演唱会、歌舞比赛、合唱比赛等。在合作表演中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能、技巧,跟要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因此,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人人介入的活动条件、自觉探究的思维空间,而且也需要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独立大胆地实践、自主地学习。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从内心去真正体会音乐所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音乐教学要正确对待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过去的“双基教学”是系统地、孤立的知识传授以及强技能训练的规范与法则的教学,难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对音乐课产生厌倦的心理,并失去音乐兴趣。但音乐教学始终离不开识谱、唱歌、器乐等内容。《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四、音乐教学要有效发展学生的音乐的兴趣

兴趣既是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主动进行学习的精神力量。音乐学科作为中学基础教育中的非升学考试科目,缺少升学的外力推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倘若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只是被动地学习音乐,就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形成一种对音乐学习的厌烦心理。

兴趣的产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源于学生本身的;第二种是经过引导的,这种兴趣源于后天的培养。

当前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各类传播媒体的日益增多,这种多元的音乐环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感染和冲击着人们,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造成目前许多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不喜欢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现象普遍存在,流行音乐良萎不齐,主要靠教师引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最熟悉的音乐素材,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点切入。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神州大地—辽阔的大草原”这一单元时可以引进时下比较流行的,具有浓郁名族风格的歌手腾格尔、斯琴格日乐、韩红等和他们的歌曲,也可引进时下比较流行的歌曲,如《青藏高原》等。又如:在七年级下册“华夏古韵”这一单元,教师可以纵横古今,迁移至时下集民族、流行、时尚为一身的“女子十二乐坊”,甚至流行小天王周杰伦的那首既有民族仿古韵味的《东风破》。利用教学内容的这种迁移可拉近学生与音乐课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总之,音乐教学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只要教师注重突出以审美为中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课堂变成学生精神上的家园,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同时在音乐中得到完美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梁艳英;以理念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8期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