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展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浅谈

2017-05-10 19:47黄彩虹
关键词:会展校园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F713.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46-01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以教职成〔2011〕12号印发《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首先是要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适合区域发展需求、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型会展人才,了解会展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会展企业中与高职技能型人才相匹配的各岗位的岗位胜任能力,只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紧密结合会展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出合适人才。

近年来,马鞍山师专(以下简称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对口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海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展人才的迫切需求使会展业成为国内各大高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我校于2008年获批设立应用英语(会展方向)专业,2010年9月正式面向全省开始招生,是安徽省最早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之一。

一、我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探索

会展专业的应用性及会展人才素質的综合性,要求对会展人才的培养必须与行业需要和发展紧密结合。企业对会展人才的要求,需要具备沟通、策划、管理、服务等综合能力。为此,我校会展专业在对我校女生居多的生源特点和周边消费市场环境的细致、全面分析之后, 确定了与我校自身特点高度契合的大学生商品展销会为主题,最终设立了以大学生商品展销为主题的真实校园展会。

校园展会要求学生按照正式展会的程序进行展会的调研、策划、组织、安排等各项工作,学生不仅负责策划、招展、拉赞助和邀请观众等主要工作,还要涉及展会资金预算、场地布置、展位搭建、展会评估等工作。通过自办展览,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战性展会活动的全过程中,对会展企业管理中所需的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就业、创业的信心,从而让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获得企业的认可。

经过两年的成功实践,大学生商品展销会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模式, 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丰富了会展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学生自办校园展会,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高职高专会展教育特点的校园生产实践项目运作体制和模式。确立了从认知实践——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之间的壁垒也被打破。最终确立了全新的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了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创新了会展人才的培养理念。

学生自办校园展会的运作将项目驱动型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使“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人才教学理念真正得到实现。同时,坚持市场化办展,使得学生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去接受实践的考验,有助于他们全面地认知市场和社会。学生走出校园直接面对企业去招展、招商,学生走出课堂直接面对媒体去宣传推广,这些实战的经历锻炼了学生全面的会展招展招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3.促进了会展课程之间的融合。

以校园展会项目为依托开展课程教学。 现在已经有会展项目的策划与组织、会展服务与管理、会展经济学、会展市场营销、会展礼仪、会展文案写作等课程结合展会开展教学。并且已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几点思考

高校要抓住会展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努力提高会展人才的实践技能,发挥会展学科对会展产业的引领作用。但是,作为一项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因此,今后,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校园自办展的运作模式需要创新。

虽然我校展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但是从运作模式来看,与市场上的大型展览还有很大的区别。高校校园实践课程引入外部建设力量,有利于实现校产联动,为校园展会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2.校园自办展需要长效的机制和平台。

我校会展专业学生选取消费者服务作为生产性实训主题,有助于锻炼对消费者需求的感知能力,同时对展会的资金、场地要求不高, 简单易于操作。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双师型师资和建立展会官方网站的线上平台和学生社团的线下展会组织平台,这样,可以保证展会不因每届负责的学生变化而影响项目的效果。

3.校园自办展应该着眼于实践和理论创新。

教师水平对会展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会展专业教师多为半路出家,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经验缺乏。校园自办展可以调动专业教师科研与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其实践与理论教学水平,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在高职会展专业办学层次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双向驱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http://baike.baidu.com/view/6707295.htm

[2]薛艳.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3)

[3]杨铭德.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驱动模式分析——以广州大学会展专业为例[J].教学理论研究,2012,(6)

[4]刘明广. 高校会展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创新模式研究——以星座文化博览会的实践为例[J]. 新课程研究,2012,(4)

作者简介:

黄彩虹(1978-),女,安徽马鞍山人,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会展管理。

猜你喜欢
会展校园人才
人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