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故事的人

2017-05-10 19:48吕咏梅
关键词:李镇西欠条李老师

吕咏梅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47-01

每天都要进李镇西老师的博客,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习惯,因为它让我在教育的行进中明确了方向。刚拿到手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更让我迫不及待,充溢着汗水、泪水和欢笑的文字里,将爱心、民主、责任与真诚诠释得淋漓尽致。李老师的耐心与智慧让我自愧不如,折服于李老师充满人性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我也努力践行着这种理念,和五年级三班孩子近一年的共处,目睹他们一点一滴的改变,分享着孩子们进步的喜悦,也让我品味了同行中幸福和享受的含义。

一张欠条,信任中彰显拥抱的幸福

李老师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李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所说的话,我也用这样的目标来要求自己。

数学课上,我继续沿用老做法,拿出5分钟和孩子们进行心灵对话。“谁相信自己将来能成为百万富翁的举手?”出乎意料的是48个孩子就一个孩子没举手。(一直以来我都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要与自己比有进步就是最成功的,看来孩子们对自己都是充满信心的。)“谁将来还愿意拿出十万元回来送给数学老师的请举手。”哗,又举起了一大片,并且是毫不犹豫的举手,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为了保证对你的决定不能反悔,我也能收到钱,请现在立刻给我打一张你的欠条,写清楚二十年后还。”我想这一招该吓到孩子們了,可仍让我感动和意外的是孩子们马上开始动笔。(当然在我的阻止下,欠条没打成。)

幸福感不容商量地包围了我,孩子们用这样果断的举动无条件信任着他们的老师,敞开胸怀拥抱着我,让我享受着教育的喜悦与感动,我没有理由不爱他们。我知道信任只是开始,我愿意继续当学生的朋友,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相信我终会赢得学生的崇拜。

一杯盖温水,奉献中感受爱的温暖

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传递爱。源于对孩子们的爱,孩子们反馈回来的爱与感动也接踵而来。三年一班的品德课上,做好了和孩子们交流周末去剧院观看大型舞台剧《特殊作业》的准备,但嗓子实在不争气,连续说话超过五分钟,就想吐,并且疼得难受。可是不和孩子们交流,真是可惜。剧中5名中学生和7名成年人同台演绎了一幕幕触动心灵的小故事,我将5名中学生谈论对作业的见解,和一名女生为送奶工妈妈洗脚的两幕,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孩子们。尽管有几次不得不停下来咽一下口水以缓解咽炎带来的不适,但面对入神的孩子们,我还是继续讲下去……

调皮的刘翰文竟端着起一杯盖温水送到我面前,“老师,您喝口水吧,这样嗓子会好受些。”“老师,那水刘翰文已经喝过了,还送给你喝。”一名快嘴的小男生喊道。“我没喝,杯子我是用过的,但是杯盖我从来就没用过,所以,我才用杯盖给老师倒水喝。”刘翰文急着为自己辩驳。细心的、感恩的、善良的?好像都不足以准确地评价这个平时调皮的小男子汉,刹那间,我被感动包围了。我有什么理由不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孩子们对我的喜欢和关心,我必须用负责任的好课去影响成长中的他们,正像李镇西老师说的,孩子们对我太好了,我真的没有任何理由不对孩子们好!

一辆宝马车,给予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我对李镇西老师的这几句话有深刻的感受,也经常用这样的理念也影响学生。

品德课堂上,我表扬田均和这个优秀的小女生,这个孩子无论哪个方面,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李镇西老师的那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老师和孩子们没有理由不喜欢他。

“王军政,你今天回家告诉妈妈,田均和对你的帮助太大了,你看你的数学学习只要遇到困难,她都不厌其烦地帮你讲,这份耐心让你收获了巨大的进步,多少年以后,你自己挣钱了,可别忘了买个大果粒感谢一下小田。”我的一番话让小田脸红了,“老师,我送一辆宝马车给田均和。”说这话的时候王军政的脸上完全写满了天真和自信。“老师他一定是送玩具宝马车吧?老师,他吹牛吧……”孩子们开心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已经五年级的孩子,这话天真得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那份善良和真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相信我的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未来的道路一定会花香四溢!

李老师说: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是啊,或许是我的随意,或许是我的真诚,让我经常不经意间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也因此才让我收获了孩子们敞开心扉的拥抱。我坚信——教育,离开对心灵的触动,就不可能有成效。触及孩子的心灵,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我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我愿意继续和他们一起,继续做有故事的人!

猜你喜欢
李镇西欠条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爱打欠条的爸爸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
两张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