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学科竞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7-05-10 19:49司国斌王春霞从金梅
关键词:教育体系创新创业

司国斌+王春霞+从金梅

【摘要】长期以来,部分高校把解决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导向性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理念,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岗位教育成为其教育价值的首要选择。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代转变需要高校的教育理念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应当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创新创业素质纳入培养目标,以及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以专业学科竞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49-01

一、以学科竞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点

近年来各类学科竞赛蓬勃发展。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学科竞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其他方式不具备优点:

1.通过学科竞赛能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

学科竞赛活动是学生各种思维过程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对多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竞赛活动既是对竞赛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有效推理、准确判断与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2.通过学科竞赛能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的冲动来源于实践,创新的过程必须动手实践,而最终成果是否“新”,是否有社会价值也还得由社会实践来检验。从本质上来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统一的,在创新指导下的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学科竞赛不仅需要构思,还需要设计、实施和运行,它将创新构思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3.学科竞赛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主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测试、沟通、协作、进取、创新、实践;通过合作形成团队精神,培养创新人格,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终目的。事实证明,经历过学科竞赛的学生及取得各类奖项的学生往往都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

二、以专业学科竞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1.“三体系一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学科竞赛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之外,教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演变为对部分参赛学生的额外辅导,忽视了学科竞赛为专业服务的导向作用,导致学生参与目的不够明确,参与热情不高,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

(1)理论教学体系

将学科竞赛引入理论教学体系,实现以案例(项目)驱动学习的目的。①围绕本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分析对该专业创新人才的能力要求,引入1或2门相关的核心课程和2或3门实践课程,优化理论教学体系。②丰富案例教学,激发创新兴趣。将学科竞赛的内容紧扣教学内容,形成“课堂基础教学+竞赛实战演练+实践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模式。③围绕能力培养体系采用“工程基础训练、主动学习设计和创新思维设计三个层次的渐进式培养模式,以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竞赛项目贯穿其中,通过过程指导、验收评估等環节保证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体系

引入以学科竞赛,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丰富实践教学体系内容。通过学科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空间,并以此增加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以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新平台,有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尤其适合非应届毕业生。依托学科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

(3)素质拓展体系

充实第二课堂,利用学科竞赛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创业创新能力。在学科竞赛的平台上,学生拓展了视野,更加积极地参加课外科技竞赛、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形成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初步解决了由“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组成的专业能力结构中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2.建立“1234”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学科竞赛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立足于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学校管理部门认真规划、有力引导,为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学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建立了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1234”学科竞赛管理体系,1即1个目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2即2个融合,学科竞赛与学科背景的融合、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融合;3即3层次,将学科竞赛分为院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4即4个类别,根据学科竞赛涉及学科领域和性质,将学科竞赛分为公共基础类、基础类、专业基础类、综合提高类。大一阶段学生注重公共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公共基础类学科竞赛;大二阶段学生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基础类学科竞赛;大三阶段学生注重专业课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基础类学科竞赛;大四阶段是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参加综合提高类的学科竞赛。

3.建立“四化”的学科竞赛保障体系

以大学生学科竞赛引领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校而言,难在长期坚持;对于学生而言,难在广泛参与;对于教师而言,难在经常指导。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系统化的学科竞赛保障体系。为此,笔者所在独立学院建立了“四化”的学科竞赛保障体系。建立学校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竞赛组织形式,是学科竞赛“规范化”;建立创新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根据学科竞赛参赛级别和主办部门的不同,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情况,使学科竞赛“学分化”。学院通过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组建专业指导与思想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支持学科竞赛的开展,使学科竞赛“稳定化”;注重竞赛过程的全程性管理,赛前积极动员、赛中严密组织、赛后大力表彰,使学科竞赛“可持续化”。

三、结束语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重要性认识不足、目标定位不准、教育对象不明确、教育方式缺乏系统规划等误区,而实际上以学科竞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本文就依托学科竞赛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的“三体系一中心”创新创业模式,以及建立“1234”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建立“四化”的学科竞赛保障体系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税梦瑶.学科竞赛机制下产品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艺术科技,2016.

[2]孙丹丹.试论学科竞赛环境下的平面设计创新人才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6.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创新创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