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及出路

2017-05-10 19:51钟梦玲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出路校企合作

钟梦玲

【摘要】本文以广州东华职业学院为例,分析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困境,即学校自身资源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合作模式过于单一;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与市场脱节,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学生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并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企业自身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法规制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出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52-02

一、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

校企合作涉及到学校企业双方的利益,在實践过程中由于双方理念和利益的差异,会导致校企合作存在诸多困境,笔者以广州东华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

(一)学校自身资源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不足,财政支持不够,资金比较短缺,所以在师资力量、实训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相关校企合作机构也不完善,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广州东华职业学院还处在建设初期,资金显得尤为匮乏,各方面建设都不完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年轻教师占较大比例,与企业合作也处在初级阶段,开展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未真正考虑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模式过于单一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采用的模式从总体来看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以订单式培养、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为主,广州东华职业学院也主要采用这两种模式。这些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学生短期就业问题,但是起不到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作用,带来的效果甚微,企业真正给学校的帮助也不多,大多停留在资金支持方面。

(三)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与市场脱节,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课时过多,实践技能课程过少,与企业需求不同步。学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条件简陋,设备不齐全,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据14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反馈,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中根本用不到,而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技能学校根本没有教。这样一来,学校培养的人才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与市场是完全脱节的。

(四)学生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并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

民办高职院校许多学生对校企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学校安排他们去企业实习是为了让他们充当廉价劳动力,再加上不少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在独立性、适应性、吃苦能力方面都比较差,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也会比较挑剔,甚至有些学生会不配合。另外,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向来喜欢自由,我行我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不喜欢拘束,随意性过大,这些都会影响到校企合作的进行。

(五)企业自身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表现的较为主动,而企业表现的较为被动,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而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很难从合作理念上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积极主动去接纳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于合作办学这种需要长期才能显现价值的事情积极性往往不高;另外,当前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方面与企业需求不同步,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再加上学生职业素养不高,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积极性。

(六)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法规制度

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再加上民办高职院校自身条件不足,资金非常短缺,也就难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实践基地和实训室,对于建校时间尚短的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来说更是如此。另外,校企合作相关法制不健全,对于学校、企业各方权利、责任、利益规定的不明确,这些会影响到民办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难以进行。

二、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出路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和问题,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学校、政府、企业三者之间进行有效合作。

(一)学校要努力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并改革现行课程体系

对于学校而言,要改变以往过于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新体制。比如可以建立双向嵌入的校企合作模式,所谓双向嵌入型就是学校嵌入企业,企业嵌入学校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能让学校和企业同时把自己的需求嵌入到对方,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实现自己的需要,使学校和企业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关系,双方实现一种优势互补。另外,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学校应多开设一些实践技能操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市场挂钩,与企业需求同步,不断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企业要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积极主动与学校开展合作

对于企业而言,要转变观念,要把目光放的更加长远一些,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固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但除此之外,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要从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出发来看待和接纳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双方都应该积极主动。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除了给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和培训场地外,更需要在重要操作技术和工作技能方面给予支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更加深入和长久,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政府要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投入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资金不足是民办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这主要源于政府对民办院校投入过少,再加上民办院校自身条件不足。民办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政府就必须在财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为民办高职院校提供更好的保障。另外,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校企合作法规和制度,对于校企合作双方应该履行哪些责任和义务、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必须明确,双方应该签订具有法律性质的协议,要把校企合作纳入法律约束的框架,构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江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前途 [J].江苏社会科学,2010(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142-145.

[2]孙明江.基于“嵌入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45-46.

[3]许泉.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61-62.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出路校企合作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