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阅读

2017-05-10 23:58邓莎莎
新课程·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解针对性个性化

邓莎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阅读;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的思路不偏离主题,正确而深入地进行阅读;应该培养学生从全局把握文章的习惯,不局限于个别文章和个别字句。

关键词:中学阅读;个性化;针对性;全局把握;理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在中学语文这一领域,课堂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和敏感程度,也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然而,现代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图像式的交流沟通,文字阅读在学生的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倡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转换身份,从以前的灌输者变成现在的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中学阅读课应该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发散思维和个性思维为基本模式。阅读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事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见解是好事,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我们也不应该轻易扼杀,反而应该鼓励这种“与众不同”。

有一次公开课,在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啼”的时候,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他觉得“乱”字用得不好,因为这篇小短文表达的是陶弘景面对自然景物时喜悦愉快的心情,而“乱”字不仅没有体现欣悦,反而流露出烦躁混乱的感觉。我当时就表扬了他敢于思考的创新精神,并且肯定了他的理解之中的合理之处。并就“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心情”这一问题在全班进行了讨论,当时气氛非常好,在适当的引导带动下,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仅加深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培养了主动探究的阅读风气。

二、加强针对性,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彻底“放养”的模式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的专注力和理解力还有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具体到阅读实践中,就是要因人而异,具体地、有目标地、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教学,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住”。我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学生的思路很发散,但是没有抓住文章的关键点,或者在理解上多少存在偏差。我们如果否定孩子们的思路,就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如果不否定,又难免将阅读课引向散乱无序的地步。这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应该适当引导,将学生不太准确,或者有点跑偏的思路纠正回来。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那个男生能考虑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乱”字的感情色彩不合适固然难能可贵,但我们也知道,他的说法还是存在问题的。于是,我在课堂上,当时引导学生思考“乱”字的含义,除了“混乱”“杂乱”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意思或者其他的感情色彩。学生的思路被逐渐打开,有的提到“乱”表现了猿鸟鸣叫时的繁杂,表现动物的自由与生机;有的提到了“花开红树乱莺啼”,证明“乱”这个字在古代常被作者用来表现一种充满喜悦和生气的鸣叫声。随着讨论的进行,学生的思路在打开的同时,也得到正确的约束,基本上能准确地把握到文章具体字句的含义,也对古人的文字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把握全局,注重理解

阅读与语文其他的板块不同,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首先,阅读的终极目标是理解,一篇文章如果不能理解那就是白读了;其次,阅读训练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字敏感度,而不是针对某一篇具体文章的“抠字眼”。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具体的文章,包括教材在内,都只能作为阅读教学的工具和参考,如果只把一两篇名家名段作为经典,字斟句酌,而忽略了阅读的整体性和广泛性,是难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的。

我记得我刚刚从事语文教学的时候,对课文中《背影》《散步》等经典之作很是费心研读,在探究关键句子、主旨句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学生对关键句的理解只是单纯地记住了,死记硬背背下来的“标准答案”,但是换一种问法就茫然失措了。比如说《记成天寺夜游》中对“闲人”的理解,学生都会背“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但如果问他们“闲人”暗示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和气质,就很少有人答得出来。后来我吸取了教训,在注重重点语段研读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章全局的把握。而一旦学生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时,对关键句的理解也会融会贯通。同时,我还加强了相关文章的拓展,讲到《春》,就会再选几篇关于春天的文章,与课文进行对比;讲到《如梦令》,就会加入一些关于李清照身世经历的文章。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增加了阅读量,而且有利于学生从一个较为开阔的视野来认识作者,理解文章。这样,学生对文章就能从全局上加以把握,真正做到知人论世,理解阅读。

参考文献:

[1]王献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D].淮南市语文学科评论文,2013.

[2]许翠英.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5(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理解针对性个性化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