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墨润色烹小鲜

2017-05-11 20:50龚旭东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艺术家

龚旭东

老子《道德经》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言,突出体现了东方智慧与理念,千百年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正道,能秉此施为,则国泰民安有望。而反推此理,若能烹小鲜如治大国者,必为烹饪之道的高手大师,因可知饮食之事,看似微小,亦可履道、中道。而若能于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如治大国之道推而广之,则无事不能修道、悟道、践道、载道矣。以往得此悟,只是从读书究理中来,现在,则是在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中得到了印证。这个好的缘起,很值得与大家分享。

三年前,甲午春日,一位艺术界朋友对我说,有一位朋友国画画得很好,即将做个画展,你应该认识认识他,看看他的作品,能够为他写点文字更好。当时我没往心里去。现在爱好在工作之余画几笔的人很多,作为业余爱好我很赞赏,但许多人以此而作名利之想,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后来朋友又对我说,这位画家是位著名的湘菜大师,曾经随罗工柳、何海霞等名家学习油画和国画。咦,这就有点意思了。重要的不是随名家学习过(许多名家弟子常常反而在艺术创作上碍手碍脚落入窠臼),而是我特别看重在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跨界与转换(画家写散文、作家画画等等,每每有独特而出人意料的美。烹饪是艺术,而且是很高端的艺术)。于是在细细绵绵的春雨中,我来到了张志君先生的办公室。

志君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气、冲和、温润,很让我心生亲近之感。握手、寒暄数句,我抬眼就看到办公室墙壁上张挂着的一幅画稿和一幅作品,都是山水,笔墨老到,生机盎然,全无俗熟之气,而那完成了的作品,居然是金碧青绿山水。

现当代画金碧青绿者本就不多,且许多金碧青绿山水常常易显匠气、俗气,但志君先生的画元气淋漓,造境构图浑然自足,自具风骨,显示出充沛而成熟的意境,既显示了从何海霞先生渊源所出的明确来路,又有强烈的自出机杼、自立门户的来势。这让我大出意料,深以自己孟浪轻浮自以为是为羞为诫!大隐隐于市,在我们身边,竟有这样卓然成家的艺术高人。我二话不说,坐在他的办公桌前浏览、欣赏起他即将出版和在北京美术馆举办画展的高清画稿来。

这一看,我又大吃一惊。张志君先生的金碧青绿山水已是不同凡响,自成一格,而他的写意山水则兼具丰富、丰美、丰厚、丰润、丰茂、丰沛、丰盈,总之是丰神异彩,令观者如我不觉间如置身山川深壑,心神浩阔,心醉神驰……

随后,我们自然成为了好朋友。他总是不断地探索、精进,每次相见都会带给我惊喜。对于他,我总在亲切、相契之中有着一种敬重之情,从他身上,我学习、感悟和印证了很多很多。

志君先生的画首先感染我的,是元气淋漓、气势双重、浑厚润泽。

他的山水之作不管是巨幅还是小品,都充盈着一种充沛的内在之气。这是真正的大气,是心性、胸襟、气度、气质之大气,体现出志君先生仁厚、刚正、坚韧、温润的人品。他的画洋溢着的浩然气、雄浑气、沉郁气、清峻气……不但浸润于他的造境构图、笔墨色彩之中,也浸润了观者的感官与心神。

气势气势,气与势似一而实二。气蕴于内而势显乎外,气蕴于线条、积墨、着色之中,势则显乎构图、光色、皴擦的把握,以及造境时山之脉、水之曲、云之蔚、树之郁等等的经营之间。志君先生的山水画,起稿时的几笔必是浓墨中锋施为,骨力刚劲,然后反复以积墨交叠渲染,墨色厚重而肌理变化精微奇妙,进而以云、水、树等调和之,最终呈现出肉中有骨、骨肉中蕴筋、筋骨中血气充盈的整体气象,造境构图饱满、坚实,肌理细密,弹性、韧性强劲,形成内气充沛、形势开张的图景,构图如统帅排兵布阵,守正而出奇,奇正相生,圆折、皴染、浓淡、行止、明暗、动静、张弛、远近……均从心舒怀,任情点染,精若攻玉,孜孜以求,正好比烹饪一桌美餐,形色香味,通盘筹划,细致落实,可谓烹小鲜如治大国。大师润色如和羹,名副其实。志君先生左右施为,治烹润色双美并举。

要强调的是,志君先生画面上“气”的灌注、流动、弥漫、发散,是既赖于技法又超越技法的。这一切源于志君先生心性、胸襟、气度、气质上充沛淋漓的元气、大气。这才是统摄技法、超越技法的“形”之“神”。

志君先生的画特别引人注目的又一个特色,是他浓烈、强烈、热烈的色彩。

对于一位画家,造境构图最见其艺术功力与胸怀,笔墨最显示其艺术素质与修为,而色彩则最能体现其艺术性情与趣味。志君先生的画,善用积墨,常以层层交叠的墨色展现出雄强、浑厚、苍茫、浩阔的意境。积墨经营最见心气与功底。志君先生积墨所致,往往营造出一个个苍茫沉郁的山水世界,厚重而不板滞,沉郁而不壅塞,浓黑之中总有许许多多微妙的光色肌理变幻,充分显示了志君先生墨分五色的心得,亦颇能见出志君先生的心性情志和创作状态。高明的墨法总是与精纯的笔法相联系的。志君先生对笔墨,特别是积墨和皴法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与积累,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风格和特色,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程式。

值得关注的是,志君先生在垒砌浓厚墨色的同时,对红色有着特别的喜好与独到的运用。志君先生的红,不是俗艳之红,而是坚实、深沉之红。红与黑的强烈对比和相互渗透,使志君先生的山水画具有了一种强烈的明暗关系,凸显了浑厚、苍茫、沉郁中的壮美、明媚与温暖。在这种红与黑的交织、交融、交响、交映中,折射出来的,恰恰是极具湖湘风骨、湖湘气质和湖湘性格的文化天性、美学品质与艺术追求。这是值得特别提示出来,并进一步挖掘、总结、发挥的。

志君先生由西画转而中国画,由写实改而写意,由金碧青绿山水进而作大写意山水,这样的艺术转换、提升、融合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艺术启示与创作经验,值得好好总结。即以他的金碧山水言之,传统金碧山水多平铺色彩,处理不好便往往失之薄、硬、瘦、枯,易显匠气与艳俗气。志君先生学何海霞而不似,画金碧山水而不俗,得其精神而自成面目,以金碧为表,以厚重的写意水墨为里,尤其注重以其特有的积墨交叠法,构筑出浑厚而多层次的山水意境,使金碧之刚劲、雄奇,青绿之雅致、柔润,与大写意之雄浑、苍郁相融合。画面既具有金碧的磊落、辉煌与贵气,又具有大写意的苍润、宽宏、灵性,在当代精神意趣的高度上承续并发展了金碧山水的艺术传统,为中国画提供了新的艺术可能性与发展空间,这是具有艺术史的价值与意义的。而志君先生巨幅山水的皴法及山林树木的表现、对点景的讲究与表现的精致、小品中浓墨与灵动笔法的对比映衬等等,都有着很高的艺术含量与独到的艺术追求。

当今之世,人心浮躁,许多人习惯贴标签、认标签,许多人常以某某是否职业艺术家作为自己进行判断的重要标准,实为大谬。是否从事艺术职业,并非是否一位真正艺术家的评判标准。许多职业家因此而看不起非职业艺术家,这恰恰是他们自己在艺术上固步自封、无法提升的重要原因。真正的艺术家,首先是一个热爱艺术、以艺术为自己生命与一生追求的“人”。而许许多多职业家却恰恰缺乏这样的真与诚,只是技法的奴隶而已。人多以厨师业余画家视志君先生,而我则以真正的艺术家、中国画的卓然大家视志君先生。我以为,在艺术创作的源流、理念、态度、气度、天赋、勤奋、修为、积累、笔墨素养、探索成绩等各个方面,志君先生都已经是一位真正的而且成熟的艺术家。

在我的许多朋友中,志君先生是我见过的不多的有着朴质、淳正、宽厚、和霭品性,而又不失雄强、锐气与坚韧精神的艺术家。从他的画中,可以鲜明地见出他敦厚、坚定而不失灵性,真挚的为人与性情。烹小鲜如治大國,他做到了,所以他能够成为湘菜大师。在书画艺术领域,他既有烹小鲜如治大国的艺术探索、积累和精心经营,又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大气、守正、从容心态,不求名利,由技入道。在我看来,这后者尤为可贵,亦是成为艺术大师的基础。

士先器识而后文章,而文章器识本是一体之表里。一位艺术家的器识与气象决定了其艺术创作的格调、格局与气象。笔墨敷色等技法层面的经营可以深造自得而求得工致,但艺术家创作的整体器局、气象则难以力致。中国书画家中笔墨谙熟、技艺精湛者在在多有,“创意”迭出、“聪明”非凡者更笔笔皆是,但器局恢弘,健朗大气,而又沉郁宁静,独具气度、格局、风格如志君先生者,则不可多得,这是他难得的品质与格调,也是他积墨润色自成一家、必成大家的内在基础。

积墨润色如烹小鲜。相信志君先生一定会继续不断地开拓新的艺术空间和艺术可能性,不断带给人们新的艺术惊喜。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艺术家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笔墨厨神
为练笔墨才写荷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