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5-11 08:09李元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书育人师德

李元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重,师德为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生命源泉,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师德兴则教师兴,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站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目标的高度,深刻领会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意义。本文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

所谓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基地,也是精神文明的阵地。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軍,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教师作为公民道德主体,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的状况,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能够带动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响应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所以,落实以德治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速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迫切需要。古人云:大学者,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学校应该彰显公道正义,启迪人民大众,追求和谐进步。所有这些,只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得以实现。所以,师德师风并不是空泛抽象,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迫切需要。学校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是学生健康成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正是教学相长。

二、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还有不满意的地方。个别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思进取,混日子下西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少数教师特别是少数青年教师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奉献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淡化,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个别教师受金钱诱惑进行有偿补课,不仅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学业负担,也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思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而是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侮辱学生的人格;更有甚者,道德败坏,品质恶劣,利用工作之便,引诱猥亵学生,等等。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1)把握一个核心。“爱心与责任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职业。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培养好的教师,根本上就是培养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改进教书育人的标准和方法,更需要每一位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践行爱与责任。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来源于对学生的博大爱心、对事业的无限忠诚,来源于渊博的学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和从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以博大的胸怀关爱人,成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典范。教师只有用“爱心”去呵护学生,只有尽职尽责,才能真正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真正做到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人民的期待。

(2)树立两个观念。一是树立正确的师德观。“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教师的职业道德,我认为,可从教师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作出如下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而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项职业的人必须遵循的符合该职业特点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008年国家颁发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六条要求,依次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核心内容。“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如果一个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起码的敬业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是教师道德体现的具体内容。“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体现,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二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说过,“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拥有十种正确的心态,即:以进取心对待事业、以责任心对待工作、 以热爱心对待集体、以淡泊心对待名利、以平常心对待得失、以律己心对待自我、以宽容心对待同志、以自信心对待困难、以欣赏心对待他人、以和睦心对待家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用心守护教育这片晴空。

(3)强化三种教育。一是加强优秀传统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国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只有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才有资格教育他人,才能让他人信服,才能成为他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之所以重要,是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特殊性决定的。一代师风,影响着一代人的精神风貌。要切实加强优秀传统教育,以淡泊明志、甘为人梯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让儒家的“仁者爱人”,墨家的“兼爱天下”启示教师热爱学生;让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启示教师甘做人梯,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师德精神在教师心中扎根,代代相传。二是加强法纪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则。《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都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教师应经常学习,温故知新,知道应该做什么而大胆作为,不该做什么而不越雷池半步。只有强化法纪教育,教师才会在主观上满腔热情地对待教育,满怀激情地对待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三是加强典型宣传教育,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根标杆。要向身边的人学,越是身边的越鲜活。我们教师要学习“忠心从教、热心爱生、潜心治学”的优秀教师的精神,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让广大教师感到先进并不遥远。要从平凡工作中树典型,越是细节越见功夫。我们要从关爱学生的举止中树,从课堂执教的态度中树,从与人相处的谈笑中树,从完成任务的执着中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真真切切。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书育人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