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大班数学教学中幼儿思维伸展的“脚手架”

2017-05-11 11:33张天闻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脚手架大班提问

张天闻

【摘 要】数学活动往往逻辑性较强,较抽象,需要给予一个伸展的“脚手架”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大班幼儿有其特有的能力水平,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合适与否、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大班数学教学中进行巧妙的提问,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放飞呢?

【关键词】提问;数学;思维;大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列入“科学”领域,《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对于数学活动来说,它往往逻辑性较强,较抽象,需要给予一个伸展的“脚手架”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一、提问生活化,引发幼儿生活体验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大班数学教学中 ,教师提问生活化有利于幼儿展开生活中的数学联想,使幼儿在生活体验中感知数学,这符合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在这里,提问的生活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课堂提问内容要生活化

根据《纲要》中幼儿数学教学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及特征,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活动的提问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提问,能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幼儿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在生活中。

2.教师提问语言要生活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尤其对于幼儿来说,教师能巧妙地运用提问,就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帮助幼儿理解问题。幼儿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也决定了执教老师语言的生活化。幼儿教师语言的生活化是指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当较多地使用常用的非概念化的日常生活交际用语。

二、提问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如果整个数学活动中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没有情境性的,那就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必然会无法维持。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但是他们的学习更多的还是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图画和情境来引导。因此大班数学活动中,提问的内容就需要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幼儿感到有趣而愉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案例】

在认识“时钟”时,教师在时针上贴乌龟,在分针上贴兔子。为什么要用乌龟来表示时针,用兔子来表示分针呢?因为乌龟跑得慢,兔子跑得快。

这样有趣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很快便能区分时针与分针的特点。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案例】

在《认识时钟(二)》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各个问题:

老师:森林幼儿园开学了,小熊和小羊去上幼儿园,看看谁迟到了呢?(教师出示两个时间画面。)

老师:小熊是几点到幼儿园的?小羊呢?你是怎么看时间的?(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老师:我们再来看看森林幼儿园的游戏时间是几点呢?他们什么时候吃中饭?什么时候放学?

老师:有只老狼要来森林幼儿园抓小动物,我们来看看老狼几点钟会来?

在上面的一系列提问中,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被教师牢牢地抓住。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故事情境,一系列的问题设计都符合幼儿兴趣水平,“小动物上幼儿园”和“老狼几点钟”这两个情节也都是幼儿所喜欢的。因此,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是自愿的、主动的,这比教师单调的提问、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提问科学性,启发幼儿主动探索

科学的提问方式应该是适宜的、有针对的、有层次的、有启发的。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在大班数学教学中,要遵循大班幼儿特有的思维水平和特点,从其已有的数学经验入手,让他们“跳一跳,摘得到”,利用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加深、丰富幼儿知识,让幼儿有所启发,并在活动中主动探索。

数学教学中,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幼儿的“学”,但是教师的“教”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学”。这里所说的“教”,主要是指教师如何通过提问来影响幼儿的“学”。为此,在大班数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传授,而是应该重视以科学的提问方式,来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进一步的数学知识。

【案例】

在《感知体积守恒》活动中,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罐子,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这两个罐子是不是一样大?小朋友们仅凭目测是难以回答的,有的说长方形的大,有的说圆柱体的大,有的说一样大。这时他们只好瞎猜。面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教师及时改变提问的方式。

老师:你为什么觉得长方体(圆柱体)比较大?

幼儿1:因为长方体比较高。

幼儿2:圆柱体虽然矮一点,但是它的样子比较大,所以我觉得他们可能差不多。

老师:那我们用什么方法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呢?

幼儿1: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2:把他们放在一起比一比。

幼儿3:看看能不能把其中一个放进另外一个里面去。

本次活动,教师灵活、及时地调整了提问的方式,以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简洁严谨的提问方式抓住幼儿的心理,也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并逐步加以解决。当通过大家一起讨论、实践,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时,幼儿不仅获得了体积守恒经验的提升,更体验到了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

四、提问开放性,拓展幼儿思维空间

数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应该能促进孩子的思考,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通过提问,可以让所有的孩予真正地参与进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思维活动。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都存在一种“被控制”的倾向,教师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思路进行思考,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预期顺利地“完成”活动。孩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发现和已有的经验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掉。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正逐渐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对问题常常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独到理解。因为,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的知识,而更应该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大班数学活动中,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双边活动,也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恰当、准确与否,更是检验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然而我们在实际的大班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和作用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比如:教师的提问难度不适宜,导致幼儿的思维处于“休克”状态;教师的提问形同虚设,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征求幼儿的答案,教师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同时又是回答者;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无的放矢,导致课堂上“有始无终”的局面;问题的思考价值不强,浮于简单的集体应答,而不注重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课堂氛围的虚假活泼。因此,如何在大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使幼儿的思维火花尽情点燃,这将是一个长期实践、探究的过程,我们应该将此作为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反思,并在不断的反思中,与幼儿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導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李红.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管理,2001(02).

猜你喜欢
脚手架大班提问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建筑工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攀爬脚手架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五叔
脚手架楼(大家拍世界)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