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微课设计及应用探讨

2017-05-12 00:10陈慧星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设计微课

陈慧星

摘 要:文章探讨了微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成效。将183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微课进行学习,对照组学生则不使用微课,沿用原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比较两种学习模式的效果。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得出结论: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31-03

生理学是在整个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重要作用的医学基础课程[1]。课程内容抽象,难于记忆理解。而现代护理岗位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胜任临床工作及保证护理服务的安全有效,培养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责任就落在学校[2]。因此生理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不但要能够清晰阐述基础理论,还要能够化抽象为实例,帮助学生联系后期临床实践。同时生理学这一门很“活”的课程对学生也有很高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逻辑推导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面对的却是仅仅初步掌握了人体结构方面基础知识的一年级新生,且很多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临床经验。因此传统“老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护理职业教育的高效高质需求,生理学急需新的教学思路来化解这一困境。

此时应运而生的信息化教学为生理教学开辟了新天地。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来参与教学活动[3]。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出现后即被应用于信息化教学。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4]。

本文中涉及微课内容选取了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中“ABO血型”一节为例,从微课设计过程到应用实践等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 微课应用设计

授课内容:血型和输血

授课课时:理论教学2课时+实验教学1课时

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①理解ABO血型的分型和分型依据。②理解输血的原则。③了解交叉配血实验原理。

能力目标:①能够运用生理知识解释相关实验现象。②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③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標:①培养对于护理职业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②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能力。

微课应用设计

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同时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其他辅助教与学内容如课件、习题等进行微课设计[5]。整个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环境条件和实际能力水平。教师搭建起支撑体系引导并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力图使学生学前有目标,学中有支持,学后有提升。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二、微课视频设计过程

1.设计特色

(1)以各个问题为线索展开,逐层推进,理实结合,多方面提升学生。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6]。能够让学生学的有兴趣有效果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整个视频以多个问题循序渐进展开,从ABO血型的发现直到与血型相关的临床实际。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也使学生强化了严谨认真的护理工作意识。

(2)学生自己导演知识,有趣味的学带来有兴趣的学。相较于常见的教师出镜,在本微课视频中学生自导自演知识。该展现形式贴近学生理解角度,也更能让观看的同龄人产生共鸣,消除对医学知识的心理隔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们则负责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7]。

(3)增强可视化效果,画面语言清晰简洁。微课视频的特点之一就是短小精干。在本微课中文字简洁明了,图片形象生动,电脑模拟实验操作的演示直观性强。从多方面注重增强可视化效果,力求做到即看即所得。

(4)多种微课类型相融合,多管齐下组合牌。本微课中结合了讲授类、实验类、表演类多种微课类型,是属于组合类型的微课。每个环节在斟酌考虑如何呈现时秉着按需选择的原则,紧扣教学目标,不做无谓的拓展发挥,避免流于娱乐化使得形式大过内容。

2.视频内容

整个视频用时约6分钟,具体设计见表2。

三、微课应用效果情况

1.微课应用研究方法

我校2015级护理高职护理专业共有学生458人,学期初随机选取其中1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原始班级分为实验组92人,对照组91人。两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进度、授课教师均相同。实验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微课进行学习。对照组学生则不使用微课,沿用原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教学结束后就第一章绪论到第三章血液学习内容,全年级统一考核,获取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

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因学生主要靠手机来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课外学习,故在实验开始前对我校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所有学生就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8份,收回有效问卷446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①智能手机普及率高,但主要用于娱乐。调查结果显示智能手机普及率为96.06%。学生在手机功能使用方面,玩手机远超过用手机。但学生对于运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并不陌生,85.23%的学生进入我校后都曾使用过手机帮助学习。

②学生对于新信息接受程度较高,且乐于与教师交流。

3.阶段考核结果及分析

阶段考核中关于血型知识点的考题共占到7分,其中识记要求分值占3分,理解运用程度分值占4分。表7显示实验组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

四、结论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智能手机普及率高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条件运用微课开展信息化教学。但学生在时间管理、学习习惯等方面尚有欠缺。

从考核成绩看。实验组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无论是识记层次还是理解运用层次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微课的使用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将微课应用于生理教学的一点建议。①由于学生缺乏使用微课学习的经验,教师需给予引导为学生确立方向以保证学习效果。这也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在反复的教学尝试过程中注意积累不断进步。同时教学相长,学生有时反馈提出的问题也能给教师提供灵感开拓思路。②活用微课资源,循序渐进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以往上课即是听课的认知。翻转课堂的定义可以理解为翻转(FLIP)这个词的大写缩写。F—灵活的学习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L—学习文化的转变(Learning Culture),I—精心策划的学习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P—专业化的教育者(Professional Educator)[8]。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9]。由于课程特点及班级人数条件的限制,建议筹建可共享共用的数字资源库。并以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将翻转课堂模式设定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重难点、疑点解析+课后师生互动反馈评价”。为方便学生自学,其中微课视频应重在解惑,时长不超过10分钟。③师生互动平台和多维评价体系相配合,教师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刺激学生产生持续的学習积极性。教师借助校园网或微信、QQ等通讯工具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师生之间良好的实时沟通无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从学生综合能力测评角度出发制定过程性多维评价体系。在该体系中要增加学生参与度,削弱教师评价地位,使学生可在客观全面的评价中回馈到更多积极回应。

总之,本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灵活设计和使用微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切实可行的。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形势下,微资源应向微课堂、微课程逐步推进。而多维评价体系的建立乃至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法都是值得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5.

[2]林岑,刘树麟,刘哲军.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62-65.

[3]任安经,钟纪根,章卫平,病理生理学实验的信息化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80-281.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5]李海英.“微课”高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价值工程,2014(12):282-283.

[6]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7]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5):76-78.

[8]Pearson.Flipped Lear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B/OL].(2013-10-15)[2014-05-13].http://www.pearson-school.com/flipped learning.

[9]温萌,鲁兴梅,张娅妮,刘剑波,张春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13):76-78.(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生理学教学设计微课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