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生死船票》的主题意蕴

2017-05-12 21:19王雁南
戏剧之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道德时代

王雁南

【摘 要】2015年,由林晓丽导演执导的电视电影《生死船票》获得了第十五届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二等奖和最佳编剧奖。《生死船票》影像风格细腻复古,人物形象塑造饱满,台词精炼而耐人寻味,最重要的是,影片对于人性的复杂、历史的变迁描述得非常到位。电影《生死船票》包含迷失、救赎和重生这三大主题意蕴,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分析也可以管窥中国电视电影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生死船票》;道德;时代;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10-02

《生死船票》是林晓丽导演在2014年执导的一部电视电影,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获得了第15届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二等奖和最佳编剧奖。《生死船票》是一部时代变迁中的小人物的蜕变史,通过对影片叙事母题、故事情节和人物建构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影片想要呈现的主题意蕴。

一、道德的迷失:情感与理智的角力

电影《生死船票》的主人公金桂荣,活在新时代与旧时代交替之时,情感与理智、规矩与道德的交锋在其内心始终都没有停止过。“规矩”二字在影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典当行业奉行的规矩,也正是当铺大朝奉金桂荣安身立命的所在。金桂荣恪守行规,任劳任怨,靠着良好信誉的支撑,将当铺经营得井井有条,生意蒸蒸日上。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警备司令部参谋副官李秉义随长官先行赴台,其夫人李太太留在上海携一子一女艰难度日,三张吉安轮的船票是全家团圆的唯一指望。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乱象丛生,李太太去警备司令部领军饷而不得,又因照顾孩子而不能工作,与此同时,家里能当的东西都已经当完了,两天没有吃饭的李太太别无他法,只好来到当铺欲将三张船票典当。

在大家纷纷逃难卖铺子之时,金桂荣却选择收购当铺,并称“盛世收藏,乱世典当”“别人的乱世,我们的机缘”,由此可见金桂荣是个十分精明的生意人。但是,金桂荣又是一个秉性恪守典当行业契约与法度的“规矩人”,即使黑白两道、各方势力都对三张船票虎视眈眈,他还是打定主意在船票变成“死当”之前保护船票、坚守底线,所以李太太说:“当这件东西(船票)就一定要来找您,因为您守规矩。”

尽管金桂荣谨守规矩,也有“乱世开当铺是做善事”的胸怀,甚至在李太太当船票时,听说她两天没吃饭,把点心让给她吃。但他绝非道德高尚者,因为他罔顾自己相伴多年的结发妻子,对生意伙伴林小姐心生爱慕。金桂荣不仅送给林小姐昂贵的名牌手包,还在徐爷拿林小姐的性命威胁时做出了妥协,答应给徐爷一张船票。

林小姐作为地下工作者往苏北地区运送西药,后来事情败露被保密局抓走。为了救出林小姐,金桂荣默许徐爷在绝当之日阻拦李太太,虽然他仍然守着所谓规矩坚持到绝当期的最后一秒,表面看还是遵守当铺的规矩,但他对徐爷等人行为的纵容,已经失去了原本坚持的道德操守。甚至,他内心曾生出带林小姐远走高飞的念头,将自己同甘共苦多年的妻子抛之脑后,最后直接导致了妻子的死亡。在情感与理智的角力中,金桂荣沦陷在道德的泥沼里。

二、精神的救赎:两位女性的指引

《生死船票》是以主人公金桂荣悔过自省,将三张船票奉还李太太并帮助其一家登上轮船,从而完成道德追寻和自我救赎为结局的。促使他完成自我救赎的,是他身边的两位女性——太太吴淑娴和红颜林小姐。影片的深层话语也由此成为了两位女性以自己的牺牲来拯救道德迷失的男性,這样的讲述充满了女权主义的意味。戴锦华对女性的形象塑造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在现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上,关于女性和妇女解放的话语或多或少是两幅女性镜像间的徘徊:作为秦香莲——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旧女子与弱者,和花木兰——僭越男权社会的女性规范,和男人一样投身大时代,共赴国难,报效国家的女英雄。”①有趣的是,《生死船票》中的吴淑娴与林小姐,恰巧符合了这两幅不同的女性镜像。

金桂荣的太太吴淑娴可视为“秦香莲”式的被丈夫抛弃的苦命女子。在影片中,对这位女性的着墨并不多,吴淑娴虽有些絮絮叨叨、爱慕虚荣,但仍是传统的贤良淑德、相夫教子的妻子形象。她对丈夫言听计从,在颠沛流离的乱世中毫无怨言贡献出自己所有的首饰财物来帮助丈夫完成其职业理想,哪怕丈夫想收购的当铺原是她娘家的产业。可她全心全意地付出换来的是丈夫心有他属,得知真相的她为了捍卫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吴淑娴的死亡,换来了金桂荣的反省和忏悔,“规矩易守,人心难测。人心已经变了,守着规矩还有什么用?再说我守着规矩,就一定是好人了?”

与吴淑娴截然不同,林小姐则是一个彻底的“花木兰”式的女英雄。影片中,林小姐以洋行职员的身份作为掩护从事地下党活动,面对爱慕她的金桂荣,林小姐明确而坚定地拒绝了。与此同时,林小姐看到了金桂荣身上恪守规矩等值得肯定的精神品质,也明确指出他作为一个生意人所流露出的市侩阻碍了他成为一个“好人”。影片在建构人物形象的时候,以二元对立的姿态把金桂荣与林小姐截然划分为“旧时代”与“新时代”的不同代表人物。林小姐牺牲时,她的眼神坚定而不屈,在周围群众“共产党还有女的呢”的议论声中,她挣脱历史枷锁的“花木兰”式的女英雄形象也因此建构起来。

林小姐的死对金桂荣又是一次很大的思想冲击,她临死前托人转给金桂荣的话“新时代就要来了,新时代的人品行高洁,德行无亏。”成了金桂荣走上救赎之路的“明灯”。最终,两位女性的死,换来了金桂荣的自我救赎,他奉还了三张船票,也获得了通往道德彼岸的船票。

三、生命的重生:意识形态的表达

《生死船票》的主题并不止于迷失和救赎,它的终极内涵是以主旋律电影的面目表达强烈的意识形态诉求,将个体对道德的追寻纳入到对新生政权的表述和认同之中。于是伴随金桂荣自我救赎而来的,不仅是他精神世界的重生,更是一个新世界的到来。

《生死船票》借助林小姐托人转告金桂荣的那句话——“新时代就要来了,新时代的人品行高洁,德行无亏。”将一个个体的伦理叙事与对新政权的认同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作为旧时代资产阶级的代表者,金桂荣在道德上是有瑕疵的,思想境界也不高,他的视野拘泥于赚钱盈利之中,没有国家兴亡的家国意识和爱国情怀,而爱慕林小姐导致妻子自杀更是其道德上的污点。金桂荣要想从道德泥沼走向道德高地,成为真正的“品行高洁、德行无亏”的人,就必须接受新时代精神的召唤。

除此之外,《生死船票》的结尾也表露出影片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的主要意图。片中,当李太太带着船票顺利登船后,金桂荣知道自己逃不过徐爷的刁难,于是大喊着“我要回家”跑向轮船,意在自杀,最后却被守卫士兵打晕并关进牢房。某天,金桂荣在牢房中醒来,发现牢门大开,他迎着熹微的晨光走出警察局,发现街道上井然有序地睡着一排排的解放军战士。大梦初醒,政权更迭,解放军不知何时进入了上海,新时代已悄然来临。虽然改天换地,而想象中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景象却根本没有发生。

就主旋律电影的文本构建而言,结尾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类型影片的结尾处所体现出来的故事与情节、影响、主题及感情等方面的特质,往往是决定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是否能在当代中国电影及意识形态语境中成为主旋律电影的基准性因素。”②例如,《建国大业》的结尾是五星红旗在蓝天下迎风招展。在一个个充满仪式感的场景中,意识形态诉求也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生死船票》的结尾,金桂荣在清晨走出牢房,隐喻着他走出了旧时代的樊笼,迎接新时代的曙光,得到重生的不仅是他,也是伤痕累累的中国。解放军战士安睡在街头的场景则显示出新生政权的品行高尚和整齐有序,影片也就在这个个体融入到集体的仪式化场景中,再一次实现了主导意识形态的传达。

四、对中国电视电影的思考:走向类型化

电视电影具有制作成本较小、传播渠道便捷、受众层面广、观看空间自由、观看主体性强等特点。与拥有大制作、大成本、大场面和大明星的“大片”相比,电视电影大多体现为小制作、小成本、小场面和小演员的“小片”。③2014年在电影频道播出的电视电影共有61部,其中《生死船票》的收视率为1.255,排在第15名,在上星频道中同时段的收视率为第2名。这样不俗的收视成绩意味着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

中国的电视电影自产生以来,已经陆续完成了专业化、产业化的转变,现在正经历着,并继续走下去的道路是类型化。早期的电视电影经历了类型化的无意识阶段,在2006年前后,逐渐进入了类型化的自觉创作阶段,但直到现在,电视电影的类型化还是不够成熟。

自2006年开始,类型片在全年作品中的数量比有了提高:2006年总产112部,类型片50多部;2007年总产122部,类型片50多部;2008年总产124部,类型片近60部;2009年总产110部,类型片60多部;010年总产107部,类型片60多部。④在此基础上,电视电影初步出现了多元化的多类型杂糅影片,不少高质量作品现身电影频道。

虽然自2006年以来电视电影类型片已开始出现,类型化已步入正轨,但就电视电影类型片总体创作而言,其类型化程度还是不够高,警匪片、灾难片尤其是歌舞片等类型还很不成熟,家庭伦理片虽有一些产出但数量略显不足。另外,像《生死船票》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旋律影片也面临着意识形态融入生硬、观众接受度低等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坚信:中国有着大量的电影人、电影爱好者、电影工作者,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定能制作出更多传递主流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引人向上的优秀电视电影!

注释:

①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②徐敏.主旋律電影结尾的叙述策略[J].文艺研究,2010(6).

③王晖.近年电视电影的现实关注与文化立场——以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奖参评作品为例[J].电影文学,2010(19).

④赵小青.电视电影类型片概观[J].当代电影,2011(6).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道德时代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