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东方新魔幻电影离优质还有多远?

2017-05-12 21:21徐丹
戏剧之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捉妖记

徐丹

【摘 要】本文以我国东方新魔幻类型电影《捉妖记》为例,对比西方一些经典魔幻电影,剖析东方新魔幻电影的发展方向,希望能给行业工作者带来一些思考。

【关键词】《捉妖记》;新魔幻电影;东方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16-02

在全球化观影氛围下,久经不衰的西方魔幻电影《哈利波特》《指环王》《暮色》等进入中国影坛银幕并备受好评。与此同时,中国广大电影创作者逐渐踏上其探索之路。如今,我国商业电影试图追赶国际电影创作的潮流道路,魔幻电影逐渐发展出颇具本土特色的类型及其元素技艺。2008年,“东方新魔幻”的旗号在电影《画皮》宣传时首次由陈嘉上导演提出,该影片上映后票房、口碑俱佳,成为2008年最高票房的电影之一。此后,一些具有相同特征元素的类型影片都使用这一旗号,“东方新魔幻”的说法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电影界人士的注目,由此引发了一阵东方魔幻电影的创作潮风。不得不提的是,2015年7月上映的一部院线魔幻电影《捉妖记》刷爆荧屏,并以12.76亿元的票房打破了《泰囧》所创造的12.67亿元的纪录,登顶中国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电影《捉妖记》为何能刷新东方新魔幻电影类型的全新高度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部优质的影片佳作,必定少不了回味无穷的故事情感美学诉求。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个腿瘸,但兼济天下的好男人,善良的他意外孕育了小妖王,在他父爱的包容中,小妖王茁壮成长。白百何饰演的“天师”一开始靠近小妖王是别有用心的,但渐渐的,却由内而发地流露出了“母亲”的爱子情感。影片中的男主人公以自己的血喂养小妖王,用蔬菜感化小妖王不要再嗜血,他以父爱的信任,教导小妖王做个有“心”的“人类”。“天师”用母爱的慈祥“哺育”呵护小妖王,帮助他逃离坏人的圈套。“亲情”的美学情感使传说中的冷血小妖王延续了人类所具有的七情六欲。最触动观众眼泪的,无非就是男女主人公两次离开小妖王时,可爱娇小的小妖王像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一般嚎啕大哭。倘若爱能够包容一切,那么这样的仰天大哭,情感简单却能够触人心弦。男女主人公在为小妖王营造温馨可人氛围的同时,也培养了小妖王天真烂漫、善良懂事的个性。影片末尾音乐旋律缓慢升起,衔接着天荫饱含泪水的画面,他用剑决然地将小胡巴推离自己,画面闪回至父亲当年对自己的画面。两代父爱的延续,使得爱的主题在这部影片中显得格外珍贵。电影《捉妖记》借用人与妖的相处经历来折射关于成长的主题,就如同影片主题歌所唱:惟有当你“失去了保护,才可以迈向成熟。离开曾经靠倚过的大树,放开一切包袱,要义无反顾”,人妖世界的背后透露的是普世的亲情观、成长观和人生价值观。

其次,富含“中西交融”血液的影像无疑是本片一大创新亮点。陈建宪先生在《神话解读》中把神话按历史时期分为原生态神话、再生态神话、新生态神话和包括魔幻主义文学在内的衍生态神话四种形态。魔幻电影可以被看作衍生态神话的组成部分。[2]所谓的魔幻类型电影,是指近年来伴随着影视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以非现实人物或具有神奇禀赋的人物为主角的,以魔幻情节为原型,将魔幻意象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而打造的影片。

东方魔幻类型影片叙事相对简单,犹如寓言故事,以多维的影像视觉将魅力十足的想象空间层层剥开,带给观众极佳的视觉体验。此类电影欲将天马行空的文学作品演绎成影像时,必须拥有高超前沿的技术作为后盾,不然影片就毫无生机,难以吸引到审美观日渐提高的民众。现今,CG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为东方新魔幻电影建构荧幕奇观提供了足够的技术土壤。翻开新世纪国内院线大电影,我们发现,这些电影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已经形成了全球范围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杂糅并进特征,而这种特征体现在国内魔幻电影中,就应当是既有全球亮点,又有属于我国语境中的本土元素。当观众被《魔戒》《阿凡达》等西方魔幻电影所震撼时,是不是未曾有过“回味无穷”的精神愉悦感?而人情味十足的《捉妖记》出现时,立刻满足了观众全新的观影体验。技术层面无需多言,“怪物史莱克”之父的许诚毅精通业内先进的特效技术,他的操刀必会将视听感官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是《捉妖记》剧情的血肉之魂,叙事的流畅和简洁,凸显了其改良好莱坞典型魔幻电影剧情的“刀工”。而其中的“妖”和“天师”等具有中国魔幻形象的人物角色则瞬间将观众带至东方传统文化时空中,使其同影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兼具时代高新技术与文化内涵的《捉妖记》自然完成了中西精髓的一次完美舞姿,进化了“技术与内容为王”的碰撞。不论技术如何演进,真正值得广大观众青睐的必将是越过国界却与各族人民的情感处于一个平率的情感交融。而《捉妖记》不仅能引进最新的叙事艺术表达方式,还将东方新魔幻类型元素完美切入其中,让人不得不叹服导演的睿智。

最后,喜剧特征的鬼妖角色演绎是本片的一大笑料催化剂。近年来,随着《泰囧》《西游·降魔记》等一系列喜剧影片的登场,喜剧影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嬉笑怒骂中将道理娓娓道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谈到喜剧的特征,他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这里的坏是指与丑相关的一种东西,其中的一种类型是滑稽。”[2]透过镜头语言的传达,在接受仪式感的观影氛围中,观众会不知不觉被《捉妖记》中的戏剧性角色所打动,从而轻松愉快地“吸收”该片“鬼妖角色催化剂”。真正的喜剧氛围,不是简简单单地使观众扬起嘴角就结束了它作为第七艺术的娱乐功能。進一步分析,东方新魔幻电影《捉妖记》是一部“笑有所思”的正能量佳作。影片中为了突出喜剧氛围,邀请了多名演艺圈颇具声望的喜剧演员,如姚晨饰演的大厨这一角色的滑稽喜剧动作设计就在于与小妖王对峙遭遇挫败后的造型,这也再次复活了人们记忆中熟悉的喜剧女神“郭芙蓉”的印象。而曾志伟及吴君如两位喜剧演员的助阵,更是为影片带来了灵动而鲜活的“港式幽默”。再如片中操着一口纯熟东北话的厨娘姚晨、喜好搓麻将的汤唯、不孕之困的闫妮等。换个角度看,《捉妖记》作为一种动画真人相结合的东方新魔幻电影,人物形象夸张生动,众多人物身上的特点都被刻意放大,特别是几个“妖”的形象,如忠实护主的两妖被四钱天师罗刚抓获后,以谐趣幽默的唱词与淘气的扭跳动作道出了人妖的心声,人界与妖界的情感共鸣在瞬间爆发,使得观众与罗刚一道沉浸在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中。因此,与其说是精彩的歌舞表演混淆了天师的监禁,不如说是颇有感触的罗刚在有意无意放下偏见,试着敞开胸怀,来得更精准细腻。

《捉妖记》作为东方新魔幻类型电影的一次勇敢大胆尝试,无论是情感诉求、中西合璧还是喜剧影像风格,无疑都突破了此类影片的原有道路。那么,新东方魔幻电影离优质还有多远?纵观中国大荧幕,这期间向来不乏东方新魔幻电影,但东方新魔幻电影在创作和生产链上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商业模式,其与好莱坞魔幻电影仍有较大差距。如何将高科技和民族元素巧妙融合?譬如植入富含独特文化元素、进行本土味道魔幻妖怪人物角色的设计,架构宏大而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等等……在数字技术带来新高度电影美学的今天,这些都是未来东方新魔幻电影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62.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4-65.

猜你喜欢
捉妖记
《捉妖记》发行方诉京东及32家商户涉嫌侵权
中途换主演的《捉妖记》
“影游联动”一线前瞻 蓝港互动签约《捉妖记》
北美权威票房网不认《捉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