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世纪中国谍战类电视剧叙事系统

2017-05-12 21:21康璐晨
戏剧之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叙事手法类型化女性主义

康璐晨

【摘 要】谍战剧作为一种民族历史和文化交织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及艺术观赏性。它的题材本身较为严肃,但如何能把这一严肃的题材借助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与影视剧自身的叙事手段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新世纪中国谍战类电视剧的叙事手法、叙事人物、叙事主题三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关键词】叙事手法;类型化;悬念机制;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J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18-02

一、中国谍战剧叙事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战争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量涌现,其中最受观众欢迎的要数描写地下情报人员与敌人展开周旋的影视剧。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解放前后(1949—1973年),这时期的作品主要描写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外反动势力企图将新生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所进行的破坏和阻碍,以政治教化为目的,人物设置偏向脸谱化。

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前期(1975—2006年),这一时期的谍战作品以英雄主义程式化叙事为特点,主要描述我军对敌人的打击,人物形象逐渐多元化,在故事设置方面更注重加入冲突与悬疑机制。

第三个时期是新世纪最近几年(2009年至今),这一时期的谍战类型影视剧多描写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故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心理。

二、新世纪中国谍战类型影视作品的特点分析

谍战剧作为一种时代产物,大多被归为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旋律影片范畴。进入新世纪,谍战剧的创作者为迎合新世纪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水平及艺术素养,在选材、风格、手法上大胆创新,使谍战剧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故事叙事方面增加了许多悬疑点,由一个接一个悬而未决的线索来吸引观众不断猜测故事情节及可能出现的结局。技术方面,从画面制作技巧及后期特效技术的运用方面来看,西方国家的谍战影视作品一直处于国际顶尖水平,无论是故事创新还是画面感官都值得我们借鉴。如今我国谍战剧创作者在吸取国外同类型影视作品制作精华的同时,结合国内观众的审美特点,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叙事手法日趋多元化,创作日渐个性化;叙事视点创新。新世纪的谍战剧不再脸谱化人物、标榜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叙述视点上逐渐趋向小人物、普通人。女性主义视点也是如今谍战剧的一个新方向,不同于以往谍战剧中女性只能依附于男人的情节,在诸如《潜伏》《麻雀》等有明显女性主义倾向的电视剧中,女性既可以是身手矫健的女特务,也可以是男性的精神引领者。

谍战剧故事开端的发展、情节走向、矛盾冲突、高潮、结局都有着相对统一的类型模式,这些基本的叙事系统成为了谍战剧的重要类型元素。

(一)叙事人物

在谍战剧中,人物立场的设置非常关键。一般都以一到两个潜伏者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由主要的潜伏者的行动内容引出正面立场配合主角完成潜伏的配角,由主人公这一条故事主线与多条故事复线共同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了使主角形象更加饱满、充满“人味”,他可以是青年学生、财阀、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可以表现出害怕、犹豫、无措、贪财等弱点,但他们身上依然有着公道、正义、爱情等激发社会“正能量”的正义符号。在谍战剧中,除了潜伏者这一正面角色外,必不可少的就是与正面角色产生冲突的反面角色,他们大多是日本侵略者、反革命党派等,他们置民族危亡于不顾,是谍战剧中被打击的一部分角色,他们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正面人物。在叙事中,反面角色一般被塑造成两种形象:一种是没有人性的无恶不作的坏蛋,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反感和厌恶;另一种在政治立场上虽是反动的,但在生活中、人性上却也有善良、温情等一面。

(二)叙事主题

一般归属于历史题材的谍战剧都属于主流题材影视剧,在政治立场上及对我党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有一定的不可逾越的底线。革命和信仰作为谍战剧必不可少的主题元素,源于对历史的认知及重新审视,符合主流价值观是一部谍战剧成功的基本保障。在电视剧《麻雀》上映后,观众不仅对该剧的剧情报以好评,观众还自发地为它制作了宣传海报并配以宣传标语“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

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少不了暴力血腥的场面,相比传统谍战剧中大篇幅的战争打斗场面描写,如今的谍战剧将暴力血腥的场面还是掌握在了一个适度的标准之内。适度的暴力发挥着它的美学作用,“它发掘出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挥到炫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1]。

(三)叙事手法

悬念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段,在影视剧的故事构成要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英国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认为悬念就是“预示出一种十分吸引人的事态,却不把它预叙出来”[2]的一种叙事手法。通过寻找这个事态的答案经历的故事情节就是故事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构建了影视剧的主体内容。

在谍战剧中,悬念是不可或缺的叙事手法,既包括故事走向的悬念、事态发展的悬念,也包括人物命运的悬念。如何通过设置悬念来讲好一个故事是现代谍战剧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电视剧《麻雀》中最大的悬念就是代号为“麻雀”的地下党到底是谁,该剧在剧集的开篇就向观众抛出了这个悬念,这个悬念也一直支撑着这部戏直到最后。出乎意料的是,“麻雀”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指数千万为了民族兴亡而为之奉献的每一个人。

剧情需要跌宕才能吸引观众兴趣,故事中的平衡不断地被打破并再次产生平衡使得观众的期待被满足再落空,在跌宕中产生新的期待,在“期待→满足→落空→再期待”這一循环中,故事才会不断吸引到观众。

三、女性主义的崛起

女性主义思潮开始于美国影坛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整整十多年时间内。当时的女性演员不愿再充当荧幕中的花瓶,而开始向复杂而有深度的角色进行转变。女性主义电影以女性为主角,描写这些女性在父权时代为自己争取人生价值的故事。《胭脂》《麻雀》《潜伏》都是为女性争取话语权的作品,其中女性主义表达最为鲜明的要数《麻雀》。该剧树立了五种女性角色:温婉的沈秋霞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是信仰坚定的革命主义者;灵动纯洁的徐碧城是汪伪特工机关卧底,在生死线上华丽转身变得机智、自信,并最终复仇;奋不顾身的李小男是一名素质极佳的中共女特工,电影厂的三流女演员是她的掩护身份;八面玲珑的柳美娜是特别行动处档案室管理员,为了心中之恋可飞蛾扑火般放弃一切;热心善良的毕太太是反派人物毕忠良的妻子,为人善良慈悲。这些女性角色各有各的特点,几乎每个角色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四、总结与反思

谍战影视剧目前市场火热,由于近些年这类影片中出现了大量优秀作品,使得观众对于谍战剧抱有较高的观看积极性。市场巨大的诱惑力使得在精品剧出现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良莠不齐的作品。有些谍战剧过分追求场景设置及战争场面的惊奇效果,而忽视了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主题的深度剖析,使用陈旧的人设及情节关系线索,或是过多地加入爱情戏份,使得部分谍战剧显得老套庸俗,观众的观影兴趣大幅下降。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在追求画面精良的同时也要注重基本的故事叙事方式,把人物塑造丰满,升华主题,设置具有创造性的悬念、有逻辑的矛盾冲突、合理的高潮和结局,完整、符合逻辑的故事整体,才有可能赢得观众赞许。

参考文献:

[1]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3.

[2]刘锡庆,李保初.写作技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66.

猜你喜欢
叙事手法类型化女性主义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当代舞蹈作品的叙事类型和手法研究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