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呈现方式挖掘习题价值

2017-05-12 04:03王芳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加号小棒算式

○王芳

丰富呈现方式挖掘习题价值

○王芳

●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习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深度把握习题背后的价值,让学生理解习题所承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过程,还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思路,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如何丰富课本习题的呈现方式,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价值呢?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几道练习题,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展开形成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习题,都是图文并茂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从图中找到解题的思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但是这种静态的文本是动态思维过程的高度压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己的经验与习题中的问题脱节的现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展开习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中的习题进行无缝对接,那么可以加深学生对习题的理解。

如一年级数学的这道题(如图)可以这样教学:

师:(出示两根筷子)老师这里有多少筷子?

生:有2根,也可以说1双。

师:真不简单,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个是用“双”作单位的,一个是用“根”作单位的。

师:同样数量的筷子,可以用“根”来计数,也可以用“双”来计数。用不同的单位来计数,结果是不一样的。

(出示书上的四双筷子。)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这里有多少筷子吗?

生:一共有8根筷子,也可以说有4双筷子。

师:真会动脑筋!这些苹果(第2题),你也能够用不同的单位说一说吗?

……

(出示8块蛋糕,如图。)

师:这里的蛋糕你能用不同的单位来说一说吗?

生:8块蛋糕,如果每2块放一盘,一盘一盘地数就是4盘。

生:8块蛋糕,如果每4块放一盘,一盘一盘地数就是2盘。

生:8块蛋糕也可以放一盘,如果一盘一盘地数就是1盘。

生:8块蛋糕还可以每块放一盘,如果一盘一盘地数就是8盘。

对相同数量的物体,如果选择不同的单位去计数,那么不同的单位对应着不同的数量。上述过程中,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运用不同单位去描述筷子数量的过程,体会到单位与其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去数一数苹果……最后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运用不同单位描述蛋糕的数量,学生体会到虽然都是用盘作单位,但是每盘的个数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单位不同的认识,深度体会单位所含有物体的个数与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探索蕴含规律

为了培养学生对规律的感受力,教材编排了一些与规律有关的问题,这种运用规律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和初步运用规律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如一年级数学的这道题(如图)可以这样教学:

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同学们,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两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生:一个正方形要4根,两个正方形就需要8根了。

生:和第一个正方形共用一根小棒,只要7根小棒就够了。

生:可以在这个正方形的上面、下面、前面或后面摆。

师: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如果摆3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生:接着后面再添3根小棒,至少需要10根。

师:观察这三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第一个图需要4根小棒,后面多摆一个正方形,只要再摆3根小棒就行了。

生:如果要摆4个正方形,只要再增加3根。

师:如果在3个正方形后面继续摆2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增加一个正方形就要3根小棒,增加两个正方形就需要6根小棒。

上述教学过程中,把原来看图数小棒的问题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提高要求:摆2个、3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如果摆4个正方形需要再添几根?如果在后面再摆2个正方形需要再添几根?在学生按不同要求摆正方形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连接图形中蕴藏的规律的理解,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图形中蕴藏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不断变换角度去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主动探索规律的经验。

三、经历不同过程

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在编排练习时安排了大量的题组教学,通过题组的练习与比较,丰富学生计算的思路,加速计算技能的形成。对具有相同结构的题组需要变换不同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解决每一个题组的时候都能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水平。

如下面的习题可以这样教学:

(学生独立完成第1组的3题。)

师:算完这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上往下看,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增加1,结果也就依次增加1。

生:从下往上看,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减少1,结果也就依次减少1。

师:(出示第二列口算)这组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相同的规律吗?

生:有相同的规律。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增加1。

生:根据刚才的规律,这三道算式的结果也应该依次增加1。

师:算一算,看看是不是和我们研究的结果相同?

(学生计算后交流。)

师:我们通过两组口算可以知道像这样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增加,结果也就会依次增加。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还能继续往下写算式吗?

生:3+5=8、3+6=9……

师:看来用这个规律还能够找到其他许多我们没有学过的算式。这里还有三道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

对于上述三组具有相同结构的题组,在教学过程中变换了不同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第一组题,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规律,并提出猜想。第二组题,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特征与前一组算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计算找到具有相同结构的算式的规律,并且按照规律继续找到具有相同结构的算式。第三组题,让学生直接运用前面获得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具有同一结构的三组题,学生经历了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三个不同的过程,丰富了完成习题的心理驱动方式,加速了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

猜你喜欢
加号小棒算式
数学符号的“身世”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怎么写算式
一起数小棒
粗心的小虎
好玩的算式谜
巧移小棒
马虎的马小虎之漏掉一个加号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