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用”吗

2017-05-13 16:20
金融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命体半径物质

前段时间朋友圈转发过一个题为“朋友无用”的视频,是复旦大学一位女教授七年前给大一学生的“思想启蒙”。大意是,复旦大学的精神就是“自由无用”;此无用的“用”特指功利之用;交朋友是为了奉献爱而不是为了有功利之用才去结交;朋友是精神上的默契,像水像空气,不常想起但始终在那里。

无疑,这样的观点对大一学生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我们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教育目的非常明确,关于自我及社会认识这样的课题是少有耳闻的。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说朋友是有用的。就像水和空气的有用。这个“用”既可以是功利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这个功利是事后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事先的主观预设。

朋友“有用”

我理解的“有用”至少有两个层面: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层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形而下的,精神层面则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去感觉感受感知,是形而上的。而这两个层面还可以分别再切割成很多层次。我们暂且留在这两个大层面。

比如说,朋友送我一束花或借给我一本书,花和书是实在的具象,有形状大小及重量。朋友陪我逛了两小时商店,但我们什么也没买。虽然两手空空,这还是具象实在的,因为两小时这个时间段是物质的。

再比如,你今天被上司训了一顿,特别委屈。但很快就放松了,因为想到马上要和朋友聚会,他们会理解支持你的。这个时候出现的朋友是一个意识里的图景,是一种感受,是形而上的。朋友并没有现身在你面前,你们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交流,但你一想到这样的朋友就感受到一种心理上的支撑,于是就有了甩甩头向前走的力量。

记得我自己最后一次跳槽换工作的初期,压力很大。我的朋友圈周末聚会很多。朋友分属各种职业,包括精神科医生。每次聚会,大家都会开怀大笑。这本就是绝好的心理按摩。而医生朋友总会有意无意间穿插一些工作上的小趣闻让你愉快地喝下心灵鸡汤。新的一周又“面朝塞纳河,阳光多婀娜”了。那段时间的我多亏了朋友间的聚会帮助解压。这样的朋友显然是“有用”的。而这个“用”并非你刻意寻找或事先已有计划。就是说是非主观功利性的。但这个“有用”是客观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物质上我们在一起几小时闲聊笑闹美食加持,精神上我们卸下了包袱展平了皱褶,去掉了毒素的血流轻松而畅快。

我为自己有这样“有用”的朋友而骄傲。我为自己对朋友这样“有用”而自豪。

上世纪初,看时间只有带链子的怀表。卡地亚创始人的孙子有个飞行员朋友,抱怨飞行时双手不空,掏怀表看时间极不方便且危险。于是卡地亚为这个飞行员设计了戴在手腕上的表。并且因为飞行员的右手需要操作而左手相对稳定,所以表是为左手设计的。后来这一款式在市面上大受欢迎,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手表。这难道不是双赢的朋友之“有用”吗!

朋友有类别

朋友不是从天而降的,不是土里突然长出来的。和谁成为朋友是有因果关系的。对,这里提到了“关系”。

人类社会的关系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最初不存在什么关系或说只有最本能的像今天动物界动物之间的那些关系。随着不同需求的出现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及朋友关系。

且不说“朋友”这个词已被滥用。朋友属于关系的一个子集,一般来说是血亲关系之外的关系。这个子集本身也涵盖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朋友关系。如果把这些关系想象成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最抵近内心的同心圆该是俗语里的闺蜜,下一个同心圆的半径是志趣,再下一个的半径是酒肉,再再下一个的半径是利益……越到后来圆的半径越大但亲密度则越低。

有的朋友可以走心,有的朋友可以走路。是说朋友有很多类别,不是说哪个类别更高或更低,只是说属性不同疏密不同。

那么什么是朋友呢?法语里有个定义特别好:朋友,就是想帮助你获得快乐的那个人。其注解是,他的付出本身就是他的快乐。因此他并不期待你的回报。另一个注解是,想拥有朋友先成为朋友,意思是先帮助他人获得快乐。

当你的圆和TA的圆产生交集时,你们就有了理论上的共同属性,即有了共同的分享区间,或说有了关系基础。是不是有了关系基础就是朋友了呢?不是!这只是必要条件。交流才是充分条件。这个交集公共区间需要交流激活才会产生活生生的关系,而交流的方式及频率决定了关系的浓淡色泽。即是说,朋友不过是一种发生在两个个体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关系是一个非物质生命体。

生命体必然有生命体的规律。即诞生,成长,成熟,衰亡。交集公共区间的活动越频繁,关系则越有活力。这些活动会聚合成正负能量。越富有正能量则关系越趋于善美。两个原本亲密的朋友长期不交流,他们的公共区间会慢慢失去活力最后趋于消亡。为什么有的朋友会相伴一生?那是关系的双方都足够重视交往的意义而有效地维护了这个生命体,使它尚未进入衰亡。为什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那是因为“翻船”当时的负能量大于库存的正能量。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说,心理学的一个试验结果表明,在稳定的关系里好的互动和不好的互动比例是5∶1,就是说一次不好的互动就可能毁掉已有的五次好的互动的积累。

为什么有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朋友呢?也许他们每个个体都非常优秀,只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交集。那什么又叫交集呢?相同的三观加共同的爱好再加相容的脾气,彼此友爱默契,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即合得来。马丁·布伯在《我和你》里说,爱不是独白而是对话。对话不是世俗的交谈,是一种理解认识他人的姿态,对话可以是无声的言论,回答可能是明显的或知觉的。

朋友有界限

不错,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两个独立的圆有交集,但绝不可能是两个圆完全重叠。世上原本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何况两个复杂集合体的人。

成熟的朋友关系近似于亲人。因此维护这种关系和维护亲人的关系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在朋友关系里我们的界限更加简明。

朋友关系意味着足够高的相互认同度。因此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但是凡是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对任何事件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偶尔在某件事上朋友们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大好事。对事不对人的讨论甚至爭论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认知,扩展朋友间的交集。所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就是指向认知高度的不同层次吗?

朋友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交流而非物质上的交换。这一点我十分认同。但是否朋友就是瑶池里的仙人不带烟火味儿?一旦沾上形而下就落于俗套而不纯洁了呢?

“哎呀,我今天有急用需要钱,可以管朋友借点吗?这会损坏我们的关系吗?”

“他今天叫我帮他搬家,他是在利用我吗?”

我想说有的问题在你不能独自解决的情况下,你想到的一定是找朋友。朋友在其能力范围内也会很乐意为你付出。朋友除了走心同时也可以走路。生活上的事绝不能简单成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一个印度老人(也有说是印第安老人)告诉他的孙子,人的身体里有两只狼,他们不停地残酷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恐惧、自私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我相信每个人对朋友的诠释都不一样。但好的朋友关系一定是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相互保持在两个圆交集的共同区间活动而不越界,这样的关系浓度疏密有致,不太远也不太近,不太热也不太冷,关系中的人都能感到友爱的舒适。

让我们都多多喂食那只善狼。因为善,我们一方面不会轻易麻烦朋友,另一方面当朋友陷入困境时我们会主动出现。这样的朋友关系便是善美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生命体半径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连续展成磨削小半径齿顶圆角的多刀逼近法
奇异的生命体
一些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谱半径
热采水平井加热半径计算新模型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
让生成的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