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曹芳归藩

2017-05-13 23:15陈舜臣荆莹王成武
中外书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曹爽司马氏曹植

陈舜臣+荆莹+王成武

魏国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四月,改元嘉平元年,而这一年的正月,距明帝驾崩恰好相隔十年。一月一日是明帝的忌日,魏国年轻的皇帝曹芳去参拜先帝陵。

曹芳是曹操次子曹彰(任城王)的孙子。因为明帝曹叡无子,将曹芳收作养子。三十多岁的明帝由于还有生育亲子的可能,所以直到死前也没册立太子。司马仲达赶到病床边时,明帝对养子曹芳说了最后的话:“抱住公公的头。”那时才表示同意立曹芳为皇太子。接受遗诏时,曹爽(大将军)并不在场,在场的只有司马仲达。

正因为如此,曹爽想让自己在皇帝的心目中是唯一的。先帝的忌日,陪皇帝曹芳一起参拜的仅限于自己的族人。他们以曹家四兄弟——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为首,聚众党族向高平陵行进。

高平陵在距洛阳南九十公里处的大石山。队伍静静地前进,向沿途的庶民显示其肃穆庄重的皇威。

另一方,司马氏的间谍确认了曹家四兄弟都出城去之后,向司马仲达发出信号。皇帝不在宫中,朝廷如有必要,也可以由皇太后发号施令。

皇太后郭氏,当年争宠于明帝,展开了和毛氏的内宫争斗,最终成功地将毛氏从皇后的位置上拉下来,姗姗地在明帝死前当上了皇后。她本是河右的豪族出身,在黄初年间(公元220年—公元226年)由于原籍发生叛乱,她受到牵连,获罪被投入后宫,但世上的幸与不幸真是不可预测。本是戴罪之身的她,却意外被明帝喜爱,并且在和毛皇后的明争暗斗中最终胜出,由平常的夫人(后宫的妃子级别)上升到皇后,不到十日又平步青云成了皇太后。

她和曹氏、司马氏都没有关系,既无恩也无怨。非要说有点儿什么的话,那就是她当初作为罪人被投入后宫,对曹氏多少会存有一点儿怨恨,而现在能给自己提供保护的是司马氏。从她的角度来看,叔父是虎贲中郎将,位高权重,又是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实力得到的,所以郭皇太后对任何一方都没有什么好顾忌的。

司马仲达拿出关闭城门的请求书,皇太后那儿很容易就同意了,并盖了玉玺大印。司马氏为这一天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的军队接到圣旨后,迅速占领了曹爽控制下的所有军营,解除了军队的武装。因此,洛阳城内曹爽的军事据点被连根拔起,快速消失了。

曹爽被杀后,年号由正始改为嘉平。

因为曹爽兄弟被杀,皇族们认为有机会可以参政了。曹爽他们的血统本非曹家,父亲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本家姓秦。可以说,夏侯氏才是曹家的本姓,和皇族曹氏靠得最近。和曹爽是亲戚关系的大鸿胪(掌一般殿廷礼仪的官职)夏侯玄,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但他在事件发生后平安无事,还接连不断地就任要职。

那时,太尉(今天的国防部长一职)蒋济病死,王凌继任。以当时和吴蜀交战的国情来说,太尉是要职,但王凌对司马氏的专横早就暗中不满。他因没有足够的军权才没能下定决心反抗司马氏。当就任了太尉后,凭借对吴国作战的理由,他有了调兵的借口。

王凌开始谋划铲除司马氏,因为是在当上太尉后才开始进行的,所以在时间上显得不那么充裕。

“不能错过好机会!”正好此时得到吴军封锁涂水的消息,王凌得出了结论。他正式请求朝廷派大军“讨伐吴贼!”这是向朝廷要兵的最好理由。

司马仲达好像察觉了,或者王凌反对司马氏的行迹暴露了。仲达是绝不会允许反对他的勢力抬头的。趁着这股势力还未壮大,坚决要把它打垮!王凌的派兵要求被拒绝了。

朝廷中的大臣们以司马氏为首,大部分拥戴年幼的天子,为的是他们自己可以把持朝政。与此相反,王凌等人则想重新物色壮年的皇族为天子,排除司马氏等的篡权,实现皇帝亲政。名义上虽是如此说,实际上是他们自己想代替司马氏。

八岁即位的曹芳在位十年到了十八岁,他相当清楚司马氏的专横,也曾流露过不满的情绪。“现在换掉怎么样啊?”当听到司马氏等朝中大臣们窃窃私语时,曹芳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尽可能要保住性命,顶多是被赶下宝座),他连这事儿都做了打算。

同样地被当成傀儡,王凌物色的是更有骨气的皇族——楚王曹彪。曹彪已经五十七岁,和异母哥哥曹植的关系很好,曾经得到过哥哥的赠诗。楚王曹彪也像兄长曹植那样,对皇族受到的冷遇愤愤不平,叹息多舛的命运,曾多次请求朝廷试用。“我们完全像个犯人,不是吗?囚犯到期还要被释放,我们还不如囚犯哪。”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的儿子曹嘉:“这是我们注定的命运,既然如此就好好地听天由命吧。”

王凌让自己的外甥令狐愚和楚王曹彪联系。又派人去说服将军杨弘和刺史黄华。皇帝的废立是大事,杨弘、黄华两人得知此事非常惊骇,出卖了王凌,联名向司马仲达告密。仲达虽说已是暮年,却思维缜密,为了稳住王凌,先下令赦免他们的罪行,但随即调集大军把王凌逼得走投无路。王凌知道局势已难以挽回,最后不得不自杀。担任和楚王曹彪联络的令狐愚在前一年就病死了。

王凌的死是在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五月。王凌和令狐愚的尸体被刨棺示众三日,接着全族被杀害。曹彪于六月服毒自杀。

继王凌和楚王曹彪死后,八月司马仲达也去世了。世上流传说这是王凌的鬼魂在作祟。仲达生于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死时已经是年过古稀,本来就该算作寿终正寝才对。司马家族对这一天的到来早已有了准备。

寿床上的司马仲达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终究没有成为谋反者。”

谋反的人,将会篡夺魏王江山。事实上,他用太傅的身份,已经在完全地支配着皇帝,他只是自己还没有称帝罢了。

这也和魏王朝一样。当时曹操是实质上支配天下的人,只是没有推翻汉室成为新王朝的主人。做那种事是从他儿子曹丕开始的。曹操说过:“成为周文王就行了。”讨伐殷纣王建立周朝的是周武王,但在王朝创立之前死去的文王才是周王朝的缔造者。在讨伐战中,武王还曾经让载有文王灵牌的战车冲在最前面。

周文王、曹丞相事实上都是王朝的创立者,但谁都没有推翻之前的王朝,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成为谋反者。像周文王这样的称号,是他死后,儿子武王追赠的。

仲达死后,司马氏的野心更加高涨,和长久以来效力于曹家的仲达相比,下一代人对曹家很不客气。长子司马师想起父亲对曹家的忠贞之情,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仲达一死,魏的朝廷像是顺其自然似的,把司马师晋升为卫将军,第二年正月又升为大将军。仲达的弟弟司马孚(字叔达)封为太尉,这样,王朝的所有军权都落入了司马氏的掌握中。

司马师晋封为魏国大将军的这一年四月,吴国的孙权驾崩了,享年七十一岁。至此,三国时期的第一代君主全都去世了。

在吴国掌握实权的是诸葛孔明的哥哥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诸葛家族,兄长在吴、弟弟在蜀分别做官。岂止如此,同族的诸葛诞竟是在魏国供职。有人说这是诸葛家族采取了一族分散的方式来度过三国的乱世。

魏国司马氏铲除了曹爽的势力,接着又肃清了王凌等人。但是,还有夏侯玄、李丰、毌丘俭、文钦等对司马家族未必友好的实权派留守在魏的政权中。

“他们一党在防范我们,担心我们迟早会动手。我看应该先下手为强!”弟弟司马昭建议道。

“不,不急!”司马师摇摇头。

这时最着急的是皇帝曹芳。为了能够活命,该如何行动,是他现在尽力考虑的。要以史为鉴,尤其是年代越接近的,即视感越强烈。曹芳要效仿的是本朝的人物。

祖父任城王曹彰的弟弟陈思王曹植,正是皇帝曹芳理想的借鉴之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包围,曹操发出救援命令。曹植当时是南中郎将,却因为喝醉了酒,无法奉命前往。回想两年前哥哥曹丕被立为太子,听说也是和曹植喝酒放纵有关。在曹操心目中,也不能说立太子这件事就定下来了,他对富有文学天才的曹植好像依然留恋。对此,曹植找了那个机会用实际行动表示“我是个无用的人,掌管曹家不太合适,就像你们看到的一样只会喝酒堕落”。

曹芳从八岁时起,坐在傀儡皇帝的位子上,已经十年了。他只想着自己将来的命运会如何这件事。即位时还年幼,什么都不能做主。等他年过二十以后,明白了自己能做的事有哪些。能做的事情中,容易被杀的事情当然要避免去做。曹芳的祖父曹彰,上有兄长曹丕(文帝),下有弟弟曹植。被如此出色的兄弟包围着,祖父没有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烦恼。能作为参考的是祖父的弟弟曹植的行为。他喝醉了酒不能出征,还乘车在“驰道”上走,驰道可是只有曹操才能有特权行走的。他这样做,差点儿就被杀头了,却最终成功地逃脱蒙混了过去。

曹芳常常做被砍头的梦。一从梦中醒来,就像说梦话似的为自己辩解着:“我本来就不想做,不是吗?”当他梦醒之时已是满头大汗。

他最近常读曹植的文集。其中的文章、诗歌已经渗透了他的身心。同时,曹芳也经常读监国谒者的弹劾文。他们这些人也是够辛苦的!当楚王曹彪与王凌走上不归路的时候,楚王的监国谒者以下的官员也都要被处死。

曹芳是曹植的忠实读者。特别喜欢《野田黄雀行》那首诗。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皇族和皇帝就像高高的大树,时常遭遇不幸受到狂风的吹袭,就像那原本平静的海面被风搅动,不住地波浪迭起一样。

每次读这首诗,他总是长叹不已。

好像是在比赛谁能长寿似的,司马仲达和孙权都是在古稀之年,且仅相差一年去世的。仲达是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第二年,吴国孙权在其七十一岁时驾崩。

中原虽说还是魏国曹氏的江山,但实质上,谁都知道,已是司马氏的天下了。

当然还有少数残留的反司马氏的掌握兵权者。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文钦等赴寿春举兵讨伐司马氏。

在此前一年,魏的皇帝曹芳终于如愿以偿,被赶下了皇帝的宝座,不是因为和夏侯玄、毌丘俭等合谋的原因。曹芳好像和他们没什么瓜葛,当然他也密切注意着他们。离开帝位,这是曹芳很早就热切希望的。

——女色。

曹芳并不讨厌,所以当他决定要表现自己淫乱女色时,不费吹灰之力就真正地沉溺于女色中,他将自己精湛的演技向后宫以外的地方努力释放出去。

皇太后命令废除少帝——

“皇帝曹芳年龄已经不小,不理国政,却一味宠爱身边的小人。沉溺于女色,整天和倡优泡在一起,纵容她们种种不合礼仪的言行。还曾召来六宫家人在内房留住,破坏人伦之大理,扰乱男女之节操,况且他对母后也不孝敬,狂妄不听管教。如此作为,已不可承受天命,再做皇帝,祭祀宗庙……让曹芳去做齐国的藩王,退位让贤!”

听了皇太后的命令,曹芳在心中高呼:“成功了!”自己渴望着成为一个普通人。现在终于从随时可能被杀的境遇中解放出来了。他满心欢喜。皇太后发出命令后,曹芳的所有待遇,全部恢复到原来齐王的标准。那是他八岁时所拥有的待遇。由于过于激动还流下了眼泪,看到的人却好像误解了,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把曹芳从皇帝的宝座上拉下来,他是感到委屈悔恨才哭的。当然那样想也很正常。

代替曹芳成为魏国皇帝的是高贵乡公曹髦。

文帝共生了九个儿子。脾气暴躁的四子东海定王曹霖已死,儿子曹启成为继承人。他的弟弟就是曹髦,时年十四岁,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改年号为正元。

可能认为先帝曹芳不好对付,这回找来了更年轻又没有多少阅历,也不像能出什么问题的曹髦。司马氏认为曹髦作为被操纵的傀儡,其年龄刚好合适。

在曹髦登基前,司馬师杀掉了反对司马家族的实权派代表人物中书令李丰,还捕杀了夏侯玄等人。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司马师病死在许昌。这是当年正月的事情。弟弟司马昭随即成为大将军,掌管了军权。同年,毌丘俭因叛乱兵败身死,文钦亡命吴国。

三月,册立了皇后卞氏。卞氏是生下曹丕、曹植、曹彰三人的卞夫人弟弟的曾孙女。当时皇帝十五岁,而皇后的年龄却没能记载下来。

废帝曹芳从宫廷出去,新帝曹髦进来。他两人没见过面,不过曹髦在宫廷里还是听说了曹芳离开时的情况。

“先帝当时流泪不止,可能太伤心了吧。”“伤心是一定的,但也感到后悔了吧!”“要是后悔的话,当初为什么不举止谨慎点儿呢?”“那是登基时太小了。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被捧上皇位,心智未开只是个孩子,这也真没法勉强他。够可怜的……”

谁也不知道曹芳是满怀欢天喜地的心情逃离了皇位的。到处传出的消息都是些类似“大哭着离开了宫殿”的悲伤的描述。这些话又几经辗转传回了曹芳本人的耳中。

那时流下的可是高兴的眼泪,谁也不会知道。

齐王讳芳,字兰卿。出生后被当作祖父的哥哥文帝的孙子抚养,后来继承了明帝的皇位。明帝三十四岁病逝(《三国志》记载为三十六岁),生前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再生亲子。所以,曹芳不记得明帝对自己有多疼爱。现在,他的老家已经从任城搬到了济南,那是父亲曹楷正统儿子的藩国领地,而他应该是将要被朝廷封迁到哪个不知名的小国去吧。

“暂时住在藩国府邸。”曹芳只说了一句。其实哪里都行,只要离皇位越远就越高兴,曹芳持有那样的心态。在宫廷里玩儿,有趣归有趣,但他并不留恋。

回想起了在宫廷时的情景。有个宫里的人对他说:“陛下和倡优们一起玩儿,变得相当健谈了啊!”“可再怎么玩儿,也对我没什么帮助呀。”曹芳当时苦笑着言道。为了避开政治,他整天沉溺于玩乐。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才那样做,结果会如何他还不知道。

“说话把握分寸,玩乐讲究手段,看起来可以帮陛下大忙!只是不知道会在将来哪一天才能为陛下带来好运。”那个宫里的人意味深长地笑了。

猜你喜欢
曹爽司马氏曹植
入魏司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写给曹植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论司马氏对曹髦之死的应对
—— 兼论葬仪之议中的刘贺记忆
尸居余气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成功夺权
宁清不浊的嵇康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
浅析东晋门阀的衰落